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段
万紫千红都是春
核心任务:列表梳理五篇借物抒怀文章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总结“物”与“怀”之间的内在逻辑规律。
一、学习任务:
1.梳理五篇文章的写作内容,梳理文章所言之“物”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填好借物抒怀信息表;
2.分析五篇文章选材、组材和情思的联系,从物、人(事)、怀(情或志)三个方面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每一种借物抒怀散文的由“物”到“情”的语言过渡特点。
二、课时安排:5+1课时
三、学习资源: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
四、完成任务
(一)学前准备:阅读以下资料,学习散文分类。
散文类型多样,按照不同时期与标准可以将散文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
1.叙事性散文
叙事散文也称之为记叙散文,该类作品以叙事为主,但所叙之事不一定完整,作品的重点在于叙述人物和事件变化过程中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旨在通过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也称之为写景散文,该类散文以景物描写为主,旨在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或意愿。抒情散文表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作品依然有记叙和描写,但记叙和描写不是侧重点,即在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同时,作者更多赋予它的是深刻的情感体验。比如《春》《紫藤萝瀑布》等。
3.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物言志类散文,又称“借物抒怀类散文”,文章往往有某种具有纪念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物既是写作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是勾连上下文的线索,更是作者反思追忆、抒发情感的载体,是人生感悟、哲思体验的触发点。比如小思的《蝉》。
4.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是以散文的笔法来发议论文,也可以说是以某个论点为中心的散文,议论性散文和议论文不同,议论文侧重于对中心论点的论述,而议论性散文则侧重于对形象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作品逻辑严密、意蕴深刻,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比如冰心的《谈生命》。
[1] 王亚生.散文分类,教学有别[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9):130—131
(二)学习过程
1.默读课文,感知四种类型散文的不同风格,梳理五篇借物抒怀文章在选材、组材、
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请参照《背影》的示例,填好“借物抒怀信息表”,总结“物”与“怀”之间的内在规律。
《背影》借物抒怀信息表(示例)
所选之“物” | 选材 | 组材 | 情思 | “物”与“怀”的关系 |
父亲的背影 | 想念背影 | 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 开门见山,揭示文章写作内容,交代写作的背景,开启后文对父爱的回忆与对父亲的思念 | 物是情感的载体物是行文的线索 |
看父买橘父子分别 | 回忆过去,细化背影 | 细致刻画父亲艰难翻过月台为“我”买橘的背影,在辛酸和感动中揭示父亲对“我”无言却深炽的爱,含蓄表达了“我”对于父爱由隔阂到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倾诉着内心对父亲的愧疚与成长的反思 | ||
看信忆父 | 回到当下,思念背影 | 简笔勾勒,凝练父亲的形象,将“我”心中对父亲的情感推至高潮,收束文章,首尾呼应 |
“‘物’与‘怀’内在规律”五星评价量表
序号 | 评价内容 | 五星评价 | 评价标准 |
1 | 找出所选之物、归纳选材、分析组材 | ☆☆☆☆☆ | 1.准确找出所选之物,得一颗星;2.能归纳选材,但不准确,得一颗星;3.准确归纳选材,得两颗星;4.能分析组材,但不准确,得一颗星;5.准确分析组材,得两颗星。 |
2 | 分析情思 | ☆☆☆☆☆ | 1.能分析情思,得一颗星;2.能结合内容分析情思,得两颗星;3.能准确结合内容分析情思,得三颗星 ;4.能结合内容,准确分析情思,得四颗星;5.能结合内容,准确、完整分析情思,得五颗星; |
3 | 总结“物”与“怀”的关系 | ☆☆☆☆☆ | 1.能总结“物”与“怀”的关系,一点得一颗星;2.能联系内容,总结“物”与“怀”的关系,得三颗星;3.能联系内容,全面总结“物”与“怀”的关系,得五颗星。 |
2.分析五篇文章选材、组材和情感(志)的联系,从物、人(事)、怀(情或志)三个方面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每一种借物抒怀散文的结构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结构思维导图:
《背影》(示例)
五、学习评价
1.阅读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思考荷叶和母亲的关系,仿照《背景》的示例,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
2.同样是借物抒怀,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有何不同?至少写出2点的不同。
第二课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核心任务:默读五篇散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以及特殊的言语形式。
一、学习任务
1.赏析五篇散文中典型的语段形式和言语表达,感受作者独特情感,按要求展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2.从场景描写、由形到神、叙议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等角度分类概括五篇散文的段式写作技法,从使用动词链、多用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概括五篇散文核心段落的语言形式特点,为利用“借物抒怀”进行散文创作做好准备。
二、课时安排:2+1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的相关内容;
2.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提示”;
3.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要求“语言要连贯”;
四、完成任务
默读《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五篇课文,完成相应的问题,依据要求,完成对特殊段落结构的品味,填写学习任务单;
问题1:朱自清是如何描绘父亲的背影的?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问题2:茅盾写白杨树,是如何由形过渡到神的?
