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教材是小调还是大变,没见到最新教本,不敢妄言。上一学年带四年级,今秋不出意外应该是跟班上——自己埋的坑总不能让别人填。按照教材微调的套路理理新学期的教学思路一二,权且一点思考。
五上第一单元以前细细读过,当时“大单元”被新课标裹挟着,一个浪头冲进脑子,加上一点浅薄的随听随读,便也自鸣得意地以五上第一单元为例整起了大单元教学。现在嘛,大单元(或者说“大概念”)还是热点。凉了——也是闲了一段时间后,只能说是从贴近现实语文教学的角度去聊一点自己的思考。五上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教材没标出处和作者,当是编者根据单元文本提炼的语句,与之近似的文句有“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等。理解“一花一鸟总关情”,关键不是“一花一鸟”,也不是“情”,而是“一花一鸟”与“情”之间的关系,故编者不说“一花一鸟总是情”。所谓“关情”,意为:动心,牵动情怀(汉典)。若是观者不动心,花鸟终归是花鸟,好比去过黄山的人那么多,真正因黄山而“关情”的人却就那些以诗文书画传于世间者,如我等普通游客似乎只能赞叹几句“迎客松真美”“云海真美”“日出真美”。关于这一点,《文心雕龙·神思》有极为贴切的解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简言之,游赏观物调动的绝不只是感官上的体验,而必须经由感官体验漫延至生与死、得与失、乐与忧、生命与宇宙等的情思。再不济,也得思考一下自己与身边事物的关系。
五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具体事物”对应的是“一花一鸟”,“抒发感情”对应的是“关情”,“方法”是什么呢?用课本的话说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用我们耳熟能详(正因为耳熟能详,所以根本搞不清到底什么意思)的话说就是“借物抒情”——诗歌会不会借物抒情?小说会不会借物抒情?散文怎么借物抒情?不借物又如何抒情?……这些问题都没细细琢磨过,我们就敢在课堂上说“记住,这就叫‘借物抒情’”……
图片
图片
1.教:为什么要学“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花一鸟”是“具体事物”,某处景观、某个活动是“具体事物”,一个人、一件事是“具体事物”,某个特定的空间、某段特定的时间也是“具体事物”。“具体事物”的范围何其广大,然而,我们就是不知道借助“哪个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单元习作话题是“我的心爱之物”,“心爱之物”到底是什么?“玩具小熊、陶罐、绿毛龟、贝壳、旱冰鞋、围巾、风铃、瓷虎”这些都不能是学生的心爱之物,也不是老师的心爱之物,它们只是该单元习作编者的心爱之物。请记住:心爱之物只能是属于你自己的!(哪怕权属上暂时不属于,情感上一定属于)于是,当有的孩子说他的心爱之物是手机时,我们得问问他:手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是无可代替的吗?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找到那个情感上只属于自己的“具体事物”,此其一。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本身就是方法,《白鹭》一课是借助“清水田里站着钓鱼的一只两只白鹭”“晴天清晨孤立于小树绝顶的白鹭”“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而不是“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白鹭——抒发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透过《白鹭》一课,我们是不是得思考:“白鹭”是“事物”还是“具体事物”?“亲手制作的陶罐”是“事物”还是“具体事物”?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种情感重要还是经由“清水田里站着钓鱼的一只两只白鹭”“晴天清晨孤立于小树绝顶的白鹭”“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引导学生找准具体事物中最有价值的哪些点重要?从“事物”走向“具体事物”,经由“具体事物”深入“最有价值的点”,此其二。于是,“最爱的玩具小熊”之独特或许是只有它能在你委屈时给以抚慰,“亲手制作的陶罐”之独特或许是见惯了精美瓷器后自己千辛万苦才折腾出了那样一个“不伦不类罐子”……
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其实是要我们去反思如何寻得值得“关情”的具体事物,以及真实、深刻牵动你我情怀的点。惟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一写景物便是喜爱赞美,一写人事便是难忘深刻”的滥情套路。
- 学:怎么学“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上第一单元不是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白鹭》《桂花雨》《落花生》《珍珠鸟》四篇散文,聚焦的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品味语言”“感受生活”“抒发情感”。首先要做的是:读好课文,背好语段。《白鹭》最难读的是描写白鹭形体之美的语段: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那……那……那……那……”以排比句式呈现观者观赏白鹭姿态的视觉体验——第一眼看的是“雪白的蓑毛”(整体上最明显的特点)而不是方位最低的“青色的脚”,次之是“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而非细节处的“铁色的长喙”,故词句之描写妙不在排比,而在如何写视觉体验。学生要写“心爱之物”的形貌,不妨先在脑子里想想:最先出现的是什么画面,接下来出现的又是什么画面,最后定格在哪个细节上。