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别样情怀——联读《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书”即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今天要聊的就是那个背景下的两封书信,一封是“山中宰相”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封是时人争相仿效,人称“吴均体”的《与朱元思书》。
01
空白处——为何“欲界之仙都”,为何“息心”“忘反”。
图片
作者陶弘景曾做过小官,36岁后辞官归隐。《答谢中书书》是他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中书一封信中的一部分。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只用了68个字,就把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青林、翠竹、晓雾、猿鸣、夕日、沉鳞等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
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起笔,围绕“美”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景物,一句一景,一景一意,交相映衬,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绚丽奇绝、万物勃发的生动画卷,然后用了句“实是欲界之仙都”抒情。“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文中指人间,而作者将山水之境比作“欲界之仙都”,也就是人间仙境,充分体现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这封信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全文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人景相谐,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信末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道出观感,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缠身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02
异同处——向往或劝勉
图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让我想起了“知其不可而为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
他们体现的志趣有何不同呢?
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的态度,而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和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更具常人心态,更使人感到亲切。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而《答谢中书书》,作者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论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他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以及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所以自豪地发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赞叹!
相同的时代,相同的呼唤。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03
矛盾处——隐者的真意。
图片
我一直在纠结《答谢中书书》为什么要在文末写上“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为什么自从康乐公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山水的妙处了。“康乐”是谁?是六朝时出身高门、可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的谢灵运,他长于赋诗,将自然之景引入诗歌创作,堪称山水诗的宗匠,这一切都使他成为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因此,作者在文中称引谢灵运,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表达出作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与朱元思书》文章看似结束,为何还写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后面这句段呢!
这是表现光影变化的写景句,其由前文所绘明亮清新之态转至晦暗沉寂,富春江景物的丰富多变也从中得以凸显,可谓是又一奇景。在抒情之后又对富春江景物进行着墨,可见美好的山水给作者的厌倦世俗官场之情、归隐之志的触发是极为深刻的。写景的反复,实则是作者情感表达向纵深延展的体现,至此,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山水景色的痴迷再次以一种似隐晦却灵动的方式得以呈现。
原来,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感叹,虽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事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热爱自然的情感。
然而,古代文人往往在不得志的时候才会想要避世归隐,寄情山水,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一般都希望能在世间有所作为,施展才华,因此留下许多抒写抱负的诗文。也许作者吴均就是如此,由此亦可见作者情志表达的微妙。
难怪世人说《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当一个人见过高山的巍峨、川流的广阔,体会到天地的无垠,就会变得谦逊。
当一个人见识过不同的风土人情,会发现这世上有无数种生活,人生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
丰富自己、愉悦自己,可以学吴均,学陶弘景。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