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践一:论证观点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 字左右。
提示 :
- 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
- 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写作实践二:缩写议论性文章
写作实践二:写议论文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 字。
提示: - 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 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 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写作实践三:写驳论文
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 字。
提示: - 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 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 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从学过的议论性文章里选择一篇,进行缩写。
图片
知足就会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回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
【名师点评】
作者在开篇就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知足方能常乐。紧接着使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两种方法对观点进行了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近朱者不必赤,近墨者不必黑
古人常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事实永远是这么绝对的吗?我认为当然不是,倒是认为“近朱者不必赤,近墨者不必黑。”
在生活及学习中,时常有些不知长进,自以为是,不听劝解甚至祸害他人及整个集体群众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中的残渣,是墨中之浓墨。如是有管不住自己的人深交其中,就有可能被抹上浓厚的一笔。文人曾云:“墨香铜臭。”到时候便传来的不是墨香了,而只是和那些人永远臭名远扬的名声了。
但如果单凭这一点现象而论,这个墨肯定近不得,近则必定黑。但在实际生活中,事实永远不能这么绝对。例如,论“近朱者”而言,你天天和学习好的学霸们绑一块儿,干什么事都跟着人家,打个哈欠都要拿个小本本记录并学习,然则并非所其然,没有自己真实的努力和有用的学习方式,这种纯利益关系的学习,上帝都想拯救你的成绩,最后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吃力不讨好。“近墨者”也是如此,你天天和品行不端的人穿同一条裤子,你自己的道德底线雷打不动,穿个十天半个月都是没有任何效果。
到这里,却有许多意见涌出:“在墨水中滴入朱红颜料,红色必定变墨色。”或是“你的一只袜子臭了,另一只难道不会臭吗?”
对于以上观点,我想反驳道:“红变墨,黑却不变赤,那不既是“近朱者未必黑,近墨者一定黑吗?”这不就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了吗?更有如此,以两只臭袜子比喻人,这两只袜子都是不求长进的人,在相同情况下,都会变臭,臭味相投,这是必然事件,与环境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举生活中总有的例子:“抓坏人三十年的老警察并没有变成恶人;在不好的环境里总有好好学习的人;在优越的环境下,也会有作汤中老鼠屎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最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客观即使次要。总有人抱怨政府的不公,却在背后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自己把握住自己了,便是像吸墨纸一样,永远就是那赤者。把握好现在,苦是苦,累是累,再苦不能怪社会。
不要抱怨,不要苦闷,最重要就是现在,把握好时机,让自己决定是“墨者”“赤者”。
【名师点评】
本文开宗明意,直接亮明中心论点。随后,直指生活学习中的“近墨者现象”,“近赤者行为”,语言幽默风趣,自带锋芒,环环相扣,最后总结强调深层原因:最重要就是现在,把握好时机,让自己决定是“墨者”“赤者”。
图片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藏视…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们背负着它,排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常常犯下重大失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请结合上述材料,请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写作指导】
1.审题立意。要求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俗话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可见精神在个人和国家命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写作重心应放在肯定昂扬向上、使命般的激情等精神价值上,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明确主题,文章最好能入浅入深,分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来谈谈精神的作用。注意文中要有“我”,要有情境感,重心要展现时代机遇和年轻人的责任,切忌空喊口号,大话连篇。
