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课伊始,我将第三单元导语出示在大屏幕上,我请许梦羽同学读一读杨绛先生的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我又请同学们聊聊什么叫“串门儿”,王歆然认为:“串门儿就是去邻居家玩玩。”“还不止去一户人家。”那隽涛补充道。“是的,你们理解得非常到位,读书就好比去许多名人家里做客,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竹节人》这篇文章里串门儿。”边说边拿出竹节人(实物),“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可是孩子们心中的稀罕玩具。让我们一起跟随它走进课文,体会那童年独特的乐趣。”
我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三分钟以内读完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快乐?大多数同学选择小声朗读的方式,我想可能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越来越不愿意表现自己了,我得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等大家读完一遍课文,我提议大家一起来挑战一下这篇课文里难读的字。出示两组词语,一组多音字、一组难读的字词,同桌互相做小老师。同学们仿佛又找到了低年级课堂的乐趣。接着,我又让大家找找文中的四字成语来填空。李昀泽一下子就找到了:“威风凛凛的竹节人、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别出心裁的同学、虎视眈眈的老师。”为了理解别出心裁,我出示第十五自然段,请大家在朗读中理解这个成语,并请同学们运用“别出心裁”来说说老师带来的竹节人。王优自告奋勇地说:“老师别出心裁,想令人耳目一新,给竹节人粘上一个用纸画成的脑袋,做一块纸盾牌,一把纸剑。”被他一说,大家对我带来的竹节人也瞬间来了兴致,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一点了。我请大家默读课文,结合这四个短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同学们一下子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做竹节人的快乐、斗竹节人的快乐、被抓的快乐、看老师玩的快乐。接着,我直入主题,请大家关注阅读提示: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出示三个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在杨韵可的提议下,大家很快得出结果:
阅读任务 | 关注内容 |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 前面部分 |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 中间部分 |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 后面部分 |
接下来,我们直奔任务一之写玩具制作指南。“你见过玩具制作指南吗?”“我见过,在我的乐高玩具里有的。”王歆然迫不及待地说。我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南里有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呈现的?“指南里有材料、步骤、工具等栏目。”王歆然挠挠头笑着说,“有时还配有图片,还有一些不记得了。”我一边感谢他的介绍,一边微笑着示意他:“没关系,请坐下。”我出示两个玩具制作指南,请同学们浏览并归纳出共同点。
弹弓、陀螺制作指南 | ||
名称 | 弹弓 | 陀螺 |
材料 | 铁丝或木头;一条皮筋 | 木头;滚珠;鞭子;木棍 |
工具 | 刀等 | 刀等 |
步骤 | 第一步:用铁丝或木头做一个架子。第二步:两端绷上一条皮筋。 | 第一步: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第二步: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第三步:最后找一根木棍,系上一根粗线,就做成了一根鞭子。 |
玩法 | 皮筋里夹块石头或铁蛋,拉直了皮筋猛地一放,石头或铁蛋能飞出老远 | 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底部,陀螺就会飞速转动起来。 |
“除了有材料、工具、步骤等栏目,还增加了玩法一栏。”王红回答道。“我发现制作步骤中的动词都用得很清晰准确。”那隽涛补充道。“是的,你们都抓住了重点。接下来我们就要完成一份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你们认为应该重点读课文哪里?”“第三自然段。”大家异口同声。我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完成这份指南,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只听到笔尖在纸上游走的唰唰声。在巡视中,我默默挑选了一份指南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在讨论中我们反复研读了第三自然段,引导同学们紧扣动词“锯、钻、穿”感受语言的精准,又抓住关键句“这就是”“就成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那份大功告成的快乐。宋沁云同学还温馨提示大家使用锯子要注意安全。在集体的智慧下,我们制作了一份竹节人制作指南,如下:
竹节人制作指南 | |
材料 | 毛笔杆 纳鞋底的线 |
工具 | 锯子、电钻 |
步骤 | 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第二步: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三步: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第四步: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
注意事项 | 锯的时候要小心 |
三
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玩具制作指南,接下来我们还要教别人来玩这种游戏,请大家浏览课文,寻找有哪些玩法?“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王优良第一个举手。“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潘叶舟补充道。
同学们各抒己见,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玩法,我提醒大家要把信息找全面。接着,我们将阅读内容锁定为第八至十六自然段,反复细读后,第八至十自然段我们称为“初级玩法”,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我们称为“高级玩法”。
“你能来一边玩一边介绍这种初级玩法吗?”大家都跃跃欲试。我建议大家先别急,第一步,圈出动词,画出“站立模样”和“搏斗场景”。第二步,尝试背诵词句。第三步,练习解说玩法。不一会儿,解说词已经整理好了,同学们抓住“嵌入”“一拉紧”“一松一紧”等关键词说得眉飞色舞。最后,我每组请了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初级玩法,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由于时间关系,我建议大家课后用这样的方式给别人介绍介绍竹节人的高级玩法。
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学会了写制作指南,还了解了初级玩法。在此阅读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反思与收获?” “快速浏览可以帮助我们提取有效信息,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部分略读即可。”“相关段落需要反复读,根据目的选择阅读方法。”“在制作玩具指南过程中我了解到信息提取要全面准确,信息转化时要通俗易懂,信息呈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看来对有目的的阅读这种高效阅读策略已有了初步了解,下节课,我们还要用有目的的阅读策略来了解高级玩法,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修改说明书的好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照着说明书制作一两个竹节人,边做边修改补充这份说明书,做好后可以按照它的高级玩法玩一玩,并给身边的小伙伴介绍介绍吧。”
