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人的情感背道而驰,却殊途同归——关于《桂花雨》第二课时中的童趣与回忆believe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关注私信120 一 ,文本的分析 《桂花雨》中,引起作者情感变化既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又是与桂花相关的事件(摇花乐〉,而后者更是本文教学的重点,zheng因为这是引发作者回忆情绪的根本所在。 不同于苏教版《桂花雨》中有大量对桂花食物的味道,桂花下的父亲母亲的相关的描写,统编版教材将集中于一个摇花乐上,这种以对童趣的回忆为主,淡化对父母的追忆,淡化对桂花制成的食物的追忆的选文方式,目的在于贴近儿童的心理,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与父母分别的经历,没有与故乡食物相别的经历,但是对于不再的童趣,他们却深有体悟(因为学业的负担,因为心智的成熟,儿童有太多的理由去回忆自己的过去时光),以童趣为主的回忆,自然能唤起儿童情感的共鸣,这就为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童趣的解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儿童理解课文中的童趣,尤其是调动其生活的经历呢?我想课文中的母亲的和我的情感对立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桂花开放时 母亲是“担心”是“可别来台风啊”——是担忧 我是“缠着母亲”怎么还不摇桂花啊——是期盼的 面对台风时 母亲是“赶紧叫大家摇桂花”——突出的是焦急 我是“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突出的是快乐 而当最后花摇落下来 我是“喊着:‘啊,真像下雨啊,好想的雨啊!’——兴奋到了几点 母亲虽然没有提及,但完全可以想到她如释重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桂花雨中的快乐——倍感欣慰 我想这种和成人长辈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情感体验,最后却以双方的快乐而结尾就是《桂花雨》为我们呈现的一种典型的童趣的模式。 三,教学的设想 1.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将这种有趣的情感的变化列出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测母亲和我的不同心理,最后告诉他们这就是一种童趣。 2.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小时候或者最近有没有这种和家里人一开始反应情感完全不一样,最后大家都笑了的经历? 3.那么现在你想起来这种事情,内心里感觉如何?如果是再过几年想起来呢,如果说等你成为了大人想起来呢?如果说自从这件有趣的事情发生后你再也没有回到父母的身边,再也没有回答家乡呢? 4.ppt出示阅读链接的内容,出示琦君离开故乡再也没有回到故乡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桂花雨的回忆怀念,对故乡的回忆怀念,ppt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读出这句话的回忆和略带伤害 5.如果时间有结余,可以尝试着创造情景,想象自己为琦君,多年后你会到来故乡,你看到了这样的院子和桂花。 场景一 你看到了院子里那株桂花树还在,依然繁茂,依然香气扑鼻,你会想,你会说(莫名想到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场景二 你看到院子里一片破败,桂树只留下一个空空的树洞,连树根都无隐无踪,你会想,你会说(写到这里,原本是想写枯萎的,突然间我想到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到了白先勇的散文《树犹如此》,觉得还是更加衰败的好) (最后,有朋友在后台留言说错别字太多,这个在这里先道个歉,实在是我只是一个一线老师,时间精力有限,另外也是偷个懒,实在是来不及排版和校对) THE END教学设计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点赞0赞赏 分享QQ空间微博QQ好友海报分享复制链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