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有一种善意叫不被领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哈佛大学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了2013年发表在著名科技学术期刊《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他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这一举动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场讨论。

《细胞》是一份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难以在《细胞》上发表一篇文章。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梅尔顿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呢?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3.范文

自我否定 坚持真理

尊敬的梅尔顿先生:

您好!

我是《细胞》期刊的忠实读者。不久前,您主动撤回了2013年发表在著名科技学术期刊《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您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国内科技界对此众说纷纭。

在此,我对您坚持真理和自我否定的勇气表达崇高的敬意。

您主动撤稿,而且是从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细胞》上撤稿,需要多大的勇气?亚里士多德因为追求真理,而和老师苏格拉底交恶;布鲁诺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并为此颠沛流离,最终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而您要面对的是失去荣誉和威望,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难以在《细胞》上发表一篇文章。主动撤稿还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失败”,甚至因此遭到同行的议论和否定。

我对您的钦佩还在于:和否定前人与同行相比,自我否定需要更大的勇气。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目前最合理的生物进化学说,但《进化论》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虽然生物界无法推翻进化论,但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不被推翻,我们需要把时间交给科学研究。而达尔文晚年也对自己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他临终前对英国女王说:应当重新审视”进化论”。我想如果达尔文没有死,如果他有比进化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说,他也一定会自我否定。科学家的自我否定,是捍卫真理的行为,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反而更见其伟大。

您的自我否定和修正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科研伦理从来不以科研成败论英雄,因为科学总是在否定和修正中不断前行。科学上的否定,有的时候来自科学家本人,有的时候来自于同行,有的时候来自于后继者,无论是来自何人,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无关成败荣辱,只取决于科学事实本身,取决于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相对于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颠覆性改变在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背景。他否定了绝对时间和绝对参照物的存在,从而改变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当然这并不是对牛顿的完全否定,而是完善。我们无法因此评判牛顿和爱因斯坦谁更伟大。对于原创性研究,失败有时更有价值——认识到问题所在,不断修正结论,才能真正揭示自然规律。我想如果是牛顿发现了相对论,他也一定会自我否定、自我完善。

您的主动撤稿、自我否定是科学家捍卫真理的态度,也是科学家的一种担当。

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真正损害科学发展的,是明知有误还固执己见甚至一意孤行。科学最终要服务于人类,不知错误,一直走下去,会让人们离真理越来越远。明知错误,还要坚持走下去,甚至明知犯罪都要坚持,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这里我再次对您自我否定的科学精神致以高度的敬仰,并将以您为榜样!

《细胞》的忠实读者:xxx

X年x月x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试题。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限制性:1.“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这个指令规定“上述材料”是思考的出发点,若离开此出发即为偏跑。2.材料的主体内容是,哈佛科学家梅尔顿“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主动撤回”了发表在著名科技学术期刊《细胞》上的文章。考生表明认识和看法要围绕这件事展开,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开放性:1.本则材料属于受限制性选择型任务指令作文,决不能褒贬皆可,必须高度肯定这种捍卫真理、自我否定的科学态度,但从什么角度切入肯定是开放的。2.角度的选择是自由的。“要求选好角度”,暗示材料不止一个角度,这给了考生自由发散的空间。只要角度选好,学生科学方面的素材积累不是问题。3.立意准确的前提下,纵深度拓展无限制,这正是新考纲要求思维的深刻和议论的精彩。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可能”有错误的文章。撤稿这件事对于期刊而言,是一件不常见但也正常的事情,因为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犯错在所难免,正视错误、反思错误、改正错误,才能进步;主动从权威期刊撤稿对于作者而言难能可贵,既能体现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能表现科学家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参考立意,对期刊(主编)而言:1.严格把关,捍卫科学尊严;2.正视错误,严谨求实。对科学家而言:1.主动撤稿是科学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是科学的态度。自我否定与修正才是科学发展的常态;2.有错就改,善莫大焉;3.坚持真理,淡泊名利;4.勇于探索,不断超越。对国内科技界讨论者来说:不以科研成败论英雄。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9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墙壁上安装挂衣架,普通人将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挂上去,而穷人可以自行按需取走穿用。”这就是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爱心墙”。2015年以来,“爱心墙”从伊朗红遍全球,在国内也受到欢迎。一面面温馨的“爱心墙”传递了爱心,打开了公益慈善新模式。但最近有报道称,由于衣物较多,堆放杂乱,一些“爱心墙”或因“有碍市容”“无人监管”被叫停取缔。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94.范文

有一种善意叫不被领受

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为需要的市民提供方便;市民纷纷捐助,衣物堆积如山;然而,不久就被叫停。这不禁让人深深思索……