问题3:作者在提出观点后,是如何论述“永久的生命”的?
问题4:作者如何阐释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
问题5:《昆明的雨》充满美感和诗意,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性的美、氛围的美。细读文章,试着分析其中的滋味美。
问题1:《背影》学习任务单示例
问题讨论:朱自清是如何描绘这个背影的?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 |||
细读片段:看父买橘(第6段) | |||
技法点 | 学生品析 | 教师品析 | |
场景 描写 | 细节刻画 | “蹒跚”“慢慢探”“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等【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动词的精准使用,以慢镜头的形式刻画出了一个笨拙、吃力的背影,尽显买橘之路的艰难,展现了父亲对儿子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爱。】 | |
色彩选择 |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简笔勾勒出父亲的形象,与“我”的穿着形成巨大反差,进一步加深了父亲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 ||
短句使用 |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的三言两语,看似是轻描淡写,却强化了背影的特写效果,突出了父亲不善言辞但爱得深沉的中国父辈们的特别的情感表达】 | ||
“我的”感受 |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我”的感受也是读者的感受,含蓄地流露出“我”对父亲的爱由隔阂到理解、感激和愧疚的过程。】 |
问题2:《白杨礼赞》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茅盾在对白杨树描写时如何由形过渡到神? | ||
细读片段:歌颂白杨树(第7段) | ||
技法点 | 学生品析 | 教师品析 |
作者先用否定的句式,暂退一步,表达白杨树不算是“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来热情地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一抑一扬,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 ||
借白杨喻好女子和伟丈夫,从而过渡到精神,为下文借白杨树象征中华民族的意志铺垫。 | ||
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有挺拔的精神,不是“好女子”但是“伟丈夫”,形成巨大反差,进一步加深了白杨树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 ||
连续四个反问句昂扬而起,喷涌而出,气势恢宏,感情充沛。 | ||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第二句点明“至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句点明象征抗日军民,第四句进一步抽象化,点明象征抗日精神和民族意志。 | ||
通过白杨树的外形描写,过渡到对象征精神的赞美,由树及人,由形而神。 |
问题3:《永久的生命》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作者在提出观点后,是如何论述“永久的生命”的? | ||
细读片段:永久的生命(第2、3、4段) | ||
技法点 | 学生品析 | 教师品析 |
先列出中心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再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从外在现象上论述永久的生命 | ||
先列出中心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了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然后,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从生命的内部特征论述永久的生命。 | ||
先列出中心句——我的伙伴,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再批判暴君,从现实的角度赞美永久的生命 |
问题4:《我为什么而活着》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作者如何阐释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 | ||
细读片段:寻求爱情(第2段) | ||
技法点 | 学生品析 | 教师品析 |
连用三个关联词语,通过并列复句的形式,有条理地阐释了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这一观点,使文章更加清晰,富有层次。 | ||
结构上先分后总,使得文章对写作对象的阐述更加充分,同时使段意更加一目了然。 | ||
运用暗喻的手法,将爱情解除孤寂的感受比作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将抽象的感受化作奇幻的想象,使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
《昆明的雨》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景物美、滋味美、人性美、氛围美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试分析说明。 | |||
细读片段:雨季菌子(第7段) | |||
技法点 | 学生品析 | 教师品析 | |
