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魏策三》阅读题

(七)2022新高考Ⅰ卷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根据句意进行判断,“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意为“这是我(田文)忠于您的表现”,句意连贯,中间不应断 开,故排除B、D两项;其次,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判断,“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意为“魏国跟秦国结盟”,其中“于秦”是后置状语,用于补充说明魏国的结盟对象,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项。综上,应选C项。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对常见词语理解的能力。C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表述错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意为“大王所受到 的蒙蔽”,“蔽”意为“蒙蔽”;而文中“为赵蔽”的意思是“为赵国作了屏障”,此处的“蔽”是“屏障”的意思。

12.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孟尝君……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张冠李戴。由原文可知,面对强秦的武力威胁,是魏王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并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国。

13.(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句中,“岁”是“年”的意思;”不熟”是“收成不好”的意思;“奈何”是“怎么办”的意思。

(2)句中,”折节”是“改变志节”的意思;“与”是“送给”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引申为”撤兵”。

14.①游说赵国时,是从赵国的立场阐述援助魏国的利弊得失,态度比较卑躬和缓。②游说燕国时,是从秦魏争端之后会围攻燕国的局势分析,态度比较强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孟尝君游说赵、燕两国国君的语言态度和切入角度进行分析。对于赵国,他晓之以理,通过对赵、魏两国国情的对比进行游说,态度谦恭;而对于燕国,以及燕王的犹豫,孟尝君展现了他强硬的一面,阐述秦魏战争之后,魏国将会联合其他国家攻击燕国,以此威胁燕王出兵救援。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了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我谋划一下,怎么样?” 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援救,国家就可以生存下来。”魏王说:“我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我不能借(军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是为了以此效忠王啊。”赵王说:“我能听听你的说法吗?”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但是魏国的土地却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  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 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见到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我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在于跋涉几千里去帮助别人吗?好处在于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 道路与乡里很近,补充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我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 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回救魏国)。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541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8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8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