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日
用时: 分钟
得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去后乃至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田子为相,三年归乃休
④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3处)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分析】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父母的事情要亲力亲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诚意,而不道义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使他们代代相传。”说的是贤患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②句意为: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引:拉;
③句意为: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为:做;
④句意为:像这个样子当官,这不是我所希望的。欲:想要,希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引,拉。顾,回头看。句意: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重点词:宜,应该。尔,你。句意: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答题时,先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句意为:孝顺父母的事情要亲力亲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诚意,而不道义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理解该句话,根据现代文意思可自然分成四小句,故断句为: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第一问:【甲】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通过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乙】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根据母亲所说“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作者通过母亲的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第二问:【甲】文中的“友人”在受到陈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驳斥后,感到很惭愧,“下车引之”表明他能知错就改。【乙】中的田子在受到母亲“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的一番教导后,“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表明他也能知错就改。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