毫不否认,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的善意,这善意让人温暖如春;也毫不否认,纷纷捐赠衣物的市民那浓浓的善意,世界正因为有这浓浓的善意而更加美好。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向公众传递浓浓的善意,是难能可贵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更是创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当热心市民在地下通道设立爱心墙的那一刻,向社会传递的是爱和善良;而爱和善良是根植于人性中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正因为如此,市民们才会纷纷捐赠如山的衣物。爱心墙勾起的是人性中的爱和善良啊。

但这份爱和善良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道路难行,有碍观瞻”。

诚然,“衣物乱堆,现场狼藉”确实有碍观瞻,叫停“爱心墙”确实可使地下道路通畅,然而,在这通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也毫不否认,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就快速处理的办事效率值得赞赏,然而,在这份效率的背后,更看到相关部门做事的简单与粗暴。退一步来讲,就算市民热心捐赠的衣物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容不整,但真的就只能叫停了之吗?就不能对“草根”公益多一些鼓励与宽容吗?就不能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而使善意传递吗?叫停的不仅仅只是爱心墙,更是叫停了众多热心市民传递的浓浓善意;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伤害了传递善意的风气。当有关部门因“道路难行,现场狼藉”叫停“爱心墙”时,我们不仅仅看见了相关部门的“效率”,更看见了相关部门对善意传递的忽视。

或许,忽视有不得已的苦衷。相关部门并非不知道“爱心墙”传递的是浓浓的善意,也知道叫停“爱心墙”在这个“鸡掉了一根毛全世界都知道”的文化场域中意味着什么,但依然无奈地选择叫停,应当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爱心墙”传递的善意肯定存在不能被人领受的现象,一旦这份传递的善意不能被人领受,爱心就变成窝心,市民的投诉也正基于此。

不是每一份善意都可以被他人领受的。某农民出身的歌手捐资为乡里办学修路却被村里人讥讽,陈光标捐资助学被人视为沽名钓誉,余秋雨出资50万为灾区学校捐献图书被媒体炮轰……很显然,有很多人没有领受他们的善意。同理,当众多的市民捐献衣物释放他们的善意时,相关部门有领受这份善意吗?那些前来挑选的市民有领受这份善意吗?来来往往的路人有领受这份善意吗?倘使我们能携起手来领受这份善意,并让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现场应该是另一番光景了吧!

我们这世界并不缺释放善意的人,但仅仅有释放善意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有那些能够领受他人善意并感恩回馈社会的人,如此,我们这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分析】

本则作文材料介绍了“爱心墙”的功能,社会效果以及由此 引发的社会问题。从材料看,民众对“爱心墙”的公益功能并无异议。材料的焦点应集中在由设立“爱心墙”引发的社会矛盾上。不难看出,本则材料存在至少如下矛盾:热心市民设立“爱心墙”与相关部门叫停;爱心人士捐赠衣物与“衣物乱堆,道路难行”;受助者挑选“合适”衣物与“现场狼藉”;民众的“投诉”与爱心人士的“热心”。仔细分析,这四种矛盾可归纳为:动机(目的、愿望)与结果,严格执法(保护权利)与宽厚包容,新生事物的保护与打压,行动与规则,利己与利人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矛盾并非水火不容,无法消弥。考生写作本文时应重在分析以上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深入分析,并能提出相应的措施,展现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能力。

立意参考:

从爱心人士(热心市民)角度:有爱还要有“心”,周密策划,让“爱心墙”规范运行。爱心公益,应遵循公共秩序。好心能否办好事?爱心公益,也需规范化。有了“爱心墙”,更要“爱心桥”。(或“只有‘爱心’的‘爱心墙’是不够的”)设立“爱心墙”,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

从监管部门角度:对市民(草根)公益,要多一些鼓励与宽容;要为社会热心公益者创造一个友善贴心的慈善环境;管好“爱心墙”,勿变“垃圾场”。用制度激活“爱心墙”的暖心效应(或“呵护爱心墙,需要暖心管理”、“爱心墙”要维护好更要管理好)。莫让“爱心墙”夭折。

从投诉者角度:“爱心墙”传递公益慈善正能量,应予以理解与支持。别让“爱心墙”碰壁,要为优化草根公益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对不合规之事,要大声说“不”,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爱”。

从旁观者角度:多些“爱心墙”,替弱者挡住风雪。“爱心墙”:一种让需求者有尊严的行善。

从受捐者角度:享受公益便利的同时,也不可贪图一己之私,而漠视公共秩序。

原创文章,作者:believ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nwoxueyuwen.com/588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