第二课时
一
课前三分钟时间,我和同学们闲聊,让他们根据自己上节课完成的《竹节人制作指南》和《竹节人玩法指导》,自由分享在家是如何制作和玩竹节人的。有几位男生聊得特带劲,直到上课铃声响起,他们才不情愿地停住。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传统玩具——竹节人,并采用了有目的的阅读这种高效阅读策略完成了阅读任务一,现在谁来给大家回顾一下有目的的阅读这种策略?”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正是我想看到的课堂。我请宋琪带领大家一起回顾:“有目的的阅读就是要明确任务,带着目的去阅读,筛选相关信息,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最后反思总结。”“是的,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采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其他两个任务。”
我出示任务二和任务三,再次提醒大家明确本节课的阅读目的。带着阅读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将关注内容锁定在做玩具和玩玩具部分;带着阅读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同学们选择跳读课文,将关注内容锁定在没收玩具,老师玩玩具的部分。带着阅读目的去阅读,筛选出相关信息之后,我们就能直入主题。
二
我出示本节课阅读任务一: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请同学们思考回顾:根据以往阅读经验,你会怎么做?“细细品读相关段落,批画关键词品味乐趣,集体交流分享体会。”我为陈诺的精彩分享点赞。于是,我提出自主学习要求:用以上方法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学们开始自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批注感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些句子。在大家品读完成之后,我先请同桌之间讨论,再进行点名交流。
“乐趣表现在玩竹节人,我十分欣赏站在那威风凛凛的壮士模样,我更喜欢两个竹节人在一起搏斗,没头没脑的样子,挺像大战沙场那么回事,那激烈的场景立刻就呈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乐趣表现在别出心裁地改装竹节人,‘齐天小圣’和‘金钩大王’的名号让我耳目一新,激发了我的创造欲,我也非常想特制一款属于我自己的竹节人,对它进行创意取名。”……
我指名请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同学们几乎把玩竹节人的语段翻来覆去地读了个遍,可见大家对第八至十六自然段的喜爱之情,我相机将此小结为“玩耍之乐”。
“在‘做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也玩竹节人’这些部分中,是否也能感受竹节人带来的乐趣呢?”一经点拨,同学们一下就关注到写“做竹节人”部分的第四段,从“妈妈”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的反映中,感受到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从“老师没收竹节人”中感受到对玩竹节人那种情难自禁的喜爱;也从“老师也玩竹节人”中感受到偷看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份别样的快乐。
由此,学生明白了,课文描写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不仅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烘托。于是,我们一起利用思维导图,从“玩耍之乐”“制作之乐”“观战之乐”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同学们,你们读的是同一篇课文,但是体会乐趣的角度不同,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有品读细节、想象画面、巧妙关联、归类梳理,你们真了不起!”
三
出示本节课阅读任务二: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我请同学们先思考怎样完成这一个任务。“先要找到和故事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把故事内容理清楚。”王琦抢先说道。“讲故事还要注意讲清楚,讲得生动,要绘声绘色地讲。”李文涛补充道。
我们一起小结了完成任务的四步骤:细读相关段落——理清故事情节——完整地讲故事——生动地讲故事。接着,我出示一张故事内容曲线图,同学们开始细读课文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边读边开始作批注。
通过交流讨论,不到五分钟,一张故事内容曲线图完成: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收——悄悄转悠、意外发现——两手空空、释然离开。
我提醒大家读故事除了要读明白内容,还要读懂人物的心情变化。同学们再次细读,体会“我”和“老师”的心情变化:“我”从沮丧——惊喜——释然;“老师”从愤怒——开心——释然。故事因为有了情节才吸引人,你觉得哪些情节是必不可少的?
“后面同学不知趣的样子是玩具被收的导火索。”“老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的样子是发展。”“下课后,我的落寞心理和侥幸心理是个铺垫。”“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入迷样是个高潮反转,充满了戏剧冲突。”同学们各抒己见,颇有想法。
那么,理清了故事内容和情节后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在我的追问下,学生们缄默不语。我赶紧提示他们:“大家还记得之前在学习‘民间故事’单元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好的吗?”这下,大家恍然大悟。“我们应该创造性复述!”“我们应该加入合理的想象。”“我们应该抓住一些细节。”“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转换角色,既可以做‘我’,也可以做‘我的同学’来讲。”“我们讲的时候可以加一些具体的动作和表情。”大家热烈地讨论了起来。唤醒了这样的记忆,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学生便开始在座位上,以自己喜爱的角度切入,开始练习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了。
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李昀泽和徐晨琳分别以“作为旁观者的后面同学”和“那个被老师没收的玩具竹节人”为第一人称,为大家讲述了一个“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前者语言幽默风趣,后者肢体语言夸张新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尽管素未谋面,却也爱上了这位童心未泯的老师。可见,同学们讲故事功夫了得!
四
“同学们,我们多次阅读了同一篇文章,完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我将三次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阅读方法,列在一张表格中,让同学们对照着看,大家很快发现:阅读任务不同,重点阅读的内容就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是的,这就是带着目的阅读这种阅读策略,相信你一定了解了这一种读书方法!”
“同学们,《竹节人》这篇文章写得这样生动有趣,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了解文章的作者范锡林吗?”还未等同学的回答,我便迫不及待出示作者的简介,因为太想把他笔下的儿童武侠世界介绍给大家了,生怕六年级的同学们错过这读书的好时节!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他的其他作品《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在那精妙的动作描写、娴熟的武功招式、密集而准确的四字词语、众人活动的场面中感受作者的语言世界,走进他的儿童武侠作品,体味他的语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