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致云雀》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诗歌中的第四首。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
对于诗歌阅读教学来说,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都是重要的方面,但教学中如果面面俱到,就显得零落,缺少了单元整体意识。本课的四首诗虽然在情感价值上都符合青春这一单元话题,但在内容上却展现出时间跨度大、文学史意义大、中外联系等特点,所以课堂组织难度较大,因此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单元学习任务“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笔者设计了“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又因《致云雀》这首诗以云雀为主要歌咏对象,利用通感、衬托、比喻等多种手法构建了许多其他的意象,所以笔者最终确定从“意象之间的关系”切入,贯通内容、形式、情感,帮助学生建构阅读诗歌的经验。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及鉴赏能力都得到初步培养,加之初中写作练习也大多是记叙文和散文,抒情性很浓,而本单元的文本也充满着浓浓的抒情性,因此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抒情色彩,但是对诗歌中出现的众多意象缺乏关系的梳理和深入的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课堂实录】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致云雀》。1820 年7 月,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一位英国诗人,沿着乡间小路,在流萤闪烁的灌木篱笆之间散步,他忽然听到了云雀婉转的鸣叫,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两年以后,诗人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人世,他的这首诗被人们称为“他最美丽的诗篇”之一。这首诗,就是《致云雀》;这位诗人,就是雪莱。雪莱的《致云雀》这首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为了表现云雀,诗人构造了许多其他意象。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探讨诗中云雀和其他意象之间的关系,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
环节二:初读诗歌,梳理诗歌的内容结构
师:《致云雀》这首诗共有 21 小节,为方便理解,请大家初读文本,梳理一下这首诗的内容结构。
生:第 1 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第 2~4 小节,具体描写云雀飞翔;第 5~12 小节,着力描写云雀的歌声;第13~20 小节,写云雀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第 21 小节,表达诗人的愿望。
师:诗中的云雀这一意象有什么特点呢?
生:叫声欢快高亢,飞翔迅疾高远,且飞且鸣。
环节三:品读诗歌,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
师:与前几首诗歌相比,《致云雀》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生:诗中除了写云雀之外,还写了许多其他的意象。我统计了一下,云雀之外的意象共有 26 个,有烈火的轻云、蔚蓝的天心、地平线下的太阳等。
师:请大家快速画出这 26 个意象,想一想:这些意象与云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段朗诵视频,想象其中的画面。(播放视频,略。)
生:随着刚才的视频,我似乎看到了一只云雀凌空直上,驰往碧霄,迎着曙光,欢乐地出征,它是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此时我们还只是见其行而未闻其声,所以第 2 小节中烈火的轻云、蔚蓝的天心,第 3 小节中地平线下的太阳、金色的电光和云霞,第4小节中淡淡的紫色黄昏和昼空里的星星,这些意象都体现了云雀飞翔迅疾高远的特点。
生:其余的意象全部和云雀的叫声欢快高亢有关。有的似乎兼具且飞且鸣的特征,如第 5 小节将云雀比作犀利无比的乐音,银色星光的利箭,既有叫声高亢的特点,也有飞行迅疾的特点。但仔细分析之下,仍是以表现云雀叫声为主的。
师:可见,云雀欢快高亢的叫声,是这首诗着力描摹表现的部分。那么,这些意象和云雀的叫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尝试着来填写这张表格(投影),将这些和云雀叫声有关的意象进行一下手法和效果的分析。

图片

师:我先来做个示范,第 5 小节中“银色星光的利箭”“强烈的明灯”这两个意象,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云雀的叫声转化为视觉上的利箭、明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云雀叫声的高亢、穿透力强,从而表达了诗人冲破黑暗、渴望光明的强烈愿望。什么是通感?通感,也叫“移觉”,修辞手法之一。
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可以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成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选择一两个意象进行分析。
