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质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的兴趣。

课文编排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可以减轻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本单元的课文,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并提示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测大致的意思,再接着读下去。此外“阅读链接”“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它的魅力。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的表达出来。

【单元核心目标】

1.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适度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料或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让阅读古典名著变得更加有趣味,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2.在阅读引领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将自己阅读过的文章或一本书所产生的思考和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学写读后感。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

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会认53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正确读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安排及其效果。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3.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4..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利用“阅读链接”“资料袋”,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补充知识积累,了解写作特点,体会文化的传承。

2.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

(1)选择准备表演的课文。(选择、改编、讨论剧中人物语言动作也可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根据演员特长和能力分派角色。

(3)准确把握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好演员的台词、表情和动作,进行排练表演。

【单元任务群设计】

5 草船借箭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致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审美创造: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

【课前解析】

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新课:你读过《三国演义》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如“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桃园三结义”等。

3.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有一些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了解作者,知道背景

1.(出示课件4)罗贯中(约1300-约1400),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2.(出示课件5、6)《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请同学们看到课件的背景介绍,指生读。

3.围绕示意图再次分享背景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4.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有哪些人物,从视频中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呢?(出示课件7)

5.你对《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

组织交流: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过渡:看,他们就是我们今天课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我们走进课文再去了解了解吧!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出示课件9)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10)出示词语:周瑜 妒忌 都督 帷幔 翎毛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11)读准句中的会认的生字“瑜”“忌”“督”“幔”“擂”“呐”“弩”中的生字,发现它们的特点,都是形声字,指导识记。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识记。)

(3)(出示课件12)“丞”可与熟字“蒸”比较识记;“寨”可与“赛”“塞”比较识记。

(4)(出示课件13-15)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的不同比例。知道“遮”不要写得太大,尤其是四点底不要写得太宽,既要被广字头盖住,也要被走之托住。“插”字的笔顺。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对识字方法的掌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6)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了解主要内容。

预设:周瑜让诸葛亮去借箭。

2.交流质疑: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出示课件17)

预设: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预设:怎样实施草船借箭?

预设: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3.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流故事主要内容。

(1)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交流,指生回答。(出示课件18)

(2)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9)

预设: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五、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出示课件20)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

2.(出示课件21)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教师指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1)教师提出疑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课件22、23)

(2)预设: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预设: 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当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以为自己得逞了,所以显得很高兴。

(3)(出示课件24)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发生的背景,作简要介绍,让学生读懂课文。

3.在周瑜的算计下,诸葛亮明知是陷阱却还是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出示课件25)

(1)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还立下军令状呢?

(2)理解“军令状”?预设: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 诸葛亮在立军令状前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出示课件26)

预设:诸葛亮看穿了周瑜对自己的妒忌,所以将计就计,不仅不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出示课件27)

4.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我们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吧!(出示课件28)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觉得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预设:诸葛亮是一个气定神闲、应对自如的人。

预设:周瑜是一个心怀妒忌的人。

5.(出示课件29)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6.(出示课件30)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并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1)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课件31-37)

7.读完课文,你对诸葛亮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38)

预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足智多谋 周密谋划 具有非凡才干

8.你对周瑜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39)

预设:周瑜陷害诸葛亮,不是简单的妒忌,而是担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来对东吴不利,所以打算除掉诸葛亮。

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中诸葛亮和周瑜的语言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解了他们的人物特点,那么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采用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重温故事(出示课件40)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我们认识了怎样的诸葛亮?怎样的周瑜?

指学生回答。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吧!

二、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曹操、鲁肃等人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特点。(出示课件41)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课件42)课件出示: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拨水军弓弩朝他们射箭便是。”

①为什么曹操不派兵出来,只是向江中放箭?

预设:曹操疑心重,大雾天怕有埋伏,不敢出兵,结果还是上了诸葛亮的当。

②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谨慎多疑

(出示课件43)资料介绍:曹操

④你对曹操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44)

预设:曹操疑心非常重,所以才会谨慎小心,担心自己中计。

(2)(出示课件45)课件出示: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等诸葛亮调度。

① 从“果然”一词中你体会到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老实守信、忠厚

(出示课件46)资料介绍:鲁肃

③你对鲁肃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47)

预设:鲁肃作为东吴的忠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他才尽心帮助诸葛亮。

3.教师小结: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曹操和鲁肃的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围绕题目,学习思考

1.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骗”“取”或“偷”呢?(出示课件48)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所以用骗不好。”

预设:(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曹军了,所以用借最好。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读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49、50)

2.(出示课件51)学生交流片段中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

(1)交流难理解词语意思:“孔明”“曹寨”“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

(2)理解完词语后,你知道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了吗?(出示课件52)

预设:对应文课的第8-9自然段。

预设: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

(3)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出示课件53)

预设:①操传令曰——曹操下令说

②重雾迷江,彼军忽至——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③追之不及——要追也来不及了

教师提问:同学们,原著与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原著:语言凝练

课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并予以鼓励:《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3.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出示课件54)

学生交流:(出示课件55-57)

预设: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空城计

教师指导阅读并予以鼓励:同学们,快去把《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故事读读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到教师解答鼓励,搭建了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为后面几篇名著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59)

本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60)

(1)积累有关“草船借箭”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2)观看《空城计》视频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61、6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作为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从整体出发,激发阅读兴趣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对于他们来说在理解方面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三国演义》中情节较为复杂,超出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所以初读体会弥足珍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教学从整体出发,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熟悉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使得学生有继续阅读的愿望。

诸葛亮这个形象深入人心,许多学生对这个形象较为熟悉,虽然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也会对诸葛亮有一个机智过人的初步印象。通过分析“借箭”成功的原因,可以使学生对诸葛亮这一形象更加了解,同时也会对诸葛亮的其它故事更感兴趣,能主动找来原著进行阅读。

针对学生可能读不懂的情况,在运用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比对时,我引导学生读大意,并把这段话放进课文中,让学生分析,它对于我们读完整的《草船借箭》一文,有多少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对于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读大意,不追究细枝末节,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降低了阅读古典名著的难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配套课件下载链接

已付费?登录刷新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310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23日
下一篇 2023年 2月 23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