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我永远感受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一生都在读书,读了很多的好书,她鼓励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板书(读书方法)
从第4自然段的“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知道,作者的读书方法是一知半解地读。
从第7自然段“《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反复读。
从第9自然段“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比较着读。
从第9自然段的“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挑选着读。
板书(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读 挑选着读 比较着读)
2.交流: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3.你是否赞同“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说明理由。
点拨:可以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对其他同学要有积极的回应。
小结: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图片

 

4.在作者的笔下,读书有哪些好处?
(1)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2)通过读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许多人物。
(3)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5.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感受作者童年读书的快乐经历。说一说: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1)通过读书,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
(2)当把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书就像朋友一样陪伴我,让我不再孤单。
(3)读书时,我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很快乐。

图片

6.作者对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板书(读书体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板书(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点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7.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
(1)书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非常有趣,读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好处,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堂演练。

教学反思:[content_hide]

《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在梳理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冰心奶奶一生都在读书,有很多读书方法,还有选书的智慧,能深刻地体会到冰心奶奶是“文坛的常青树”的原因,从而激发读书的兴趣,体会读书的乐趣。
课上我调动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读书的好处及读书方法,并各抒己见,说出对冰心读书方法的看法。果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读书体验谈对冰心的读书方法的不同看法,学生们也通过较丰富的积累,提升了思维的思辨性水平。最后,我引导学生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向同学推荐好书,说出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梳理信息的方法时,我忽略了让学生朗读课文,没有做到“语文,读出声来”。此外,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我走动过快过频繁,可能会影响学生专注投入充分地思考与讨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调控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安静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深入思考,充分表达。总之,《忆读书》是一篇与学生读书学习密切相关的课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信息梳理的方法,激发热爱读书的兴趣。

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积累能引导读书方法的句段,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还会涉及有深度的问题,或者引领孩子们进行句子比较和分析,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我的教学更圆满![/content_hid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