2.思路提纲。文体适合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可参考以下写作思路:(1)经济越繁荣,科技越进步,我们越要从那些经典篇章中找寻精神之骨,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建设国家强盛、民族强大的雄峻楼宇。天地一股浩然气,不随江海作泥沉。(2)苗无阳光不茁,人无精神不立。可记事,写某种昂扬向上精神对自己成长的作用。(3)精神之于人,犹如血脉筋骨——无血脉不能通变,无筋骨不可存身。(4)楼无房梁易倒,国无精神难存。(5)每个民族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凝聚了一个国家无数代人关于生存发展的思考与经验,是高度凝炼的智慧精华。(6)时间永在流动,时代面貌也会常新,对国家精神的传承永不能停止。正是因为这些精神之骨的支撑,才有了个人价值,才有了民族脊梁,进而才有了国家的立世之根。
【满分佳作】
人无精神难立,国无精神难强
回溯历史,在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总是最强劲的支撑力量,志愿军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林县人民不惧天险筑成奇迹,都是靠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而前辈的光辉事业,犹在提醒我们青年要想有一番作为,先要有精神于身。
人无精神难立,志存远方造大业。
敬爱的袁隆平院士为我们创造了农业大产,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推崇去相信,有了精神,一切均不在话下。无论他在哪儿,他总是怀着为人民解决粮食的伟大精神而投入工作。他不平凡的事迹正在教育着我们,怀精神去拼搏,为所爱之人,所爱之国家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人未见而精神永存于世,试想,当时的条件是如此的极端,当时的设备是如此的落后,但袁隆平院士未曾放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如今的杂交水稻正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他的两个大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在一步步逼近实现。青年们,你看啊,袁隆平院士是多么的伟大,伟大的背后是他那致力于所爱之事业的伟大精神,是顽强且从不言弃的坚持精神。造就大业正是需要这番精神去支持去鼓舞。
国无精神难强,意志为国谱华章。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从远古时代的放风筝想飞上天空,到现在的航天飞船已飞向月球,这一大跨度的想法和实现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坚持与拼搏的伟大精神。当时的技术是落后的,但人们的思想是前进的。现在航天大业的伟大成就,是对他们的坚定意志,拼搏精神,永不挫败的斗志的嘉赏!是对他们航天精神的嘉赏!不仅如此,我国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震后救灾精神……无不在体现着强大精神支撑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步步逼近伟大的中国梦富强大国!
历史长河不会倒退,只会勇往无前。碰到险境,唯有秉持坚定精神去创造属于个人的伟大事业,属于国家的伟大事业,才有立身于世的存在意义。吾辈青年更要发奋图强,要献身于国家之需要,为国争光!在新的奋斗道路上,我们青年要坚守精神,要铭记强国有我!我们定会持顽强拼搏的精神去擘画属于我们自己,属于我们国家的富强蓝图!
图片
习作一:
珍惜现在,知足才能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
习作二:
知足常乐就是莫大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打小怪兽。我觉得幸福就是知足常乐。
——题记
曾经,我以为幸福就是我什么都要比别人好,可以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昂。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错了,原来一直都是自己太年少无知。
从小就好面子的我因为和同学比谁穿的更漂亮,比谁玩游戏更好,而丢了面子。推开一个个略带嘲笑的目光的孩子,我从人群中抹着眼泪跑出了那个环境压抑的地方。
我一个人头一次不管形象,像一个小丑一样在大街上甩去所有人异样的眼光,漫无目的的悠着,如果悠到世界尽头,就算悠到世界尽头,那时候的我也不想回头,也不会回头。看吧,那个时候的我就那样死板。
可我知道,我悠不到世界尽头,所以累了,就歇歇吧!我找了一个路边公共的椅子坐了下来,旁边有一位来爷爷,只是我没在意那么多。
坐下来我就一直不停的叹气,老爷爷看着我和蔼的笑。我的心就那么一颤,我也微笑着,心里不时的涌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拾破烂的也要也可以这么快乐呢?
老爷爷像能看到我的心似的。老爷爷笑着说:“孩子,知足常乐。别难为自己。”就这么说了一句话,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老爷爷就头也没回的离开了。
我想,那时年少无知的我,或许还不知道、还不懂得究竟什么是知足常乐。可现在我明白了,终于懂得了。
那时的年少无知,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总算是认识了世态,也总算明白,知足常乐便好,知足常乐便是莫大的幸福,难道你说不是吗?
