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知识点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小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话题不同,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隐有一个理念贯穿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悟人生的趣味。

书信体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者如听长者交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其中流淌着朱先生对青年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每一封书信都旁征博引,阐发深刻,闪现着理性的光芒。相信读完此书,你在人生路途上会“有些力量”。

内容

概要

一 谈读书

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所谈的道理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头简略交待了写作缘起。然后说明读书的重要,再谈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进行了分层论述,每个自然段说一个道理。

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于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的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的方法便用不着说。个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获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获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给你一个方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小编认为,作者在开篇提出方法,对于我们接下来整本书的阅读是极为有利的。

二 谈动

文章主要讨论了用“动”来解除个人烦恼的问题。开篇先从有些人心存“烦恼”入手,写般人的厌世哲学;也谈自己有时也很烦恼。接着表明“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的观点,然后用“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解说自己的观点的正确,以此证明有烦恼的人不要忘记用“动”来解除自己的悲伤情绪。

三 谈静

文章是从“感受”的角度讨论人生的快乐。开篇讨论了“感受”的内涵,即感知到对象、对 象引起人的心灵的反应、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等,然后讨论“领略”能够让人生更快乐的道理;接着讨论“静趣”,即“静”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趣味。最后,讨论了“静的修养不仅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的观点。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本文是在当时中国的中学生只会空喊口号而不能走入民间的情况下而写的。文章开篇先介绍了叶楚伧、恽代英等人如何对待国事的问题,并列举了上海大同大学不鼓励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的章程等。然后讨论当时国人的通病,即只煽动“类我”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作为中学生要敢于走人民间,要敢于放下架子,要敢于从自身找出个人的错误等。

五 谈十字街头

文章开篇解说了“走向十字街头”的两层含义:一是从前的学生、士大夫们力求与世隔绝,但成就空疏虚伪,所以近代哲学家就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二是学术思想要走入民间,接着分析 “走向十字街头”后我们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因为学术思想容易世俗化。随后作者讨论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冲破习俗的重要意义,即如果没有人打破习俗,人类早就会被乌烟瘴气闷死。最后,作者提倡人们要敢于打破偶像,要敢于亮出自我,不能淹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中。

六 谈多元宇宙

本文讨论了“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的观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论述了“道德的宇宙”“科学的宇宙”“美术的宇宙”“恋爱的宇宙”各自的特点。最后点明作者的想法:“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广告

初中作文素材运用

作者:蔡智敏

京东

广告

初中作文教程·八年级

作者:荣家泽 主编

当当

广告

初中作文提升就三步

作者:丁义国

京东

七 谈升学与选课

本文讨论了中学毕业后升学遇到的两个问题,即升学和选课。在讨论升学问题时, 作者把升学问题分为选校、选科两个问题,然后先讨论当时中国大学的特点,并强调上大学不能把文凭当作找饭碗的敲门砖;而后讨论选科的问题,作者强调选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最后,作者讨论选校、选科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本身是一种享受,是与自己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八 作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作文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能力的。作者在论证这个观点时,列举了托尔斯泰不断修改自己的小说以及福洛伯教导莫泊桑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的事例;同时,为了更严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还使用类比手法,讨论了学画可以临帖的道理;最后,作者指出学写作文还要注重写生,勤写描写文和记叙文等。简言之就是写作文要注重积累、反复修改、不断实践。

九 谈情与理

本文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强调了情感比理智更重要。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先 讨论了“规范和事实”之间的关系,着重指出如果规范不根据事实制定,就不可能实现,也没有任何意义;接着,作者讨论了“情感的生活”比“理智的生活”更加幸福的道理。最后,作者又讨论了“问理的道德” 和“问心的道德”的区别以及“孝”的内涵等,以此得出结论: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十 谈摆脱

本文认为,生命旅途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很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开来。消极说是摆脱开来,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本文通过记述作者自己游览卢佛尔宫,认真观赏《蒙娜丽莎》的事情讨论“慢”与“效率”的优劣问题。文章开篇对比描写“我”和一群美国人看《蒙娜丽莎》态度的不同,引出对中世纪的“慢”与现世纪的“快”的深人讨论,并用中世纪的大教堂与现世纪的钢铁房屋、手工湘绣和机械编织的杭绣的区别来讨论“效率”,最终得出结论:“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所以我们]能欣赏一般人的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的人。

