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秋》以鲁国为中心,看当时的“国际”环境。这里的十年,指鲁庄公十年】春【为何说春,而不直接说二月、三月。①春字在先秦政治语境里代指国家大事。同时,先秦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春耕秋收,所以以“春”“秋”都可预警大事要发生。②春天万物复苏,生生不息。春的意象是德。鲁国伐宋国后,宋国俘虏南宫长万也曾评价鲁庄公是天下诸侯中最适合当国君之人。“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也!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矣!”(《公羊传·庄公十二年》。由此可见鲁庄公德行之美。】
齐师【齐国军队。军队,可分别用师与军两字,来代表将士们的多寡。师,士兵少。军,士兵多。伐鲁时,正值齐桓公刚刚即位,国政很乱,又有管仲阻拦伐鲁,齐国一时抽调不出庞大的军队伐鲁,所以只能派“师”的规格伐鲁。】伐【以大欺小,称为伐,以弱击强,称为讨】我【鲁国】。
公【鲁庄公】将战【两军厮杀,称为战】。曹刿【没落贵族,先秦名字只有一个字的,是贵族,譬如白起、蒙恬、项羽、张良等。刘邦起于寒门,他的邦,是建立汉朝后,起的。】请见【曹刿若不是出身贵族,何以能请见国家元首】。
图片
其乡人曰:”肉食者【先秦贵族的餐食是有规格的: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不是说孟子要吃鱼和肉,而是希望能进入士阶层,或者大夫阶层】谋之,又何间【间参与。春秋打仗和祭祀,是贵族专属的事,跟老百姓没有关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非不能远谋,而是受当时生产力局限,每个贵族只效忠于自己的直属领主。即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所以鲁君之事,为何要战?】。”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鲁君的“衣食所安”,是直接下属所安,而非其他贵族享受的,更别提老百姓。所以曹刿说“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贵族之事,与百姓何干。所以曹刿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何以“必以情”,曹刿就觉得“可以一战”。汉代刘向评价管仲何以调动民心时说:“顺令人心,论卑而易行,俗所欲,因予之,俗所否,因去之。”管仲之所以治国有方,古人觉得就是察民心,顺民情。顺到什么地步呢,只要老百姓有一丁点觉得费事的地方(“惠而不费。”《论语·尧曰》),就把这个环节去掉,让老百姓的生活,如鱼得水。那么老百姓就会跟统治者一条心。遇事情时,自然可以调动。当然,这个需要统治者有高超的智慧。往往顺人心,就容易受到上面人的猜忌。民心账和政治账,当权者都要算好。在长乐老的《小人经》里把这方面的知识,讲得很清楚。】
图片
公与【与在这里表达三层意思。第一,“和”的意思;第二,空间上,用与字表现,鲁庄公和曹刿是正面对战场;第三,从时间上看,与字表示一同乘车的时间不长。】之乘【乘,是指坐着牛车;驾,是指骑车骏马】。战【两军对垒,为战】于长勺【地名,今天山东莱芜东北】。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用“未可”,而不用“不可”,是因为“未可”表示,还不可以,时机还不成熟】。”齐人三鼓【三鼓,即齐人三次进军,鲁人则不进军,使其疲惫大意也】。刿曰:”可矣。【观其疲惫大意,乘虚而入。此鲁军制胜关键】”齐师败绩。
公将驰【乘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依然还不可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克,①为“能杀”,鲁军有能杀灭齐师的力量,杀多少,看当时的心情和礼法。用克,表示胜券在握。②表凶狠】,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长勺之战的胜利的关键,是后发制人,先使敌人疲惫,再乘胜追击】。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兵者,诡道也。厉害的兵家,都是仁爱和慎兵的。因为“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