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阅读与鉴赏: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典型事件感知人物形象;抓住关键信息,梳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物的命运走向。
表达与交流:感受作者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尝试用这样的语言写一写人物的性格和价值观、命运等。通过班级读书会与同学分享《红楼梦》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方法。
梳理与探究:根据表格梳理人物关系及小说的情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中蕴含哲理、启迪智慧的词句。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1.2017 年,曾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起一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评选。最终,《红楼梦》位居榜首。你认为《红楼梦》当选的原因是什么?网络上大家吐槽最多的是《红楼梦》人物关系太复杂。正所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吴世昌)。《红楼》这个世界里描绘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个人物,确实太过复杂。你认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什么?
2.默读序言,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地位。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相传为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任务二:知识竞赛,扩充知
以“红楼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制定规则:全班共分为四个大组,每组12人,各组初始为10分。
具体细则:
图片

任务三:目录细读,当红者迷。
请各大组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目录中与目标人物相关的章回,组内讨论,整合归纳,完成相应任务。
图片

任务四. 以文观人,琼楼悲音
1.每大组分为四小组,分别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价值观、悲剧的原因。
2.第一组:贾宝玉
(1)读第三回,看贾宝玉性格特征。
(2)读第七十三回,分析贾宝玉的价值观。
(3)读第三回,探究贾宝玉悲剧原因。
第二组:林黛玉
(1)读第三回,看林黛玉性格特征。
(2)读第三十二回,分析林黛玉的价值观。
(3)读第九十八回,探究林黛玉悲剧原因。
第三组:王熙凤
(1)读第三回,看王熙凤性格特征。
(2)读第六回,分析王熙凤价值观。
(3)读第五回《聪明累》,探究王熙凤悲剧成因。
第四组:贾探春
(1)读第五十五回,看贾探春性格特征。
(2)读第五十五回,分析贾探春价值观。
(3)读第五十五回,探究贾探春悲剧成因。
3.每组请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
任务五:群芳争艳,浮生若梦
1.我们看到了四个人物的命运悲剧,又从文本探索了他们的悲剧成因。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红楼梦》中,还有众多鲜活精彩的人物,回顾目录、文本,除了以上四个人物,说一说还有谁吸引了你?
2.欣赏《红楼梦》人物群像视频。
3.说一说自己对《红楼梦》这本书的感受。
任务六:布置作业
观书,我们识得《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都以悲剧收场;思今,我们应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避免悲剧发生。试从一位红楼人物视角,撰写一份人生规划,以此改写人物结局,避免悲剧发生。
板书设计:

《红楼梦》导读
红→人楼→悲梦→美
戴元蔚,新沂市北京路小学教师,自2014年任教以来,获新沂市优质课二等奖,新沂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新沂市优秀教案一等奖等。
图片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曹雪芹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主线,初步品味和欣赏小说精巧的构思和语言,学习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3.理清人物关系,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复杂的性格,初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主旨,感受《红楼梦》的永恒魅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知人论世,初悟魅力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部红楼梦,半个中国史。”“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些美誉都来自一部巨著——《红楼梦》。它到底有何魔力,让无数人一入红楼再难出梦呢?结合《红楼春趣》一课,谈谈你对它的了解吧。
2.说起红楼梦,绕不开的一定是作者曹雪芹,你对他了解多少呢?
3.学生分享,补充资料: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巨大的生活变化让他对人生有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部长篇巨著的内容,可以读一读以下这段故事梗概;《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全书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 5.了解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
任务二:提炼方法,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该怎样读长篇小说呢?
阅读目录,了解作者和背景;做笔记,列提纲制作思维导图等等;回目梳理内容。
2.根据阅读方法,制定通读任务。
3.巧读回目,理清主线
《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我们可先浏览小说的回目,挑选其中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或含有众女性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
4.重点阅读前五回,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前五回的故事情节。并思考:前五回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图片

总结:作为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总纲,这五回尽管内容繁复,头绪交错,但一脉而下地道出了“炼石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甄家荣枯甄士隐出世入道、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及主要人物、主人公宝黛登场,以及“太虚幻境”暗示一大批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等内容。前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架构。
4.《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事件关系错综复杂,为了方便阅读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地呈现人物的关联。
任务三:主题研读,赏析品味
1.《红楼梦》是一座巨型的文学矿山,矿藏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阅读中不可能全部领悟它的精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研读,有的放矢。
2.关注语言,体味神韵:根据以下摘录的人物语言,猜猜她们的身份、个性及说话对象。
A:_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总结:林黛玉说话聪慧灵巧,尖酸善谑,语无忌惮,比较悲观,她比较直率、“小性儿”,不过尖酸中蕴含深情,嗔怪中透露娇憨。林黛玉的语言你还能找出一处来谈谈吗?
B:贾母这边说声“请”, 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老,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总结: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为了让大观园少爷、姑娘们高兴,外表笨拙的刘姥姥一番乡里乡气的酒令,透着新奇的乡村气息,尽管有失高雅,却体现了刘姥姥的真实、淳朴的话语,更让大观园笑声不断。这份快乐,其实需要智者多么诙谐而又通透的慧心,才能营造这样和谐愉悦的氛围!
C:“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交流:对着贾母赞美黛玉,又奉迎了迎春等“嫡亲孙女”,最终讨好了老祖宗,一箭三雕。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可见一斑。
3.探究谐音,感受妙思
(1)谐音双关是《红楼梦》语言的一大特色,你能想到《红楼梦》中哪些谐音双关的地方?
图片

(2)交流:谐音往往暗含小说的主题与背景,隐喻人物的遭遇及命运,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4.解谜判词,关联命运
(1)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着力塑造的女性群像,最富有特色的是作者将她们的命运提前剧透,隐含在每人的判词当中,如果你读懂了这几首判词你也就读懂了她们的命运。
(2)结合判词和故事的情节,你能说说对判词的理解吗?
图片

(3)《红楼梦》是一本奇书,里面包罗万象,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又折射出许多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这本属于中国人的奇书中获益良多。
任务四:纵深阅读,深味其美
1.《红楼梦》是一部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每一遍阅读都有新滋味。这一次交流之后,我们可以从人物、情节、主旨、手法等角度有目的地再读作品,在细节处驻足,在迷惑处深思,继续感受、挖掘、探索这部奇书!
2.延伸作业:假如你可以穿越古今,对话曹雪芹,你准备和他畅聊写什么?准备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者写一写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作者简介:朱克娥,中小学一级教师,徐州市课改先进个人,曾获徐州市优质课一等奖。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