习作三:
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经常与好的事物和人接触,就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这句话说明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的确,如果把一块白布放在染缸附近,年深日久,即使不直接接触染液,也会变了颜色。这正是“近墨者黑”。但我却认为:近墨者未必黑。
池塘里的淤泥够黑了吧?可是,就在淤泥这中却生长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来!真是令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要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了!这就告诉我们:近“朱”近“墨”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如何。一只苍蝇,你即使把它放在香水瓶里,依然是只肮脏的苍蝇,终也难改它的本性。一块宝石,即使把它埋入沙土,也终究是块发光的宝石,早晚要熠熠生辉的。
如果,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近墨者便要黑,那么,解放前那些工作在敌人心脏中的地下党员不是也要变黑吗?他们终日与那些卑鄙小人打交道,不是也要变得利欲熏心,最终叛党叛国了吗?照此说法,现在那些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人员,时刻接触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是不是也要变“黑”呢?否!“近墨者便是黑”这种片面的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地下党员,他们胸中装着的是党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所以,他们能够近墨者而不黑,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这不正是“近墨者未必黑”的证明吗?
事实证明,“近墨者黑”并不是绝对正确的。“黑”与“不黑”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何。如果一个人能胸怀大志,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论他处在怎样一种环境中,他都能始终保持做人的本色,不会“变质”。相反,如果他考虑的是个人私利,胸无大志,那么,一旦环境变化了,他就会变“黑”,甚至不惜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祖国和人民,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的浸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真正做到“近墨而不黑”。
习作四:
成功来自全力以赴去坚持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必然来自全力以赴去坚持。
成功,人人向往之。当我们仰视历史长河中那些伟人的身影时,总是会向往,会羡慕,会幻想着自己哪天能够像他们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名字也和他们一样伟大。但如何才能实现呢?众所周知的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这些民歌民谣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深厚积淀。这种不顾长辈反对,风霜雨雪苦读《诗经》的行为,就是全力以赴的坚持,这也是普通人与伟人的差距之所在。
“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 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的。试看哪一位取得成就的科学家不是这样做的呢?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女士,如果没有全力以赴献身于疟疾的防治与研究,就不会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水稻之父袁隆平,如果没有全力以赴,多年如一日在试验田地坚守,就不会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
世间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全力以赴去坚持,包括我们的学业。如果我们一时想不起头悬梁锥刺股、韦编三绝、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成语,也可以看到身边的学霸是如何学习吧?听不到喊苦喊累,上课的全神贯注,课余的心无旁骛,深夜的挑灯夜战……很多人常常将成绩好归功于智商,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人背后的付出,全凭那颗竭尽全力、坚持不懈之心。
世上本没有奇迹,如果有,那不过是全力以赴去坚持的另一个名字。
习作五:
成长从接受挫折开始
成长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就要像轮船一样乘风破浪;若成长是一片深远蓝天,我们就要像雄鹰一样搏击云霄;若成长是一座摩天山峦,我们就要像攀登着一样不畏艰难、奋发向上、永不退缩。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又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更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应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应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应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回看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哪一个不是因战胜挫折才取得巨大成就:居里夫妇十年磨一日的艰辛,才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历经一千多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李时珍经历27年的翻山涉水,才著成东方医学宝典《本草纲目》。这些人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挫折中不断的成长,从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最后获得了成功。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只蚊子,一巴掌就够了;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小雨,一把伞就够了;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颗尘垢,一滴眼泪就足以将它毁灭。
挫折是财富,因为在战胜挫折之后会让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正因为有了这狂风暴雨的洗礼,雨后的晴空才更加灿烂,更加耀眼,才值得人们去珍惜。
成功的秘诀就是不让暂时的挫折击垮我们。挫折是人生中永远无法避免的,坚强意志永远是挫折的敌手。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遇到挫折就气馁。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当种子落在瓦砾中时,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潜龙终将会傲遨游蓝天,乳虎终将会威震百兽,奇花终将会散发芬芳。也许我们会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种种困难,但我们要相信,“长风破浪风有时, 直挂云济沧海”的一刻终会来临。
挫折能催化成熟,困难会激越成就。接受挫折吧,让我们直视困难,战胜困难,永不畏惧,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