【教学内容】
教材:《记承天寺夜游》
丛书:《临皋闲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感受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心情,理解“闲人”的内涵,晓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读文本之内容
1.导入新课
2.听录音,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抢答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月色入户 欣然 念 遂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接力翻译,先读原文,再用你认为最美的语言说出译文,看谁说得最好。
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写的生活片段。
明确: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
活动二:品读作者之心情
1.通过反复朗读,大家感受到苏轼夜游时的心情了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发现并还原蕴藏在文章词语和句子中的情绪,并以批注的形式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重点引导分析句子)
预设:
(1)愉悦
我在“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发现了苏东坡因月色入户而迅即产生的喜悦。你看,他“欣然起行”,一个“起”字和一个“行”字说明他内心涌起的那份快乐是多么强烈,多么真诚!
我在“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感受到了好友有灵犀的快乐。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他和苏轼一样心胸坦然,爱好山水,不挂怀贬谪之事,同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两人是人生知己,也是审美知己。明月相邀,知己相伴,自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像积水一样皎洁空明的月光,照着地面,也照在作者心中。
(2)孤独 “念无与为乐者”
(3)悠闲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再次配乐齐读课文,读出愉悦之情。
活动三:探寻“闲人”之魅力
1.解读“闲人”之“闲”。
领悟这份快乐的是苏轼、张怀民这两位“闲人”。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苏轼这一“闲人”的生活状况。你从中又有怎样的发现?(出示助读资料)
思考后明确:其实当时的苏轼虽然不得“签书公事”,看似“清闲”,然而他还要开荒、种地、筑屋,十分劳累。所以,这“闲”是一种心灵的悠闲,率性面对生活、坦然披露性情的纯真、宁静与空灵。正因他清空了人生得失、世俗名利,所以悠然见月,月色才能照进他的心扉。
2.拓展阅读
其实,不止是本文,苏轼其他诗文中也不止一次出现“闲人”“闲者”等词语。接下来,请大家自读《临皋闲题》,探究苏轼面对贬谪遭遇、生活挫折、江山风月等境遇或事物的言行态度,并仿照下列句式,书写自己的感悟。
屏显:
寓居临皋亭,苏轼能__________。“闲人”风度就是__________。
示例:
寓居临皋亭,苏轼能尽赏大江林峦,纵情山水,自称“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闲人”风度就是一种身处困境仍能随遇而安的从容。
(符合文意和作者境遇即可,允许学生自由创作。)
3.课堂总结
这就是旷达的苏轼,无论是贬谪遭遇还是生活挫折,他总能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拥有空明自由的心灵;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总能发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无法感到的美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的一生!让我们熟背《记承天寺夜游》,用一生去慢慢体会他那如汩汩清泉流泻而出的美妙情感,如空明月色倾泻而下的快乐!
4.布置作业: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