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熟读全文。(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唐最“冷”诗人
家世:双亲早逝,妻子是北京市市长女儿,但也早逝。孩子夭折,后再无子嗣。
工作:30岁之前在京,教育部门高官,后因加入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屡遭贬谪。贬谪的地点是二十八线城市,两次分别被贬到——湖南永州和广西柳州,每次贬谪,路途上要花好几个月。而且这两个地方特别偏僻,有瘴气,有毒蛇,社会治安不好。
才华:21岁进士及第,26岁考中博学鸿词科。学问高,人脉广。名副其实的公务员。曾出任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相当于教育部门法律部分的高管大官)。
如果用“一鸣惊人”概括柳宗元的青年,那么“一落千丈”就是30岁以后的写照了。
而今天的《小石潭记》正好是在他被贬湖南永州后写的。请同学们好好体会一下柳宗元的情感。
课堂效果
当我出示第一张ppt时,学生看到柳宗元的介绍,一下子就炸了。“妻子也是名门贵族,其父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果然,语言通俗一点,更能攫取学生的眼球,什么“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所以,当我看到北大张一楠的国文课中介绍陶渊明“出身不高,家里不是麻瓜,但是也不是王、谢那种Top2.属于士族的边缘”的这段话,不禁笑了,学生的笑,如出一辙。
二、熟读课文
1.选方法,读课文。1
结合注释注音,读一遍; 2
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3
去标点,三读课文。
课堂效果
往常安排学生读课文,是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读得快,以致影响老师的判断。这次我让学生先给课文注音,结合注释给出的拼音,所有同学统一步调。自从上次轮流回答问题以后,学生明显“积极”起来,虽然这个积极有点被动,但总体气氛起来了,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
注音后齐读一遍,仍然有学生读错音,老师纠正读音,并强调学生动笔注音。最后被学生发现一个老师读错的音,“龚”字被我读成gèng,课后我查询正确的读音,是gōng,并告诉学生,老师确实读错了,然后拜托她到班里更正一下。老师读错,要勇于承认,并告知学生正确的读音。人难免会犯错,纠错态度也是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榜样。
读注释的时候,一开始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实践起来发现,这个环节可以移到第二课时的翻译课中,效果可能更好。从时间分布来看,这一环节确实占用了不少,但对课文朗读是有很大帮助的。不妨就这样试一试。
读第三遍,我给学生展示的课文是没有标点的。难度增大,但大部分学生可以断句,于是我又叫个别学生回答,差距就出来了,中上游的学生还是会错几个句子。通过三字句和四字句引导他们,最后就顺畅了许多。这个环节的课堂气氛反而又是最好的,由此启发我的教学设计,应该多一些动脑筋的环节,但难度要适中。
2.听范读,学朗读。
播放课文范读音频,在熟读的基础上,加入朗读技巧,让朗读课文变得更丰富更充实。
课堂效果
本来要播放朗读音频,但看到课堂气氛如此之好,我决定自己朗读,通过扩音器的音量,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有些学生读错音,旁边的同学可以纠错。现场的感染力,永远胜过线上的震撼。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朗读的声音气息和节奏,对他们的朗读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老师朗读的能力一定要有保证,保证给学生的是一个正确的示范。
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其中一篇,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呢?它的精美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听下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