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引入
师:咱们玩一个比一比猜一猜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两条鱼,哪一条鱼长,哪一条鱼短?
生:清晰回答出结果。
师:我再问,哪一条鱼胖哪一条鱼瘦?
生:一眼能看出,回答正确。
师:我的要求要高了,请你比较一下,哪一条鱼轻,哪一条鱼重?
生:第二条。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第二条鱼胖。
师:一般来说胖的显得比较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
生:看不太出来。
师:为什么?
生:说的不太清楚。
师:他看不太明白,连说得都不太清楚了。我们看鱼的长短和胖瘦能够很轻易地看出来,知道鱼的轻重,就需要借助工具。最早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工具,看糖果老师做一个动作,出示图片,看看这个动作是什么?
生:把鱼拎起来,掂。
师:对了,就是这个字(称),出示称,学生读。
生:称。
师:称了之后,还要把他说出来,所以他有时候还表示“说话”的意思。如果你坐得端正,积极思考,老师就把好听的话说给你,这个就叫做——
生:称赞
师:这个就叫做“称”,可是糖果老师还是遇到麻烦了。掂了之后还是不太信,我们需要继续往前进化,还是需要一个工具,请您继续给我推荐。你给我推荐什么呀?
生:秤或者天平
师:出示“秤”,
生:学生齐读。
师:后鼻音读得真准。你知道什么是秤吗?
生:就是一根杆子,下面与有一个链子,旁边还有一个盘子……
师:他表述的不清楚,但是意思完全明白了,你看这就是秤,因为他的这个杆子太重要了,就叫做杆秤,这一根长长的杆子就叫做秤杆,为了准确的说出这个东西,也叫作“一杆秤”,它果然有一个盘子就叫做“秤盘”,右边这个结实的家伙叫做“秤砣”,老师把这条鱼放在秤盘上,挪动秤盘,就可以知道这条鱼到底有多重。所以你看看这个“秤”字,知道他的右半部分为什么是个“平”字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要平着。
师:对,要让这根杆子跟右边的物品要保持平衡,才能知道他的重量。现在你知道这两个是字怎么来的了吗?
生:知道了!
师:刚刚我们一会儿就学了两个字,一个字表示第四声的“秤”,他表示一种秤东西的工具。一个字表示第一声的“称”,他表示一个动作,去秤一个东西的重量。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和这两个字中间的一个字有关。不过糖果老师太激动了,漏了一个字,你能帮帮我,看看漏了哪个字呀?
生:秤。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合口。
师:对呀,因为不合口,我们总不可能来拿个东西来放在这儿吧。所以应该是秤。伸手跟老师写“秤”
生:学生书空写“秤”。
二、初读课文,弄清人物身份
师:指导齐读课题,问:这个故事里还有谁?他们是怎么称象的,最后有了什么结果呢?不着急,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一起注意读书要求,从头到尾读一遍,标上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课文了出现了那些人物。
生:自由读课文。
师:教室里渐渐变得安静了,要表扬三个男孩儿,他们读完之后安静的等待着大家,我还要表扬两个男孩儿,坚持把课文读完了才停下,更让我高兴的是,很多小朋友在书上留下了他寻找的痕迹,不动笔墨不读书,小朋友们的题目真好。一看题目就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生:曹冲。
师:还有一个跟他同姓的人,他是谁?
生:曹操。
师:你知道曹操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他是三国时候很牛的一个人。
师:他们是什么关系?
生:他们是亲人。
师:说得更准确一点,他们是什么关系。
生: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指名读句子。
师:出示句子,齐读。出示“官员”。借助图片认识随行人员,饲养员、船员。养大象的叫饲养员,船上的工作的人船员,借助归类的办法理解“员”就是有着某种特殊身份的一类人。这群人随着曹操一起来到这里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齐读课题,
生:齐读。
三、抓住关键句,理清“称象过程”
1.抓住关键句概括主要信息
师:课题中的这个字很关键,看老师把他圈起来。课文中带着这个字的句子也很关键,请所有同学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用直线画出带有“秤”字的句子,如果你找到了三句,请坐端正,好,开始。
生:一边读一边勾画句子。
师:老师巡视,点评,很多同学已经找完了句子。注意要把句子画完整。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谁能把这头大象秤一秤。
师:谁能说这句话中要秤什么?
生:秤大象。
师:谁来说说第二句。
生:然后秤一秤船上的石头。
师:你读得很准确,这一句秤的是什么?
生:石头。
师:按照这个办法,秤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生:读第三句。
师:谁再来读这句话,正确流利。
生:指名读。
师:按照曹冲说的办法来,不要把人物说错,重新读一遍。
生:有一名同学读得很流利。
师:你按照糖果老师教的办法,果然说清了你的想法。人们按照曹冲说的办法,果然秤除了大象的重量。这里有两个生字,一起读一读,
生:重、量
师:这两个字里面都有一个“里”字。仔细看一看这两个“里”字一样吗?
生:重的里不是真正的里,量的里字没有出头。
师:老师重点指导,重的那一竖,一竖到底,量的下面是一个真正的里。再把这两个字读一遍。
生:再读生词。
2.感悟大象的“大”。
师:看到这里,糖果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我不是要秤大象的重量吗,为什么要去秤石头的重量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认真地想一想。开始读。
生:自读课文。
师:来吧,告诉我,为什么不直接秤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要称大象的话,没有人抬得动。
师:就是说我们如果有工具的话,这个而工具未免用得上。
生:要去造成还得砍掉一棵大树。
师:就是说造成这个工具本身也是困难重重。现在呢老师要问问你们了,为什么要造那么大的秤,为什么要找那么多的人来抬这杆秤?究竟原因在哪里?
