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重点解析及真题练习

【古诗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参考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
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气,我更怀念家人,
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
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精彩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之时,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的满腔悲愤之情。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的思想情感。
首联不从题目中的“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边塞凄凉景象:所见路断行人,所闻戍鼓雁声。“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点明时令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说普天之下共一轮的月亮是故乡的最明,且把自己的心理幻觉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以此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主题思想】
本诗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写作手法】
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月是故乡明”巧妙运用以幻作真的手法,突出对故乡的感怀。
【真题练习】
1.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由杜子美《月夜忆舍弟》中“             ”可知,“月”能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2.《月夜忆舍弟》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             
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          
4.《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句:           
5.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             
6.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             
【参考答案】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诗词赏析

白露节气古诗词

2024-9-7 17:32:45

诗词赏析

《短歌行》曹操重点解析

2024-9-7 17:35: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