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周末的时候请小朋友阅读了左权的《请战书》,这个内容选自“十一书”。假期的时候,我观看了这个节目,特别感人,觉得很适合这个单元的教学。但是作为课外拓展,内容太多不利于小朋友的吸收,所以只选了与日寇做斗争的左权,希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对小朋友有些启发。
上个星期讲了要持续关注新闻,今天的开课我便从3月26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到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的事儿讲起……
因为没有预习,我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朗读了课文。课的设计也比较简单,方志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针对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了讨论。
课堂上也有两个地方,小朋友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刘宸源小组点评的,方志敏特别厉害,一句话就写出了国军士兵的猥琐。这个句子在课文中一找就能发现。其实第一次读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嗤笑,再读的时候,就开始惊叹方志敏描写的精准、到位,小朋友们确实也很会读书;
第二是,方志敏说话时的语气,大家紧扣了标点符号,前后进行了对比,还对一处“?!”的联用产生了好奇。对表达的关注细致入微,也挺不错的。
下午的时候,跟大家补充讲述了这个自白书怎么能带出监狱的。补充了方志敏思考问题的周全。
这节课的节奏把控不是很好,一方面周一小朋友的情绪需要调动,另外一方面,我一讲就讲开去了,拉拉杂杂的,下次改进。
以下是任然和宇航的记录及反思。
教学实录
臧宇航版
一、探讨新闻,构建情境
1.提问学生周末有没有关注新闻。(数人举手)
2.请学生说说了解的新闻,学生谈到了上周“新疆棉”事件。
3.教师出示南联盟纪念活动的新闻,回顾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的屈辱历史,强调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有话语权。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已学的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结合。
2.学生齐读本课的自学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合读课文,分角色交替读,边读边指导停连、语气。
2.第一遍读完课文,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士兵和方志敏是两类人。
②士兵的侧面描写衬托方志敏的性格。
3.这篇课文与之前的两篇课文一样吗?
1)学生回答:不一样。(学生可以谈到本文的叙述人称发生了变化,但表达不清楚)
2)教师明确:“书”是一种文体。
方志敏的《清贫》是写于囚室的自白书;左权的《决心书》是书信。
3)自白书是什么?
“坦白自己心声,发表自我宣言的文体。”要求学生批注下来。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浏览课文,从文中体会方志敏的品质,勾画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并作批注。
期间教师巡视,据情况指点。
①正侧面描写要对比着看②关注标点符号③关注第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发言
1)学生找到了国共对比的句子,教师顺势提问:文中反复提到国共之间的区别,总共提到了几次,找一找。
分析:梳理课文内容并板书:
图片
2)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威吓地吼道。”
分析:学生齐读这一句,圈画出一系列动词。通过侧面描写士兵的动作,分析出方志敏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特点。
3)学生在读“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时笑了。
4)分析:此处寥寥数笔,一个卑劣猥琐的士兵跃然纸上。在描写人物时,要抓住特点,一针见血。
5)标点符号。
①第5段反问句用了感叹号——贪污在国民党内已是必然之事。
②第4段和第7段方志敏的话,由句号升级到感叹号。——表明自己的清贫和对国民党腐败的讽刺。
③第9段的感叹号+问号。——共产党清贫一生,“旧褂子”作传家宝与国军贪婪敛财形成对比
4.教师总结,结合单元写作教学。
1)教师:请全班回头看xxx学生。
教师描述他上课走神,两眼无光的状态,被点名后迅速回过神来,紧张恐慌的样子。
2)又接着描述了几个学生的上课状态及变化。
3)指点写作:他_______?关注那一刻,抓住最能触动人的地方来写。
5.课堂即时解疑
自来水笔-钢笔 洋火-火柴
词汇在社会发展变迁中不断演化,同一个东西会有不同的称呼。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增加积累。
五、当堂检测
1.完成《语文学习手册》的相关内容。
2.评讲点拨。
图片
反思
1.把握自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详略
首先,《清贫》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堂课上下来,虽然时间花的稍多,但是课的容量并不大。整节课围绕“方志敏给你留下的印象”这一问题,不断地思考、探究、讨论、发言。学生之间也碰撞出许多火花,有关注人物对比的,有关注标点符号的,有关注作者幽默的讽刺的……
本课的教法也很简单,师生就像是在聊天,在一个基本问题下,聊到哪里是哪里。最后也是戛然而止,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随后我转念一想:对于自读课文而言,意犹未尽恰是最好的状态。在我的设想中,本课应该要拓展一下方志敏的背景资料,或者结合时代背景谈一谈,至少也得把课文分析透彻,但是这些都没有做。原因嘛?看看前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恍然大悟了。