滋味美 | 昆明菌子极多,种类丰富,侧面体现了雨季湿润温和的气候特点。 | ||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中吃不中看,鸡油菌中看不中吃,让读者在分类比较中直接感受到菌子的特点。 | |||
运用比喻,一字一顿,从颜色、质地、口感、味道、香味等角度描写牛肝菌,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 |||
两个“?!”,问号与叹号的叠用,体现出了吃之前的质疑与吃之后的赞美。 | |||
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
说明: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语段赏析,教师要依据每一篇课文中特殊的语段样式,归纳出借物抒怀的段落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鉴赏“这一篇”文章语段的表达效果。
“文段细读”五星评价表
序号 | 评价内容 | 五星评价 | 评价标准 |
1 | 能从由形到神、叙议结合、抑扬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等角度概括段式特点,理清段落结构。 | ☆☆☆☆☆ | 1.能从由形到神、叙议结合、抑扬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归纳段落特点,得2颗星;2.在归纳段落特点的基础上,准确理清段落结构,得3颗星;3.能在此基础上关注段式特点并用语言说明得4颗星;5.能完成任务单,概括段式特点,理清段式结构,得5颗星。 |
2 | 能从使用动词链、多用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分析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情思。 | ☆☆☆☆☆ | 1.从使用动词链、多用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分析语言特点,一个角度2颗星;2.多角度分析语言特点,且情思准确,得3颗星;3.能完成任务单,多角度分析语言特点,且情思准确,得5颗星。 |
3 | 归纳段落特点,分析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思 | ☆☆☆☆☆ | 1.能完成任务单,得1颗星;2.能归纳段落特点,得2颗星;3.能分析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感,得3颗星;4.能完整任务单,准确概括段式特点、分析语言特色,得4颗星;5.能完整任务单,准确概括段式特点、分析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感,得5颗星; |
五、学习评价
以“又是一年花开时”为开头,从场景描写、叙议结合、先抑后扬、由形到神、分总结合、点面结合等五种段式结构中任选一种结构,综合运用动词链、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语言技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段落,结构清晰,情思明确。
思明确。
第三课段
一物描摹人生意
核心任务:写作一篇借物抒怀的散文。借助评价量表讨论、修改、评比文章,择优向学校文学社投稿,完成 “讲述成长的故事——一朵花里见人生”主题征文。
一、学习任务
1.运用所学五篇借物抒怀中任一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以典型的“物”作为情感载体的散文;
2.小组借助评价量表进行充分讨论、修改文章,选出一篇佳作进行班级展示;
3.班级借助评价量表对小组推选出的文章进行研讨及评价,指出改进之处;
4.依据评价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以班为单位上交所有作品至学校文学社。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李娟《父亲的白发不是老》;宗璞《木槿花》;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高尔泰《梦里家山》
2.助读材料:学生在前两个课段完成的学习任务单
四、完成任务
1.复习“借物抒怀信息表”中四类借物抒怀散文的结构特点,和语段结构呈现技法,关注“物”与“情”之间如何建立内在逻辑;
2.先选定借物抒怀的类型,比如是写人抒怀、托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怀、发表哲思,然后依据自己擅长并喜欢的类型,模仿所学相应类型的课文进行选材、组材,画出自己所写文章的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创作;
3.修改个人作品,小组二次讨论,对成员作品再次提出修改建议,并推选出小组代表作在班级内展示分享;
4.借助五星评价量表,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后,以班级为单位把作品提交至学校文学社;
5.学校文学社对各班的稿件进行评奖,择优向学校文学社投稿。
写人记事类文章创作思维导图[1]
(示例)
[1] 此思维导图为编者所画,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
“一朵花里见人生”五星评价量表
序号 | 评价内容 | 五星评价 | 评价标准 |
1 | 中心明确,能够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且文体特征鲜明。 | ☆☆☆☆☆ | 1.物与情怀联系不紧密,得1颗星;2.物与情怀有紧密的联系,得2颗星;3.能够借物有逻辑地抒发情怀,能清楚判断文章使用了何种方式借物抒怀,体现物与怀关系,得3颗星;4.能够展现独特情怀,能清楚判断文章使用了何种方式借物抒怀,体现物与怀关系,得4颗星;5.能够做到物与怀完美融合,文质兼美,得5颗星。 |
2 | 形式多样,能够综合使用场景描写、镜头描写、叙议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等段落呈现情怀,且结构合理。 | ☆☆☆☆☆ | 1.形式单一无亮点,得1颗星;2.每使用一种段式加得1颗星;3.能够综合使用多种段式,结构合理,且和内容紧密贴合,得5颗星。 |