生:“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这一小节用荒凉的黑夜中孤云背后的明月的光芒来写云雀的歌声,是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说明云雀的歌声能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生:第 7 小节中的“美雨”仍然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也是以视觉写听觉,赞美了云雀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曲高和寡的哀愁。
师:这些意象的使用,化无形为有形,使读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更加感受到云雀乐音的优美。
生:除通感外,诗人还运用了比喻,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
师:那云雀与这些意象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生:云雀和诗人,他们都有思想,都饱含希望和忧虑,这个比喻再次说明云雀的叫声能唤起人们的希望,唤醒人们的内心。
生:诗人把云雀比作高贵的少女,少女“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可见少女的歌唱情真意切,甜美而饱含爱意,这也是云雀的歌声所具有的特点。
生:“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 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诗人将云雀的歌声比作萤火虫的流光,它们都在黑暗中传播光明和希望;第 11 小节又把云雀比作玫瑰,因为它们都令人沉醉。
师:大家的分析都很到位,以上这些喻体从不同侧面形象立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传达出他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用创作点亮人精神世界的理想。
生:除上面的修辞手法之外,我还看到了衬托的手法。第12 小节,“晶莹闪烁的草地,/ 春霖洒落的声息,/ 雨后苏醒的花蕾,/ 称得上明朗、欢悦、/ 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诗人先极言草地、春霖、花蕾之美,然后以“不及”一词突出了云雀歌声美得无与伦比。
师:衬托的手法其他地方还有吗?
生:诗人还以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来衬托,突出了云雀歌声的美妙和神圣。
生:“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这一小节,诗人用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来衬托云雀的歌声,突出了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诗人运用比喻、通感、衬托等手法使每个意象和云雀之间都建立了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表现其高亢婉转;有的表现其无私神秘;有的突出其内容饱含着希望、忧虑和爱意;有的强调它的效果令人陶醉,令人感到神圣充实。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
环节四:理解云雀欢乐的源泉
师:云雀的歌声为何如此欢乐动听呢?
生:第 15 小节,“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在这一连串的疑问当中,诗人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云雀对大自然和同类的爱,对痛苦的绝缘。
师: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是雪莱思想的核心。雪莱说过,“诗中没有报复、妒忌和偏见的容身之地,唯有爱,被当作统治精神世界的唯一法律,在诗中处处受到赞美”。可以说,爱弥漫在雪莱的全部人生和所有创作中。也正因此,诗中的意象在雪莱笔下才有声有色、有味有形、充满灵气、使人陶醉。云雀的歌声如此欢乐动听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第 16 小节,写云雀的歌声之所以甜美欢乐,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生:第 17 小节把云雀的歌声比作液态的水晶,写出了云雀对死亡、对人生的理解,比凡人更加深刻真切。
生:第 18 小节,“我们最真挚的欢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这是说“我们最真挚的欢笑”“我们最美的音乐”在云雀面前都相形失色,这是因为云雀不像人类那样瞻前顾后,不像人类那样自扰。
生:第 20 小节,诗人用“一切欢乐的音律”“一切书中的宝库”来衬托云雀的叫声,更加甜蜜美妙,更加丰盛富饶,是因为云雀鄙弃尘土。
师:你怎么理解“鄙弃尘土”?
生:指云雀具有不凡的品质、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可以摆脱世俗社会陈腐庸俗思想的束缚。
师: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云雀欢乐的源泉:对大自然和同类的爱,对痛苦的绝缘;不知倦怠的爱;对死亡的理解更加深刻真切;不瞻前顾后,不自扰;摒弃憎恨、傲慢和恐惧;鄙弃尘土。
师:可见,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或是诗人理想形象的载体。
环节五: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
师: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陷入困顿。在这种情况下,激进的作家们用文字来抒发内心的愤怒和压抑,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而战斗。结合时代背景,请大家思考,诗人塑造“云雀”的意象意义何在?