“增之……嫌黑”化用的是《登徒子好色赋》中的文句,就是对“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解释,难懂的大概是“一忽”,可置于前后语境中理解。至于积累喜欢的自然段,不一定死磕这个自然段,毕竟不是核心,不如聚焦课文最有价值的点。作者寻的第一个点是“清水田里站着钓鱼的一只两只白鹭”: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多数观者都能寻到“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的画面,所有的目光都投放在那“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上,忽视的是“清水田”!“清水田”即稻田,作者为何不说“水田”或“稻田”?关键在一“清”字,“清风徐来”“清泉石上流”“渚清沙白鸟飞回”“江清月近人”“清辉玉臂寒”……“清”入诗词,跃于读者眼前的一定是融于意象之中的特殊的情感——清冷、清雅、清幽、清旷……“在清水田里”足以点明了特定的情境与作者的心境、神境。“嵌”字贴切而传神,水面为框,白鹭为画,站着钓鱼的白鹭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嵌”上去的,“嵌”较之于水墨技法之“画”,技艺繁复了不少,同为画,却有了空间立体感。此外,“田的大小”是恰到好处的,而非“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般两个极致的对比。如此,“一只两只站着钓鱼的白鹭”“清水田”“田埂”加上作者的情思才构成了“一首精巧的诗”。没有炫目的修辞,也没有出人意料的表达,简单而不简单的两句话就把诗的画面与意境描绘得那般唯美,这与前面描写白鹭形体之美的语段相比,后者逊色不止一点。
循着这个思路看后面两个点,时间分别为“晴天的清晨”“黄昏”,情境则为“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低飞”。“小树”“低飞”意味着白鹭不是翱翔苍穹的鹰隼,也不是成群的、庸碌的麻雀等,介于其间而又自有一种格调。如此,才能理解“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这般表达。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样看来,白鹭只能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且这首精巧的散文诗要以“韵”的形式来读。
就《白鹭》而言,学“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就是在“读好课文,背好语段”的基础上,领着孩子们寻意、品味那些看似寻常实则很不寻常的点。
- 评:“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学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是“初步了解”?我是说不清《白鹭》到底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我能带着学生去初步了解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寻意、品味那些看似寻常实则很不寻常的点”,这是不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呢?我不知道,个人的理解只在“具体事物”与“抒发感情”上,一定要说那就是“方法”,那我不置评价。即使把《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的作者请到现场给学生讲如何创作、如何抒发感情,学生也不可能写出另一篇像样的《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于是,来看《白鹭》课后思考题:
○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画起一个名字。
○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依据这三个思考题,就可以确定评价标准了。语言积累层面: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这个层面允许学生抄写任意一个自然段,比如第一自然段);文本理解层面:给三幅图画起名字,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当学生前一层面抄写的是第一自然段,此时便要求讲清观点);语言表达层面:《白鹭》与“我的心爱之物”有了表达上的关联(不能说学《白鹭》就是学《白鹭》,写“我的心爱之物”就是写“我的心爱之物”。从《白鹭》到“我的心爱之物”,就是从“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到“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学习迁移过程)。“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一句可分解出四条评价标准:(1)写自己的心爱之物;(2)写出了心爱之物的样子;(3)写明了如何得到心爱之物的;(4)写清了自己特别钟爱该物的原因。抛开《白鹭》评单元习作,第四条标准是关键——多数学生写不清原因。有了《白鹭》的考量,第一条标准是不是应该高度重视?只有学生找到那个真正的心爱之物,才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特殊时刻、特定情境,进而表达其情感。回到心爱之物是手机的话题上,心爱之物当然可以手机,但需要其说清、写清与之不同的理由,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说的“手机可以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有了这层思考,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去寻找那个只属于他的心爱之物……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