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式微》重点解析

【作品出处】
《诗经·邶风》,邶国之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篇,为邶地民歌。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周灭殷商之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现河南省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此的诗篇。
【写作背景】
中国周代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收集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反应了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
【重点字词】
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一带。
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这里指天将黑。
胡:为什么。
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乎:于,在。
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一说通“穷”,困穷。
【参考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
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
何必还在泥泞中劳作!
【句式特点】
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写作鉴赏】
《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通过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泞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背默练习】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诗句是           
2.《式微》中运用设问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诗句是:         
3.《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
1.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3.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465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4月 23日
下一篇 2024年 4月 25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