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赏读课堂实录

 

师:听说我们七(3)班的同学是一群特别擅长朗读的孩子,今天松山湖北区学校可谓高朋满座,宾客如云,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我们的欢迎呢?有同学想到了,你说。
生:我觉得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鼓掌。)
师:感谢你!这位同学给我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今天就让我们用一场朗读分享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在七上第一、二单元中学了很多朗读的技巧,今天,我们要运用这些学到的朗读技巧,和在座的客人分享鲁迅经典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
(屏显。)
课题:    读给你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赏读

任务一 检测:我来秀秀朗读水平

师:七上第一、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朗读。对于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运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得。还记得《济南的冬天》有这样一道课后习题吗?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学习材料,看朗读回顾部分,参考PPT上提出的关注重音和停连的要求,进行朗读练习。稍后我会请同学来秀一秀你们的朗读水平。
(屏显。)
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老舍《济南的冬天》
提示:重音“·”停顿“∧”连接“︵”
(生自主进行朗读练习。)
师:我刚刚下去观察了一下,发现同学们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指出。我一说“请大家开始准备”,很多同学就非常积极地朗读出来了,有没有注意到老师的要求是先标注出重音和停连呢?不过也有几位同学,像这位男生,就非常认真地做标注了,但他做标注的方式是标一句读一句,这个方法不是特别好。而且更让我觉得担心的是,当我走到大家身边时,听不出大家朗读的重音、停顿或者连接。不过也有同学做得特别好,这位同学,能不能请你分享一下学习步骤和方法?
生:首先把这个文段看一遍,自己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需要重音、停顿或者连接。然后不出声地去标注,标注完之后再读一遍,看看是否能够通顺流利地读。如果觉得有些别扭的话,那就重新再标一遍,或者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一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标注方法。
师:非常感谢你贡献给我们的智慧。我想追问你一句,你说在读之前先感受一遍,你要感受什么?
生:先感受作者所描写的物和它表达出的感情。
师:这位同学说,在进行朗读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抓住的是情感基调,关注景物背后、文字内容背后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再关注朗读技巧方面的重音和停连等。
(师板书“情感基调”“重音”“停连”。)
师:能不能请你来给我们秀一秀?
(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都是非常友善的同学,立马评价“好”,让老师也忍不住想尝试一下。先展示我做的朗读脚本,大家可以看看,我和这位同学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我关注了哪些细节。
(屏显。师朗读。)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感情热烈)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辅以肢体语言),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师:有哪些细节是不一样的?
生:我觉得老师的朗读更富有感情。在“特别可爱”那里感情更丰富,然后还加以肢体语言去辅助表达。
师:除了肢体语言之外,还可以加什么?
生:我觉得还可以加点面部表情。
师:是的,还可以加点面部表情。“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就可以带着笑意。你能不能试着读一句给我们听?
(生朗诵。师板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任务二 方法:我来总结朗读技巧

师:我们七(3)班不愧为年级盛传的朗读非常优秀的班级!就在刚刚,我们对于朗读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把握情感基调之后,可以加以重音、停连、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一系列朗读技巧的辅助。(部分学生记笔记)我看到有同学在正襟危坐之外开始记笔记了,对,动动手。总而言之,我们想要把一篇文章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就需要情感基调与朗读技巧的配合。
(师整理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赏读课堂实录