前两节课都拓展了课外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补充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内容,《军神》拓展阅读了《丰碑》。两篇精读课文已经解决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做了相应拓展。《清贫》就有意识和单元写作结合,以课堂练习作为收尾。
2.革命主题单元应联系实际
这几篇课文上课之前,冯老师都进行了一件事——分享新闻。最近恰逢中美高层会晤,双方发生了一系列交锋。从“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到“新疆棉时间”,我们会发现,即使现在中国实力增强,依旧免不了被西方世界排斥。
周末学生自主阅读新闻、课前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南斯拉夫事件……这些都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部分。在一步步构建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这些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文字才有意义。他们才明白文章是托古鉴今的,才会关注当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现状。学生现在在课间讨论的都是“中美贸易战”、“抵制”、“中伊合约”……这些字眼。
教学不是教一篇两篇文章,是在教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所以,革命主题单元需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其他单元亦是如此。
教学实录
任然版
一、导入
1.同学分享最近持续跟踪的新闻。
2.复习本单元学习过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齐读本课的导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读,教师指导停顿。
2.谈一谈初步的感受和印象。
3.本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不同点。从文体上讲,本篇课文属于自白书(上周末布置学生自读左权《决心书》),自白书指坦白公布自己的想法、心事。从内容上讲,文中的表述与现在有所不同,比如“袄角”。
三、自学课文,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1.勾画感受最深的句子,并批注。【8分钟】
本环节教师巡视指导的时候,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
首先是点评其中一位学生勾画了第一自然段中“我从事革命战斗已经十余年了……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并批注了“直抒胸臆”写作手法。相机指导,当别人不能很好的理解我们的想法时,直抒胸臆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其次点评了学生观察到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最后提示指导学生,勾画关键句以后,还可以将人物形象进一步对比思考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3.集体分享交流。
4.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语句,对比学习感悟。提醒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谈体会。
板书
图片
通过对比学习,体会国军士兵自私贪财、穷凶极恶,而方志敏为人清廉、浩然正气的形象。
5.学生再次思考,补充感悟。
生:……
师:“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把你炸死去!”有了敌方士兵的表现,才有方志敏的应对。勾画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再次体会这两名国军贪污腐化、一心敛财的丑恶形象。
6.习作指导。
师:“将我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这话你你读出了什么?
生:那两个国军士兵猥琐且贪财。
师:作者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坏人的形象写清楚了。这样的写作是本单元的习作要学习的。(对几个同学进行简单的描述示范如何写作。)
图片
反思
本文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在前面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已经多次学习并运用“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感悟人物的内心”,所以运再次用这样的方法来感悟本课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品质对学生来讲并不难。难点在于学生只会片面的勾画方志敏和国方士兵的关键语句,对人物形象进行单方面的解读,而不会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方志敏和国方士兵说的话放在一起对比,加深体会。
由于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额外补充拓展阅读的资料,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感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都有拓展阅读,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是略读课文主要以学生自己的感悟为主,教师相机进行点评指导,在学生已有的感悟基础上,教师进行整合与巩固。
在点评环节,要有针对性地点评,挑典型,挑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的进行全班点评指导。比如本次点评冯老师选择了“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以及提醒学生适当关注标点符号。在学生自主思考环节教师恰当的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的思考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