十二 谈人生与我

本文是作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最后一封,主要探讨了作者对看待人生的两种态度的看法。文章开篇先介绍了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样,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最重要的。“第二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生的悲喜剧。接着从草木虫鱼的身上得出我们的人生态度,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式和目的,无论是生活幸运还是遭遇磨难都无伤天地之和,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等;并强调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人类相比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观点。最后,文章讨论“人生的价值在 于人生的有悲剧”的观点。

选择性

阅读

在“内容概要”版块,我们从内容上选择性阅读对书信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傅雷家书》的“读书方法指导”里面提到选择性阅读的四种方法,分别是“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方法选择”。接下来小编将要根据《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观点进行一个划分,以期对读者的选择性阅读起到一定的帮助。

在十二封信里面,朱光潜先生谈得最多、最为着重的问题是他看待人生的看法。他用《谈人生与我》《谈动》《谈静》《谈摆脱》等四封信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阐述了自己看待人生的方法。

朱先生在信中还表白了他评估人生的价值标准,评估人生的价值标准是他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价值标准共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重视个性,其二确认人的理想和伟大人格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重视个性首先表现在朱先生的《谈多元宇宙》为婚姻恋爱自由辩护,为个性化的人生追求辩护。当然这封信也受到一些人的诟病,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辨的。重视个性还表现在《谈情与理》一封信中,他认为理性的生活是很狭隘很冷酷的。朱先生评价人生的最高标准是“超效率”的,把高尚的理想、伟大的人格价值置于“效率”“实用”之上,《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可以窥见。

以上内容,只是我们老师在知网查阅资料之后,自己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维度,当然在具体的阅读操作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

艺术

特色

1文字简洁而意味隽永

(1)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在论述个人观点时,为了是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等,注重修辞的使用。比如《谈动》中,在讨论人内心中的“烦闷”是,作者以自己为例,写到:“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白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2)善于使用整齐的语句。比如《谈动》中,“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用整齐的句式表达“解愁”的方法;再如《谈静》中,“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用整齐的语句表述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看法等。再如《谈十字街头》中的“儒家的礼教,五芳斋的馄饨,是传说;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日尚”。再如《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用“丕德所谓希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写中世纪的特点等。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1)善于列举名人事例说明道理。文章十分注重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道理。比如《谈读书》中列举了 孙中山、富兰克林等名家的读书事例证明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在《谈动》中,列举晋人陶士行的故事;在《谈作文》中列举托尔斯泰、小泉八云等人的事例中。(2)善于使用引|用论证的手法。比如《谈静》中,引用了朱熹的诗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俳句以及陶 渊明、嵇叔夜、王摩诘等人的诗句等;再如《谈十字街头》中,列举了雪莱、卡莱尔、罗素、路易·笛铿 泰戈尔、甘地等人。(3)善于使用类比论证。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时,很注重深入浅出,通过使用类比论证的方式把深奥的道理用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现象加以分析。比如《谈十字街头》中,作者在论述“道德”时,用“说一个幻 想是道德的,或者说一幅画是不道德的,是无异于说一个方形是道德的,或者说一个三角形是不道德的,同 为毫无意义”来类比论证“美术的超道德”性(5)善于使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作者讨论问题最常用的论证手法就是使用对比的手法。比如《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就用自己欣赏《蒙娜丽莎》和美国人走马观花看《蒙娜丽莎》对比来论证。再如 《谈人生与我》中,用第一种和第二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对比等。

成语

积累

问道于盲: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求教。

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伤风败俗:败坏风俗,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

大逆不道: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现泛指叛逆而不合于正道。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

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物竞天择: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竞争,通过自然选择,能够适应地生存下来。后也指人类社会优胜劣汰的规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煞有介事: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泛指把一切完全取消(表示不再作数或不再计较)。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体无完肤:①形容浑身受伤。②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阅读

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谈 静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4)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________,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________,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答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知识点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基础知识

《神州谣》: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大全

2020-4-25 17:27:52

基础知识

安徽省线上教育教学第九周二年级语文数学教学视频课链接

2020-4-26 7: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