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南春》(六上18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品读,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美景。
3、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

1.(播放视频)上课,同学们好!刚刚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视频,你看完有什么想说的吗?
2.是啊,孩子们!江南风景美如画,见到此情此景,你想不想吟诗一首?
3.好一个“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我找同学来读读这句诗,谁想读?

二、体会意象、感受意境

1.都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写得太美了,我忍不住想读一读。下面请你们听老师来读读这两句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首诗句里的哪些词语带给了你如此丰富的想象?
A千里
(1)千里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江南大地的辽阔
(2)其实古诗中常有千里一词。你能想起一两句来吗?
(3)大家看看,千里在古诗之中,是何意?泛指距离之远,面积之大。
(4)在我们这句诗词中,是什么意思?江南地域广阔。
(5)那么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都是怎样的景象呢?
B莺啼
(1)莺啼是什么意思?小鸟的叫声。
(2)你知道莺是什么鸟吗?莺,又叫黄鸟、黄鹂。立春后它就起初鸣叫,鸣叫声尖细清晰,圆润动听。
(3)莺啼其实是这句诗里的第一个意象。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4)在中国古代的诗歌里莺啼经常和燕语、蝶舞这些意象连用。莺啼、燕语、蝶舞都是诗人在写春天景色是最容易写到的、最喜欢写到的春天独有的意象。那么我们有理由大胆推测,这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同样也是在描写春天的诗句。
(5)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做《江南春》【板书:江南春】题目什么意思?江南的春天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因此我们如果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无从下手时,可以联系一下曾经学过的出现过类似意象的古诗,这是我们理解古诗的一个好的方法。【板书:联系所学】
C绿映红
(1)绿映红什么意思?如果不好理解,请你结合一下课本上的插图。
(2)嘴里咀嚼着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画面?
诗就是最精炼的语言。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古诗,就应该调动我们的想象力,将画面补充完整。【板书:想象补白】
(3)从这个词语当中,你看出了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吗?
(4)莺啼也是春天特有的意象,绿映红也是,但是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一个是听觉上一个是视觉上有声有色,调动了你所有的感官去感受江南之春。【板书:有声有色】
2.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3.读着读着,你对这一句有所质疑吗?
孩子们,学贵有疑,古人尚且如此执着于学问,我们也应如此啊!【板书:学贵有疑】
4.这样一来,你能读懂“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意思了吗?
清脆欢快的莺啼此起彼伏,丛丛绿柳之中春花姹紫嫣红。这就是这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5.除了莺啼、绿映红之外,诗句里还有哪些意象?
6.水村什么意思?傍水之村,山郭呢?是傍山之城。水村山过就是说这村庄怎么样?依山傍水、山水之间。酒旗是什么意思?酒家外面挂的旗子。
7.这三个意象连在一起,又带给了你什么样的画面?像不像书中插图那样?
8.这三个意象里,你认为哪个是最核心的?也就是说作者主要要写的是什么?没错!这依山傍水的村庄,到处可以看到的都是什么呢?酒旗。而且是什么样的酒旗?风中摇曳飘动的酒旗
这也正是江南春天的第二个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9.你能读懂“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了吗?依山傍水的村庄,到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10.这回我们把前两句放一起看看,这句子里的三个意象和第一句里的莺啼、绿映红,有何不同吗?
A、静态之景:绿映红、水村山郭,还有动态之景:莺啼、酒旗风
这就叫做:动静结合【板书:动静结合】
B、第一句是自然景观、第二句则叫做人文景观。
C、第一句是春天特有的景象、第二句虽然也是写的江南的景色,但并不是春天独有的景色。
11.题目是《江南春》,那应该全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啊,为什么第二句却不一定是江南的春景呢?而是特别关注到了“酒旗”这个意象呢?
12.诗人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就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了。你们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杜牧。【板书:杜牧】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作家,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号樊川居士,世称杜樊川。杜牧之所以名气很大,就是因为他的七绝写得非常好,尤其是他的咏怀诗,比如我们这首《江南春》。【板书:七绝】他和同为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并成为李杜。为了区别于盛唐时期的李白和杜甫,他俩并称为小李杜。
13.杜牧曾经有十年在扬州困顿的生活,在这十年间,杜牧经常出入酒楼,他曾经有首诗叫《遣怀》,非常有名。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4.从这首诗里,你能看出诗人和酒的关系吗?
这四句诗,把杜牧十年扬州的生活做了一个概括,十年之中,杜牧经常出入青楼,酒楼,生活放荡不羁,终日以酒相伴,用酒精麻痹自己,以酒浇愁。因此这个酒成了杜牧对江南景色的一个独特的印象。关注到酒旗、写到酒旗就是作者最独特的感受。了解作者,也能让我们读懂古诗。【板书:了解作者】
这首《江南春》就是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途中写下这首诗。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
15.所以再看前两句诗,你理解这两句的不同之处了吗?
第一句是大多数人看到江南春景的那种感受,第二句则是诗人独特的那种感受。普遍的感受和个人独特的感受全进了诗里。既有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动有静,这就是作者所描写的江南春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吧。
16.短短两句小诗,便把我们带回到了1200年前的江南都城南京,这个屹立在长江之畔、历经风雨的沧桑古城,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如果我们继续向前回溯历史400年,那时的南京还不叫江宁,叫做建康。那时也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之一——南北朝时期。
17.我知道咱们班有历史小达人,有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吗?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东晋后期,隋唐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是鲜卑、匈奴等各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宋齐梁陈四朝均以建康作为都城。在当时的建康城里有个奇怪的现象,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甚至卖儿卖女,可城里的寺庙却富丽堂皇、美轮美奂、香火鼎盛。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下面请你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历史资料1。读读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18.是啊,苦难的生活、统治者的无能,让南朝皇帝大兴土木修建佛寺。正像是杜牧所说的一起读一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寺庙就是杜牧这首《江南春》里写到的第二个人文景观。
19.四百八十什么意思?杜牧一个一个的数了,真的是四百八十座?虚数,就是多的意思。
20.这和诗人写诗的习惯有关系。杜牧就是一个很喜欢把数字写入诗歌里的诗人。
可以理解四百八不是一个实数,是在极言寺庙之多,到处都是寺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1.可是孩子们,我们回过头来想想看,四百年后的杜牧,为何要在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诗里写一句四百年前的事情啊?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历史资料2。看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22.昔日繁华的寺庙,如今已成一片陈迹。诗人放眼望去,那些寺庙都还在,春天也还在,可都只是笼罩了一片烟雨之中而已,因此诗人不由地感叹,齐读:“多少楼台烟雨中。”
23.楼台,联系上文我们知道,指的是什么?佛寺、楼台两个词语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象。
24.烟雨是什么意思呢?既然是春天的雨,为何不直接写春雨?多少楼台春雨中?所以全诗还是在写江南春天独有的景象。