生:在《致云雀》中,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和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诗人以云雀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和英国人民渴望自由、向往光明的强烈心声。
师:雪莱写《致云雀》时 ,只有 28 岁,他原本可以享受为世俗所称道的人生乐趣,但他舍弃了,宁可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要满怀对被压迫人民的热爱,以诗文为刀枪,揭露暴政;以诗文为号角,呼吁光明与自由。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云雀就倾注了诗人雪莱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形象的化身,《致云雀》也是一首追求自由的青春赞歌。
环节六:学法小结
师: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生:我们主要分析了诗中的云雀和其他意向之间的关系。云雀是整首诗的主要意象,这个意象统摄全诗,其他的意象都是围绕它构建的,为表现它而服务的。
生:我们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理解了其他意象与云雀之间的关系。
师:希望大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诗歌阅读中去。
环节七:作业布置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如下(投影):
1. 赏析文中第 2~4 小节中描写云雀飞翔的意象运用的手法及效果。
2. 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分析意象之间关系的方法,课外阅读雪莱的《西风颂》,分析意象的内涵及诗人所寄寓的情感。
3. 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同学,请仿照《致云雀》写一首小诗,来表现你青春的理想与追求。要求:运用两种及以上表现手法,字数不限。
师:有位文学家曾经说过,诗人的声音不必仅仅是人类的记录,它可以作为一个支柱、一根栋梁,帮助人类渡过难关,蓬勃发展。云雀的歌声也是雪莱为人类而谱写的赞歌,这歌声,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好,下课!
【名师观察】
进入大单元主题状态的诗歌教学与单篇诗歌教学,我以为有本质上的不同。大单元意味着核心主题,多篇协作,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对同一个主题进行诠释,用综合性甚至跨越学科界限的方法对主题进行认知,进行教学定位和设计。
也只有站在这个立场上才能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形成全新的认识,而且这也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提升高度,跨上新的台阶。当然,任何文本的单篇教学都依然有着它自己的意义。
徐翠丽老师教学的这篇《致云雀》,是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文本,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所以这首诗歌在教学认知上要具备“一大一小一落实”的认知。所谓“一大”就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这是个大任务,属于前瞻性的任务,也就必须进行前置,就要对把握文学特质与诗歌写作进行前规划;所谓“一小”就是认识单元任务,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单篇教学在单元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拥有的意义;而“一落实”则指的是对单元教学主题的落实,也就是对育人的要求进行具体把握和准确落实。
《致云雀》是本单元第二课诗歌中的第四首,这意味着本诗是隶属于单元内部的一个结构点,在大单元结构当中有着较为独特的位置。从单元主题分析本诗在单元的位置及作用,这就形成了从高处向下俯视的整体观照,然后再进入教学内部进行统筹、角度选择,实施教学。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其中,核心环节有五个,附属环节有两个,由此形成整体的闭环。教师对单篇诗歌教学的设计依然按照传统篇目的教学构思,但对“青春激扬”主题有着深度的挖掘,形成了多元化的探究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对教学主题进行了精准把握,主要的抓手是“意象”和“意蕴”,并由此进行深度挖掘,将同样的青春不同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究,揭示了青少年把握青春、理解价值、追求梦想的意义。
本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环节三、四、五,形成了逻辑推进、逐层深入的解读,同时也是按照对诗歌理解的逻辑进程进行分析研读。诗歌解读,尤其是对外国诗歌翻译作品的解读,首先要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相似点进行探讨,形成对诗歌普遍特征的认识,明晓阅读外国诗歌依然要把握意象的道理,然后进入意象的研读,这样就能够对诗歌的内涵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尤其是在教师激发了学生借助阅读和感受来理解之后,学生能够将诗意一层层生发出来。在这种解读中,不仅帮助学生品味和学习了诗歌主题内涵,也激发了学生对青春价值的认识,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师由此进一步推进到环节四,有意识地推进对诗歌内涵意义的深度挖掘,探究诗歌本身与青春价值之间的一致性,点明了“云雀欢乐的源泉”与“我”的形象的一致性,也就达成了环节五当中诗人塑造云雀的意义与目的,点明了诗人高贵的灵魂和青春赞歌的意义。
但遗憾的是,本节课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就诗讲诗的痕迹太重,在关联性和拓展上有所不足。同时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考虑单元内部文本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当然,对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23.9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8366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9月 17日
下一篇 2024年 9月 18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