3 | 语言表达连贯,能够灵活运用细节刻画、抑扬结合、由形到神、层层递进等表现手法和动词链、多种句式、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语言呈现形式。 | ☆☆☆☆☆ | 1.语言表达不连贯,层次不清晰,得1颗星;2.语言表达连贯,加1颗星;3.语言表达连贯,使用相关技巧,加1颗星;4.语言表达连贯,使用相关技巧注重描写刻画,加1颗星;5.语言连贯,语言的层次清晰,表达准确,综合使用两种以上表现技巧,得5颗星。 |
4 |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对评选作品表达个人观点并提出合理建议,推选出班级优秀作品提交上报。 | ☆☆☆☆☆ | 1.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得1颗星;2.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并呈述合理的分析,得2颗星;3.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呈述合理分析,并为该作品提出1-2条改进建议,得3颗星;4.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呈述合理分析,并为该作品提出3条及以上有效改进建议,得4颗星;5.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呈述合理分析,并为该作品提出3条及以上有效改进建议,且本组内提交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内数量最高得5颗星。 |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不同类型的散文,多角度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其人文主题为“情感哲思”。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关键语段和言语表达形式,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审美情趣,是本单元主要的学习任务。基于此,设计了单元核心任务:“用借物抒怀的技法,创作散文,完成‘讲述成长的故事——一朵花里见人生’主题征文活动”。
首先,整体阅读五篇散文,梳理、比较借物抒怀呈现的四种类型,明确作者的选材、组材、结构与具体的类型、表达的情思的内在联系;接着,品味、赏析关键语段和言语表达的形式,总结出语段和语言呈现的特点和技巧,学以致用;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一种“借物抒怀”的方法创作一篇散文,借助评价量表讨论、修改、评比文章,择优向《深圳晚报》投稿。本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关于“物”与“怀”的内在逻辑
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技法创作散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物”与“怀”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因此,在第一课段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四类散文选材、组材和情思的内在联系。如,《背影》中“物”是线索,是载体,是父子之情的交汇点,是父子关系改善的出发点,是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更是父爱的象征点,以物言情;《白杨礼赞》中“物”是对象,是象征,由“物”的环境到“物”的外形再到“物”的精神,以物言志;《昆明的雨》中“物”是回忆,是寄托,以“物”串联环境、人、事,以物抒情;《散文两篇》中“物”是媒介,是联想,以物说理。在第三课段中,要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再次强化每一类型散文“物”与“怀”的特定逻辑。
(二)关于散文写作
第3课段的任务是完成一次散文创作,是对学生之前课段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和评估。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写作支架,如可以提前准备四类散文的思维导图,适时指导。在评选环节,特别注意,完成征文是一个情境设置,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同学在任务驱动中学会借物抒怀,表达人生情思。因此,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量表进行评价,集思广益,反复修改,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升。最后的评选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
1.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说,“散文是作者用个性化的言语章法,借助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所见所闻)来表达独特的情感认知。”请从本单元的散文中任选一篇文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撰写一个600字的文段,阐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选做
1.读小思的《蝉》,分析其与《白杨礼赞》的异同(提示:可以从技法、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思考)。
2.汪曾祺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请结合《昆明的雨》及汪曾祺的其它作品,撰写一个600字的小片段,说明作者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