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集中识字第二课。曹爱卫老师依据单元语文要素,融合汉字文化,兼顾识字趣味对本课做此教学设计,并刊发于《小学语文教学》(2019.1.2)。
【文本解读】
《“贝”的故事》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集中识字第二课。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浅显的韵文、故事、词串为语境,融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感受于一体。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编故事,借助“贝”字,突显的是汉字文化。课文共2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贝”字的由来及甲骨文“贝”字的形状,并借助插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出“贝”字的演变过程。
第二自然段介绍古时候贝壳可以当饰品和钱币的缘由:因其漂亮、珍贵,故可当饰品;因其可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故可当钱币。所以,“贝”字旁的字大多和钱财有关。
本课要学习15个生字,1个多音字。“财、赚、赔、购、贫”是和“贝”字直接有关系的生字,教学时,要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上去思考发现,辨析识记;“甲、骨”二字可结合甲骨文的认识中学习;“类”从字形看,并不难,但从思维角度,进行类别意识的培养上,教学时,可适当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归类”和“分类”;其他几个生字,可结合阅读,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多音字“漂”可回顾以前学过的读音,明白多音字读音要根据语意来确定。
课后练习除了识字、写字、词语积累等识字课常规栏目,还有“朗读课文,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和什么有关”。后两题,一题指向对“贝”字文化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讲述发展儿童的言说能力;一题指向对汉字文化的自主了解探究,正如泡泡提示所言“汉字真有趣!我要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解说、字源探析、归类理解等方式,认识“甲、骨、币、财、赚、赔”等15个生字,通过语境中辨析的方法,正确认读多音字“漂”。
2.通过归类比较、观察范写等方法,学写“贝、甲、壳、骨”4个生字。
3.通过对“贝”字演化过程的排序,了解汉字发展的历程,借助“贝”字旁汉字意义的区辨,感受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巩固借助汉字“形旁”“声旁”识字的方法。通过“类”、贝字旁的汉字拓展学习,发展归类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看微课,揭示课题
1. 看微课,初识甲骨文。
引导学生看微课:小朋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是关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微课解说词如下:
小朋友好,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种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你们看,第一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第二幅图上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
历史这么久远的文字,你还能认识吗?我们来试着认一认甲骨文吧!这是什么字?对了,是“目”。那“目”上面有毛,又是什么字呢?对,是“眉毛”的“眉”字。猜猜看,这两个又是什么字?是“门”字!在甲骨文里,同一个汉字,有些时候写法是不一样的。甲骨文距今有3600多年了,但我们还是能一眼认出来,真是神奇啊!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现代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小朋友,现在对甲骨文有一些了解吧,以后你们还会跟着老师继续去探究甲骨文的奥秘。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2.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
这个短片里,介绍了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叫——“甲骨文”。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和甲骨文有关。
版块二
读故事,多形式学习生字
1. 读懂课题。
关注双引号:仔细看“贝”字,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这个双引号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提示:这个双引号,在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不是别人的故事,是“贝”的故事。
2. 自由读课文。
提示:《“贝”的故事》课文很短,但生字很多,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
3. 整体把握故事。
提示:这个故事分成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介绍“贝”字的由来及甲骨文“贝”字的形状;第二部分就是第二自然段,介绍古时候贝壳可以当饰品和钱币的缘由及“贝”字旁的字。
4.识记生字,感受汉字文化。
(1)识记“甲、骨”。
提示:“甲”字结合微课里的龟甲识记。
“骨”字,先分步呈现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让学生观察发现不同字体的相似之处,再自主小结,如“汉字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慢慢地成长起来的。”最后给“骨”扩词,教师可引导:野兽的骨架称为“兽骨”,那鱼的骨架可以称为什么?人的骨架又可称为什么?学生自然就可说出“鱼骨”“人骨”等词语,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积累词串。
(2)借助“贝”,感受汉字演变。
让学生选一选,“贝”字的甲骨文应该是下面四张图中的哪一张?理由是什么,感受汉字的演变。
提示:若选错,引导学生从下面2个短语去发现:“甲骨文‘贝’字”,说明这是一个汉字,则可排除1号,因1号是图片;“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3号4号没有画出贝类两扇壳张开的样子,亦可排除。
(3)识记“类”,发展类别意识。
第一步:看生活中的各种贝。
第二步:启发思考。图中的贝,有的壳是椭圆的,有的是长条的,有的是不规则的,有的是扇形的,看上去不一样啊,为什么把它们归为一类?
第三步:重新阅读第一自然段,从文字中找到理由: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
第四步:迁移运用。如,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可称为“人类”;鲫鱼、草鱼、包头鱼可称为“鱼类”。
第五步:小结。如果我们面对世界上众多外形相似的事物,能加以辨识,学会分类和归类。这就是聪明,有智慧。
(4)了解贝壳的作用和贝字旁的字,识记汉字。
* 多音字“漂”
第一步:多形式读准第二自然段,可自由读,分句读,个别读。
第二步:区辨多音字“漂”。联系《纸船和风筝》中学过的“漂呀漂”,回忆“漂”的读音,再关注“漂亮”的“漂”读音。
第三步:运用,在语境中学习区分,如“漂流、漂走、浮漂”。
*贝字旁的生字“财、赚、赔、购、贫”
第一步: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步:看图话,连一连。
第三步:说说理由。
第四步:生活运用。
*学习其他生字。
第一步:在语境中,理解古时候贝壳的两大作用:当钱币、当饰品,再围绕“为什么在古代,贝壳可以当饰品、当钱币”,反馈中认读生字。
提示:当饰品——漂亮、珍贵
当钱币——随身带、不易损坏
第二步: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识记生字,用熟字相加、熟字相减、借助生活经验等方法记一记。
板块三
创情境,回应故事内容
创设情境,玩问答游戏。老师演妈妈,学生演女儿或儿子。妈妈的话语可预设如下:
1.孩子,今天在学校里,语文课上学了什么?
2.“贝”还有故事啊?快跟妈妈说说,“贝”有什么来历?
3.在古代,“贝”都当作什么呀?
4.你知道哪些字是“贝字旁”的?
5.这些字为什么是“贝”字旁的呀?
板块四
细观察,写好汉字
本课9个生字,可分为3组。
第一组,独体字“贝、甲、币、与”。这4个生字,字形较为简单,学生可通过自主观察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练写。
第二组,“关、壳、骨”。这3个生字,“壳、骨”较为难写,需重点指导。
提示:观察发现“壳、骨”这两个字中间的秃宝盖都要拉开来,肩膀都是宽宽的。上面部分写得小一些,下面部分要站稳,不能写斜了。“骨”上下等宽;“壳”上窄下宽。
第三组,左右结构的“钱、财”。这2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呼应,如“财”字左边的贝,做偏旁时,最后一笔长点变成短点。“钱”字还要提醒注意右边是两个短横,一个短撇,不要写成三短横。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 读一读,再把词语抄写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2. 走进“金字旁”和“王字旁”。
(1)看图,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读一读金字旁的字,你又有什么发现?
针zhēn 铃líng 钟zhōng 钩gōu 钞chāo
3.汉字真有趣!我要再找一些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编辑:李秀群
审核:曹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