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谈话
(师生合作读儿歌,并做相应动作。)
扁担扁担弯弯,挑呀挑着担担,
嘿哟嘿哟上山,呼哧呼哧直喘。
二、听写词语,引出“扁担”
1.听写生字新词:扁担 战士 红军 同志 队伍 怎样
2.对照大屏幕订正,师指导“怎”字的书写。
3.师:为什么一根小小的扁担(指着听写纸:扁担),就让红军战士(指着听写纸:红军战士)那么敬爱(板书:敬爱)我们的朱德同志(指着听写纸:同志)呢?这到底是一根怎样(指着听写纸:怎样)的扁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了解背景,关注“扁担”
1.故事发生在哪里?学生回答。
(1)教师出示井冈山风景图并讲解:井冈山方圆五百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
(2)出示“会师图”,讲解:1927年,咱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带着一支队伍上了井冈山,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同志带着另一支队伍也上了井冈山。这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就是课文第1小节的一个词。什么词?(会师)
(3)解释“会师”:“会”就是相会的意思,在这里,“师”就表示队伍的意思。两支队伍聚集在井冈山上,就叫“会师”。会师以后,人数就变多了,红军的力量就变大了。
2.看看图上,大家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们开心的?
3.用激动的感觉读好第1小节。教师指导。
4.词语组合练习:
教师出示一组词:“军队 红军 军长”,看谁接得最快。
教师:(1)会合后,毛主席就把这两支——(军队)。
(2)组合在一起,命名为——(红军)。
(3)当时,朱德同志就任这支队伍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军长)。
(4)就在这会师的时刻,咱们的红军在(出示课文第1小节片段)——(山上)。
(5)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5.敌人是来给我们祝贺的吗?奇怪的是,红军战士不扛枪和敌人打仗,反而拿起了扁担,这是去干什么呀?阅读第2小节,找到原因就读给你的同桌听。
(1)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去挑粮?(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他们要去茅坪挑粮)
(2)教师补充资料:你们为红军战士担心吗?担心什么?(教师出示第1、2小节片段,生齐读。)
四、情境朗读,凸显“扁担”
1.出示朱德和红军挑粮的插图,观察人物打扮,相机强调“戴着斗笠”“穿着草鞋”“挑着粮食”。
2.教师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学生带着“累”和“辛苦”的感觉读好这句话。
3.生完成课后第2个练习。
教师订正:
戴着——斗笠。穿着——草鞋。挑起——粮食。
4.他的打扮和后面的红军战士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以身作则
5.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这条山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几座高山;这条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6.可怕的是,这条路不仅高和陡,它还怎么样?(很长很长)
7.教师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学生读出“艰难”。
8.面对这样的困难,朱德他们有什么表现?(带着笑容、争着去)教师板书:不畏艰险
9.这样的朱德同志你敬爱他吗?
10.朱德同志还有哪些辛苦的工作?
教师出示第3小节片段:白天他——(挑粮上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当他工作完毕,抬头一看,公鸡叫了,天要亮了。第二天白天,他——(挑粮上山),晚上他依然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第三天他又是——(生接完整的句子)朱德同志这样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他有休息吗?
11.当你在第四天的早晨看到朱德同志,挑着扁担又要去挑粮了,你就在他身边,你就是那个红军战士,你心里怎么想?
12.有个聪明的战士,把朱德的扁担给藏了起来。这时朱德同志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小节片段,生齐读,教师强调和解释“不料”。
1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14.随便找根新扁担不就可以了吗?干吗还要在上面写上五个字呢?(他是要告诉大家,你们不要藏了,我是一定要去挑的)
15.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又出现在挑粮队伍的最前面,你们心情怎么样?(朱德同志和所有的红军战士一样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但是他却觉得很快乐、很高兴。他就是红军战士心目中那个与大家同甘共苦的朱德同志。教师板书:同甘共苦)
五、布置作业,铭记“扁担”
1.以后当你再看到“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提示,学生齐背:
(1)你就想起朱德同志曾经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2)想起了和这样的好首长在一起,我们的心里又是激动,又是踏实,因为他是一个——(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同甘共苦)的好军长!
2.直到今天,这根做了记号的扁担还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下一去这个博物馆,请你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以及周围的人。让他们也一起分享这个令你感动的故事。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545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