任务三 分享:我把快乐读给你听

师:学习贵在迁移和运用。接下来我们就要走进今天的主任务,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两个精彩片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们在记好笔记之后,再次拿出我们的学习材料。老师挑选了两个片段,我左手边的这三个小组负责片段一,右手边的这四个小组负责片段二。
(屏显活动要求。)
1.自主学习(5分钟)
①默读把握情感基调;
②设计朗读脚本;
③尝试朗读练习。
2.小组合作(3分钟)
①小组内按序号轮流进行朗读分享;
②组内互评并对朗读脚本进行调整,做好展示准备。
师:首先,请大家自主学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希望大家像刚刚那位同学说的,先默读,品味这两个文段的情感基调。然后模仿老师的朗读脚本,参考我们已经总结出来的技巧,进行朗读脚本的设计,再自己进行练习。5分钟之后我们进入到小组合作阶段,请大家按照老师课前编好的序号,轮流去展示自己的朗读脚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互相提意见,积极修正。8分钟之后,我将抽选最幸运的一个号码来进行朗读展示。好,现在大家可以开始自主学习了。
(生自主学习。)
师:时间快要到了,可以进入到小组合作阶段了。按照序号轮流进行朗读分享,大家可以自由地离开座位,跟同组的同学进行分享。
(生小组合作。)
师:好的,我看见大家读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就要公布今天的幸运序号了。因为老师这次赛课抽签抽到了3号,在3班上第三节课,所以我们今天当之无愧的组内幸运序号就是3号同学。我们先来请负责文段一的同学做一个展示,这组3号同学有没有做好准备?来试一试。
(屏显。生朗读。)
文段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师:这位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重音不是很明显的问题。我看到了你的学习材料,确实缺少对重音的标注,对不对?我们如果想要读出重音和停连,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标注。好,下一组的3号同学来试一试。我看到你的标注很全面。
(生朗读。)
师:虽然刚刚有同学在下面笑,可是他的重音是读得很明显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井栏”,我要问问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要强调“碧绿的”“光滑的”?
生:因为这些都是形容词,形容后面景物的特点,所以要读成重音。
师:读出景物的特征,把对景物的形容读准确。你的判断很准确!还是这句话,下一组的3号同学,你跟他的设计一样吗?
生:差不多。
师:那有没有不一样的同学?
(生举手。)
师:还是这一句,怎么读出不一样?
(生朗读。)
师:不愧是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啊!大家注意到没有,同样是这一句,刚才的同学把重音放在“碧绿的”上,而我们的科代表放在了哪里?
生:“菜畦”“石井栏”。
师:你为什么把重音放在“菜畦”和“石井栏”上?
生:“碧绿的菜畦”中,形容词“碧绿的”起修饰作用,修饰名词“菜畦”,相较而言,名词才是主要的,所以应该把“菜畦”读得更重一点。
师:你认为应该把百草园里出现的景物读得更重一点。我想问大家,有没有谁一定读得是正确的,谁读得一定是错误的?
(齐):没有。
师: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重音放在哪里重不重要?
生:不重要。
师:不重要吗?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读,“不必说碧绿菜畦,光滑石井栏”,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那重音到底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但是在把握了什么的情况下,重音的摆放就可以个性化?
生:情感。

思 考

时隔半年,当我从竞赛的紧张感中缓和过来,再次看待这节课时,心中最深感幸运的是:这是一节充满着笑声的课!
课前,我以游戏的方式暖场,确实让师生间的亲密度和默契度在笑声中得以初步建立。但这一环节的意图,除了构建课堂舒展的场域氛围,更是希望暗示学生:今天你既是小组合作者,也是独立思考者。经统计,本节课独立完成发言的学生数量达到18人次,他们总结朗读经验、展示朗读水平、互评朗读效果、质询朗读设计,赢得了数次全场的掌声,也带来了很多的欢笑与思考。总归没有辜负了课题——我把快乐读给你听。
刚抽到朗读专题整合课这一任务时,其实是有些慌张的。因为本次抽签的8个学习任务中,共有两个朗读专题任务,只是给定课文篇目不同。这不仅是要进行专题任务教学,还带有同课异构的性质。经过研究讨论,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初,我们团队将目标定位在要将朗读课与朗诵课区分开来。那些教师示范重音停连、学生努力跟读模仿,听起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课堂,偏重显于外之技法,而轻视隐于内之情思,往往导致学生心中真实的疑问被压抑:难道一个文本只能有一套重音与停连的朗读标准?又是凭何定下这一标准的?课堂上学生那句无比诚恳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重读)”,正是这节课想要回答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在不曲解文本的前提下,重音与停连的选择体现的是每一位解读者的个性取向。正如课堂上学生将重音放在名词上看重的是百草园事物的丰富性,放在形容词上则是偏好百草园事物的趣味性,这些均是学生自己的发现带来的快乐。只有明确的文本,没有唯一的解读,更不必统一所有的声音,朗读的目的是走进文本、读懂文本,从而开掘出更多解读的可能性,最终将文本体验形成情感化的外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

2024-10-5 17:35:44

教学实录

四上《蟋蟀的住宅》课堂实录

2024-10-9 18:21: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