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进入高年级,给长课文划分层次势必也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学生层次是否划分得正确,是判断学生们对课文是否有个系统了解的客观标准。传统的语文教学对给课文划分层次的问题就非常的重视,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此没有直接提及,但也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揣摩文章的叙事顺序。所以,给课文划分层次,是每一篇阅读课文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给课文划分层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已经明确,但该在什么时候给课文划分层次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一开始,还是在总结全文之时,我想,给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
那么,我个人的观点又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给课文分段,特别是给长课文分段,一定要在对课文的各个局部有了透彻的了解之后,也就是说在总结课文之时,在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之时。这个时候,对课文进行层次划分是最为科学合理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划分正确的时候。
而我们购得的教案,我们的很多专家上课,却总喜欢在第一课时就去给课文划分层次。当然他们的划分是很要道理,专家们上课,他的学生们划分课文层次的正确率也很高。但我却很难做到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们能轻易的划分出课文的层次。
因为如果学生刚一整体感知就让他们去划分层次,显然就有些勉为其难。如果花整节课去让学生弄清课文层次又有些不现实。所以,每次的阅读教学,我都把课文层次的划分放到第二课时。这是我在诸多失败教学之后的总结。
记得我在教授《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时候——那是一节公开课,我采取的就是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在学生独立两遍课文之后,我就开始让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的大意。在让学生汇报的时候,我明显就感觉到学生汇报得很吃力,为了不耽误时间,为了课堂的精彩度,我就连忙从中打圆场,经过我的一次次提示语牵引,学生们才得以顺利地划分出课文的层次。课后我想,这样的划分层次教学是很难达到什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效果的。总之,这么做就是月亮底下晒谷子——百搭!
逐渐地,我也就放弃的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的做法。昨日,上《草虫村落》一课,我就是让学生在第二课时给课文划分层次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我就让学生进入课文的局部,让他们找出课文中描述的一个个场景——虫子们的活动场景。然后再对这些场景进行详细分析,认真体会,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想象力的丰富,以及语言的生动性。而这一切又正好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专门写虫子们活动的一部分。此部分理解透了,课文的脉络也就清晰了。此时我再让学生回到课文的整体,再让学生飞课文分层次,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划分了出来,而且他们的划分都很正确。因为课文的第一、三部分是写作者的心情,只有第二部分是写虫子们的活动,学生们对虫子们的活动有了透彻的了解之后,对课文层次的划分也就水到渠成。
一点浅见,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交流探讨。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