三、回归整首,总结情感

1.这就是杜牧非常有名的七言绝句《江南春》。
2.都是写江南春景,前两句和后两句又有何不同之处呢?前两句是晴朗之景,后两句是烟雨之色。【板书:晴雨两景】千里之内天气景色各有不同,又都浓缩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3.面对着烟雨中的佛寺庙宇,诗人有感慨,也有思考。这感慨和思考,也如江南一般蒙着一层烟雨,若隐若现,时有时无。这思考也因为有了南朝两字而有了历史的厚度。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杜牧在这首诗里所表达的情感呢?
A、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
B、对困顿生活的痛苦、自己身世经历的伤感和惆怅。
C、对统治者佞佛奢靡浪费的不满
4.通过这首诗,我们更好的了解了过去的那段历史,通过那些历史,我们也更好地读懂了这首诗。【板书:借史读诗】这首诗表面上看,都是在写景,但实际上诗中蕴藏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慨。只是诗人把他藏得很深,或者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写得也像这江南的烟雨一样,如烟如雨,轻轻渺渺。也正因此这首诗在诗歌史上,在整个唐代五万多首唐诗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之一。
5.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齐读,结束今天的学习!

四、板书设计

图片

五、教学反思

在备课之时,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要进行诗歌的教学?我想诗歌可以更新我们的语言系统,我们现在的语音太简单,甚至说是太简陋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用语,充斥了孩子们的语言系统,真正有意境,美感的语言没了舞台。读诗也会让我们的感官变得敏感,心灵变得敏感,再遇见一些景,一些事,一些人的时候,能找到更贴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那么对于诗歌的教学,我们能否打破先学写作背景,再学题目,作者,接着朗读,理解诗意的常规板块教学,而让学生真正去探索去体悟,爱上诗歌呢?这也是我在教学设计时,一直在想的问题。于是这节课,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从前两句诗引入,着重对诗歌意象的讲解与探索,设置悬念,引出题目、作者和历史资料,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古诗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上,我们讲完一句诗,涉及两个意象,就用这两个意象做对比,讲两句诗,涉及四组意象,就将这四个意象做分类,做对比,讲完整首诗,就用前两句和后两句做对比,在学生的自主研究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联系所学,学完这一首古诗,在今后遇到有类似意象的古诗时,也能读懂一二。同时这节课我将语文与历史两个学科相互融合,通过一首诗,我们了解了南北朝、晚唐时期的历史,也通过那些历史更深刻的理解了这首诗。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课容量过大,节奏需要很快,对整首诗歌的朗读也不到位的诸多缺点,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继续改进。


微信扫码,在小程序内阅读
搜索标题,找到相应文字,可免费复制
赞(0) 打赏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