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上了两个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一单元。其中《昆虫备忘录》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常规的教学课时,一般一课时就可以上完。比如只是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梳理一下文中四种昆虫的别称、特点等方面,一课时也能结束。
但这么好的文字,这么好的作者,怎么着,也要多聊几句哇。想要聊得尽兴,一课时根本不够。
先和孩子们聊作者。
师:你们对汪曾祺有哪些了解?
生:我们去年学过他的《自报家门》。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那是在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面的“阅读链接”中,节选了汪曾祺《自报家门》的一个片段。看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读过他的《端午的鸭蛋》。
师:前两天进行“传统节日综合学习”活动展示时,有一个小组就为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也是汪曾祺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生:我感觉汪曾祺就像苏轼一样,喜欢美食。
师:你的总结能力很强啊!他们俩的诗和文章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呢。
生:我家里好像有一本汪曾祺的书,不过我还没看过。
师:看来是你的爸爸或妈妈喜欢看的书,你也很快就会去阅读的。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汪曾祺”能说出这些了解,已经不易。
继续聊——
师:你们看,汪曾祺写“端午的鸭蛋”,他对美食很有研究;他写上学路上的各种店铺,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他又研究起了昆虫,虽然我们没有和他见过面,但从他的这些文字里,你觉得汪曾祺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观察非常仔细的人。
生:他能把一些大家不在乎的事情写得很好玩。
师:是的,作家都观察仔细,才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普通的事和物写得生动形象。
生:是一个幽默的人。
师:你能发现他的语言风格了,厉害!
生:他是一个喜欢吃美食的人。
师:他不但喜欢美食,还喜欢昆虫,还喜欢花草,喜欢生活中各种不起眼的东西。所以他还是一个——
生:有童心的人。
生:会想象的人。
嗯,说到这里,孩子们的回答已经超出预期,再帮助他们总结出“热爱生活”一词,已经成功吊起阅读汪曾祺作品的胃口。
梳理出文中四种昆虫的特点后,再和他们聊语言的有趣。
孩子们都说读这篇课文觉得“好玩”“有意思”“搞笑”,就请他们找出让自己觉得好玩有趣的词句,并用朗读表现出来。
有的孩子喜欢这句——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怎么好玩呢?原本在写蜻蜓的复眼,怎么想到人的身上去啦?就和小孩儿一样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呀,好玩。
其实不然,再一琢磨,就发现这和前文的“琢磨”对应上了。
因为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就顺着联想到人了。
有的孩子喜欢这句——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哪里好玩?不是“花大姐”好玩,而是“好名字”好玩。
孩子们说这里还加了个感叹号,读的时候再加上竖大拇指的动作,就感觉这么个小小的瓢虫,北京人还郑重其事地给起了个“好名字”,多有趣!
这么一读,表情有了,动作有了,京味儿也有了!
有的孩子喜欢这句——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这句着实好玩,直接和瓢虫在对话啦,这真是最具儿童特色的语言。
有的孩子喜欢这句——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顶讨厌”的情感多强烈啊,看来汪老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啊,哪怕对方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真是有趣。
还有写“独角仙”的横冲直撞,像个莽撞的大块头,写“花大姐”的款款而落,像位优雅的贵妇人,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地方。
这么读着,聊着,笑着,一节课轻轻松松就过去了。
为什么要聊这么细呢?因为好的语言,一定要细细品味,还要去模仿。这么一聊,怎样写昆虫,怎样写得好玩,孩子们也能咂摸出一点门道来。
拟声词的有趣、想象的有趣、直接表达情感的有趣、当做人去写的有趣……
再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就也有了那么点“汪曾祺”的味道了,哪怕只有一个字一个词的好玩,也是学习的收获。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7448.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