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第13课《湖心亭看雪》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崇祯(chóng) 拏(náo) 长堤(dī)
    B. 张岱(dài) 更定(gèng) 铺毡对坐(zhān)
    C. 强饮(qiǎng)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 毳衣(máo) 炉正沸(fèi) 余舟一芥(jiè)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拏一小舟,拥毳(máo)衣炉火。
    B. 雾凇沆(hàng)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 是日更(gèng)定矣。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ú)。
  3.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 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惟长堤一痕 B.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 余拏一小舟
    5.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A. 更有痴似相公者 B. 见余大喜 C. 是金陵人
  5.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B. 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 “相公”是旧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D. 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7.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8. 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B.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张岱《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
(2)《湖心亭看雪》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
(3)《湖心亭看雪》中总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的议论性语句是“__”。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__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2)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 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 【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12.对比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击,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 拏: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

⑤辄复不遂 辄: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 ②雾凇沆砀_
(2) 画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拏ná。B项,更gēng。D项,毳cuì。

2.【答案】B
【解析】A.毳cuì。C.更gēng。D.沸fèi。

3.【答案】A
【解析】
【分析】
(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解答】
据上可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正确停顿应该是“湖中/人鸟声/俱绝”;故A符合题意。
BCD子朗读节奏均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解答】
ABD.均为数词“一”;
C.一:全或都。
故选C。
5.【答案】A
【解析】例句是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A.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B.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他们”。C.判断句,“是”表判断。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其手法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手法,根据各选项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
D.有误,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故D符合题意。
ABC分析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或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其手法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
D.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的烘托。
ABC均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还要注意重点字词的把握。其次,根据各选项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
C.错误,句意为: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故C符合题意。
ABD翻译正确;选C。
10.【答案】(1)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3)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4)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析】略

11.【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小题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小题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小题5】①家国之思;②自然之乐。
【解析】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全,都/数量词,一;
B.助词,的/助词,的;
c.这/判断词,是;
D.折断/曲折。
故选:B。
重点词解释: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
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
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1.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句意: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重点字词:皆,都;雪,积雪;见,看见。句意: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2.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3.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据此回答即可。
  4. 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
    【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乙】
    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12.【答案】(1)①撑(船)②还 ③ 酒杯 ④客居 ⑤总是
    (2)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②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大雪所阻挡。
    (3)湖中人鸟声俱绝 夜的寂静(或:寂静)
    (4)[甲]文趣在:①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雪粒敲击竹子传来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看书。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应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如:“更”,属于一词多义,句中意思是“还”;“白”属于古今异义词,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莫说,不要说;似,像。②重点词语:登舟,登船,坐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借助湖中人鸟声全无,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一句,借助能听到雪粒敲击竹子的声响,从听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中,作者一个人,更定时分,在别人都待在家里的时候,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见其情趣的与众不同;在湖心亭,巧遇赏雪之人,把酒言欢,亦可见其情趣高雅。[乙]文中,面对雪夜出行受阻的情况,作者聆听雪粒敲击竹子传来的声音并自在读书,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据此作答,意到即可。
    [参考译文]
    [乙]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大雪所阻挡。然而竹林中雪粒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火苗,随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顺流而行,遇阻而止,任由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啊。
    13.【答案】【小题1】①消失 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小题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 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
    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
    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290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7月 23日
下一篇 2023年 7月 24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