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发现,当两组小学生都在阅读短文时,知道要参加测试评分的一组,会更侧重记忆,但不会充分处理信息,而另一组则会更加好地从概念上理解文章。一周后再考察两组学生,知道要考试的一组会忘记更多内容。
更多研究都说明,外部的控制,相比内在动机,会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都降低。由内在动机支配而学,会更好地理解概念,有更丰富的体验,能把更多知识变成长期记忆。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尽量鼓励学生为学知识本身而学,少用各种外界控制施加压力。不要总是叨叨:小升初如何,中考考这个,还有一个月就期中期末考试,年级大排榜多少名……
这些,说者是希望能激励孩子,但实际效果是——增加焦虑和压力,减少内在动机,带来负面情绪,削减兴趣,占用真正学习的时间!激励的效果微乎其微!相比占用时间,大概更糟的就是长期这样说,会把孩子的脑子搞乱,把本来可以喜欢学知识的孩子,变得厌学!你所采用的方法,只能得到与你希望相反的结果!到了七年级,发现很多孩子头脑里已经被搞乱,完全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家长对考试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1. 考试,尤其是小考,是了解学的情况,是对学习状况的检查,是对没学懂部分的提醒、查缺补漏。
2. 考试,本身也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每次考试,都是在练习提取信息。并且,研究发现,答错的知识点,通常记忆更牢、时间更久。平时考试,考分不值钱,考试中的错,都是宝!
3. 考试,这个过程下来,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孩子们要自己统筹安排去复习,清楚各科的轻重缓急,侧重点在哪;通过平时小考,得到反馈,看复习效果怎样,分析哪部分需要加强;总结考试时的答题经验;练习心理调整,保持积极的紧张——有点紧张、但不慌乱,全神贯注的战斗状态;考前焦虑的应对等。
我一向的观点:不必太围绕考试而学,各科都是如此,就单纯从这科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该怎么学就怎么学。考试那部分,学校会替我们考虑到,考前多熟悉题型,做做试卷。这样下来,因为范围更广、理解更透、兴趣和动力更强、消耗浪费更少,孩子最终的学习程度会远远超出校内考试。
总之,一方面要认真对待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分析原因,制定提高的计划。另一方面,要超越考试的标准,有更高远的目标,把考试当成进步途中的路标和工具,以真正提高自己为目的。
对于考试的态度,我们如何引导很重要,这将影响孩子认为他是为什么而学习,决定了他的动力是否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