生:因为大象很重很重。
师:对呀,因为大象实在是太重太重了。注意听,注意看(老师模仿大象的声音和步态),大象向我们走来了,这个大象长什么样?谁来读一读?
生:大象的身子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
师:大不大?我们走近看看,谁能把大象的大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大象太大了,身子像一堵墙,再往里面看看,大象的腿像什么?生:四个柱子。
师: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他说的非常棒,所以糖果老师要送一个字给她,作为奖励。这个字就是“柱”,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字送给他?因为他说大象的腿像柱子。认识“柱”,你看看这个柱,你猜猜柱子在古代是什么做的?
生:木头做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柱子的柱子有个木字旁。
师:是呀,古代的柱子是用木头做的,因为他要支撑起整个房屋的重量,所以他肯定是又长又粗的。一起读准这个字。大象还有很多地方也挺大的,你会不会自己来说?
生:大象的耳朵又大又圆就像两把扇子。
师:而且不是普通的扇子,二还是两把——
生:大扇子。
师:真好,还有谁会说?
生:大象的牙又粗又长,就像两把锋利的匕首。
生:大象的鼻子又粗又长,真像一个隧道。
师:人们都把大象的鼻子比作水管,你看他比作隧道,真是又粗又长。你们说这头大象大不大?
生:大!
师:他的鼻子大、他的耳朵大、他的眼睛大、她的肚子大、他的腿粗,她的身子大,真是一头大象!人们忍不住惊叹一声——出示句子条“这么大的象!”
生:齐读感叹句“这么大的象”
师:对呀,如果你就在随行的官员里面,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不会被这头大象踩扁吧?
师:哦,你都有些害怕了?
生:要是骑上这头大象该有多威武啊。
师:是呀,征服庞然大物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生:这么大的象,该有多重呢?
师:你说出了很多官员的心声,很多官员就是这么想的。(出示句子),一起来读。
生:学生齐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理清称象步骤,体会曹冲的聪明之举。
师:这个疑问在我们的心头,也在官员的心头,更重要的是在曹操的心头,他很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接下来,我就是那个曹操,我打算和在座的官员们讨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么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官员呀?
生:两个。
师:你的还是我的官员1,谁是我的官员2?我邀请一个女孩子来当当官。你们读旁白,我当然就是曹操了。做好准备。生: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两个官员你一言我一语都给曹操提供了自己的办法,这种大家都爱参与说话的方式就叫做——
生:议论。
师:谁来跟我议论议论?这次不读旁白了,我们三个人直接读对话。
生:合作读对话。
师:官员们除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叫做——
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
师:这就是在前面的时候你们给老师提的建议对不对?但是这个办法平时行得通,称大象行不行?
生:不行。
师:因为?
生:大象太重。
生:大象太大了,秤有可能掉下来。
生:哪里去找那么粗的树?
生:本来要抬一头大象就很重了,还要负中,谁能抬得起来啊?
师: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能想到,当然曹操也能想到,怪不得曹懆的表情是——出示句子,
生:齐读。
师: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是啊,曹操一边摇头一边想
生:到底要用什么办法把大象称出来呢?
生:谁能秤出大象的重量呢?
生:这些官员能不能秤出大象的重量呢?
生:谁能毫不费力的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呢?
师:看来曹操的要求挺高的。有没有人想出称大象的办法呢?
生:有?
师:他是谁?
生:曹冲。
师:曹冲是不是官员?
生:不是。
师:他是曹操的——
生:儿子。
师:他现在想到的这个办法是所有的官员都-
生:想不到的。
师:请赶紧读一读四自然段,看看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把第4段分成五句话,指名开火车读句子。
生:小组读句子。
师:看一下,课后有个练习,曹冲的办法用了四个步骤,请你给这四个步骤排排序,看看曹充实怎么做的。
生:排序
师:检查,第一步是?
生:赶象上船。
师:第二步是
生:在船舷上划线。
师:第三部是
生:往船上装石头
师:第四步是
生:称石头的重量。
师:谁能说说石头的重量就是什么的重量
生:大象的重量。
师:你看,读完一篇课文,我们能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排排序,我们就能把一段话的内容很快弄明白。读得有顺序。看看课文插图,你猜猜应该是称象的哪一步?
生:在船舷上做记号。
师:在课文中找一找,这是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生: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为止。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大象下了吗?
生:看船身下沉多少,就在船舷上做一个记号。
师:他和糖果老师找到的句子一模一样,请你上来,糖果老师牵着他的手来到这里。请你说说,船舷在哪里?
生:指到船舷
师:船舷两边都有。理解了这个词语再来读这句话,按照老师给你的停顿来读。我请三个孩子来读。
生: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四、小结本课,告知下节课学习任务
师:读到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曹冲是怎样秤出大象的重量的?他是通过秤出石头的重量来秤出大象的重量。我们已经知道曹冲是怎么做的了,那么大象和石头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没,曹冲的这个办法到底秒妙在哪里?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