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作为教师的我,第一次看到《朝花夕拾》收入教材必读名著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想起自己在读书时代初读鲁迅先生文章时的惊奇与困惑……
已记不起读他老人家第一篇文章是哪篇了,只记得第一眼看到《狂人日记》这个名字时就被深深吸引,觉得又酷又炫,还带点黑色幽默式的疯癫。读到最后那句“救救孩子”,背后惊出一身冷汗!但不得不承认,无论读几遍,仍觉得他的语言风格和所谓“白话”格格不入,总觉得绕口又奇怪。后来才慢慢知道,是因为时代原因,导致那时很多作家都是文白夹杂。
为人师后,发现学生和曾经的我一样,都觉得鲁迅的文章艰涩,甚至很多人读不懂也不爱读。理解他们的同时我也感到惋惜,只因不了解背景,缺乏相关指导,他们错过了这些精彩的文章,更无从了解鲁迅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年深日久,我崇拜的鲁迅先生已然成为“语文三怕”(文言文、学作文、周树人)之一,怎不叫人扼腕?我上学时就苦于无师引导,我为人师怎能让这隔膜延续循环?
翻开教材的“名著导读”,题目竟然就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君心同我心,一拍即合!于是,我开始绞尽脑汁,思考怎么帮鲁迅先生从神坛走下来,让学生走近他,从而走进他“外冷内热”的文字,进入他独特的精神世界。无意间看到一个介绍鲁迅的有趣视频,一下子点燃了我的灵感,对呀,鲁迅是个大吃货!这无疑是个突破口,可以让学生看到与教科书中一脸严肃的他迥然不同的一面,和普通人最接近的一面。接着,他的身世感情、他的多才多艺、他的犀利倔强……有太多故事引人入胜。
因此,我化繁为简,只设计了两个板块——走近作者和走进名著。首先了解鲁迅先生,让学生消除与他本人的隔膜,知道伟人离我们并不远。激趣成功之后,再介绍这本《朝花夕拾》,学生就不那么抗拒,更何况它本就是写童年回忆的书,容易引起共鸣。经过反复阅读教材和名著,我决定充分发挥“导”的作用,由浅入深,按照“书名—小引—目录—原文(选段)”的顺序,从外向内层层剥茧,引导学生在理解成年鲁迅的同时,逐渐进入少年鲁迅的世界。
愿学生借此消除隔膜,去真正感受鲁迅及其文的热血、温情、丰富、有趣……
朝花夕拾杯中酒,文化传承怀初心。
课堂实录
一、走近作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是《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课,主要任务就是消除隔膜,传承经典。首先来看作者是——
生:鲁迅!
师: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那么你了解鲁迅吗?了解多少?
生: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生:他是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生:字豫才。
师:大家了解得还不少呢!我们刚学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注释中也有关于鲁迅先生的基本介绍。那么老师再给你们补充一些,这是老师自己写的“四字谣”。
(屏显。)
家道中落/留学日本/弃医从文
白话第一/投枪匕首/独秀润之/赞不绝口
师:前三句是说他的人生经历,后四句是说他“从文”之后的故事。先来看“白话第一”的意思。
生:他是写白话文的!
师:确切地说,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是——
生(齐):《狂人日记》!
师:“投枪匕首”则是说他写的文章往往批判现实,文风非常犀利,如投枪匕首。再看最后两句,“独秀润之”是两个人名,知道是谁吗?
生:陈独秀和毛泽东。
师:对啦!陈独秀和毛泽东可都是写文章的大家,这两个人都对鲁迅的文章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可见其文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这是鲁迅先生的照片,你们觉得鲁迅先生给你什么感觉?
(屏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