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2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0)
材料一:
红学在我国学术史上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本身独特性甚强,却又很容易被当作一般对象对待。它的文化内涵极丰富,文化品位极高,所以需要我国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科学等多方面的第一流学者通力协作,方能胜任愉快,展现光辉;而那些第一流学者各有自己的理想事业,如何能以“一部小说”来作为他们的研究目标?于是“红学”遂落于低层次的人士之手。以我自己为例,如果勉强冒称一个“学者”,也不过是在三流的层次,还有一些尚不如我,根本不具备研治此学的条件。以上二端,乃是“红学”悲剧性的最关键的矛盾因素,至少在历史现阶段,其情势实在如是,讳言与美化,是有害无益的。
无视于“红学”之极大独特性而总想把它拉向一般化,最好的例子可举海外的余英时。余教授曾著专文倡言“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与“红学革命”,并以此而名扬寰宇。在他看来,已有的红学一无是处,尤其是考证派已是“山穷水尽”“眼前无路”,故必须“革命”,而他的革命口号却是“回到文学上来”——他认为红学研究只应是一种文艺方面的事,别的都是错了路头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无视于“红学”的独特性而要把它向“一般化”拉挽。其实余英时倒是个研究文化的高层次的教授(如对胡适的思想有所评论等),连他都那么看待《红楼梦》,则其他同类论红之人可推而知了。文学,文学,它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文化底蕴、历史环境、作者心灵神智,又能有何等真知灼见可以启迪学人呢?长时期评赞《红楼梦》的“艺术”的,仍然离不开“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心理描写”“口语运用”之类,这倒看起来满像“文学”了,难道余教授会满足于这样的“回到文学”而以此排斥其他层面的研究吗?
我所列的第二条悲剧性,一方面与第一条有关联,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学术的普遍水平的事情。前者,至今连这“红学”的特定含义在大教授那儿都扯不清,则势必产生真红学与假红学的混乱。“文学”范围的一般赏析评论不必说了,即如对小说作者的生卒与祖籍来作些考证——这其实也是一般从事文史工作者的“基础课”,可是现在这也成了“著名红学家”,可见这一“界”的“家”之滥竽之地步了。
归结一句话:“学”不足而“红”必虚。    (摘编自周汝昌《还“红学”以学》)
材料二:
周汝昌先生于1982年发表了《什么是红学》的演讲,提出两个观点:1.“红学”有其特殊性,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不一定就是红学。他说,“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只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红学不是要去代替一般小说学,它却补充和丰富一般小说学。一般小说学也不能代替红学”。2.“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四学。周氏的观点非常明晰:“红学”是一种独特的学问,不同于小说学;“红学”指曹学等四学。
应必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那篇《也谈什么是红学》中说:“《红楼梦》作者、版本文献的考证和《红楼梦》作品研究是统一红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红楼梦》作者版本的考证对《红楼梦》研究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意义,因而是必要和重要的”“但《红楼梦》作品的研究是红学的主体,《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不能脱离《红楼梦》作品的研究”“红学何为?就是用美学的、历史的方法,包括运用作者版本考证的研究成果在与时代历史、文化环境、思想思潮、作者身世、文学传统以及与读者的联系中,去阐明《红楼梦》审美艺术的创造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阐明《红楼梦》的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等等”。
应文说:“红学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对《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在这里,应氏以他自己的“红学”概念界定去反对周氏在另一种“红学”界定下的逻辑展开。周氏的“红学”界定是否隐藏着否定“《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的动机,他自己并未明言。他只是说这种研究是属于“一般的小说学的范围”,而不在“红学”的范围。周氏的红学界定与他一生的红学研究大致对应。面对周氏的红学界定,我们只能说其过于狭窄、过于专门化。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认为,周汝昌否定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进行研究。
几乎对于任何《红楼梦》的爱好者来说,指出周氏的红学界定过于偏狭,这并不困难。我曾打过一个比方:大家都知道,人既需要吃饭,也需要喝水。突然有一个人说,人不需要吃饭,光喝水就行了,喝水才是人最特殊的地方。于是大家纷纷出来反对,连篇累牍地说,吃饭和喝水是一种辩证关系,应以吃饭为主,喝水只是辅助的,但也不能缺少。如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辩证法自是常理,但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地听听对方的陈述,也许可以从对方的荒谬中找到更加科学的养生之道。            (摘编自陈维昭《“红学”何以为“学”——兼答应必诚先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各学科的第一流学者不以《红楼梦》为他们的研究目标,所以没有正视“红学”的特殊性。
B.周汝昌先生认为余英时是研究文化的高层次的教授,应该不满足于“回到文学上来”的研究。
C.对“红学”概念的界定以及概念界定下的逻辑往往深刻影响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D.材料二中,周汝昌有没有否定对《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进行研究是陈维昭和应必诚争论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两则材料围绕“《红楼梦》研究”这一核心话题展开论述,各学者的观点不一,体现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之丰富,文化品位之高。
B.周汝昌先生从个人对《红楼梦》独特性的理解谈起,认真分析了当下“红学”研究的情况,明确提出“‘学’不足而‘红’必虚”的观点。
C.周汝昌先生基于“红学”研究的特殊性,清晰界定了研究内容,应必诚先生虽然也承认“红学”的特殊性,但其研究内容与周汝昌先生则完全相反。
D.陈维昭先生在充分分析应必诚先生和周汝昌先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理念,委婉提出学术研究者应该善于倾听他人的陈述。
3.请分析材料二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4)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竟大有深意,忽见她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她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她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她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听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她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到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道我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她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前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地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地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可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哪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得跺脚,悄悄地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地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
A.宝玉听了宝钗“心里也疼”等话语,非常感动,觉得纵使死后做了糊涂鬼祟也是值得的。
B.在袭人提到薛蟠时宝玉急忙制止,怕宝钗了解实情后不好意思,岂知宝钗其实早已知晓。
C.黛玉对宝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实是希望宝玉从此关心仕途经济,以免再次挨打。
D.先是宝钗,后是黛玉,接着是凤姐等人前来探望,在一定程度上可见宝玉在贾府地位之高。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对宝钗的形象,既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宝玉的心理活动揭示宝钗的思想感情。
B.宝玉躺在床上时“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挨打后的痛苦,让人感同身受,对其挨打之重有了深入的理解。
C.宝玉责备林黛玉跑来看望,对她说“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是在心疼黛玉,安慰黛玉,不希望她因自己挨打的事过于痛苦。
D.林黛玉“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说明她已经哭了很长时间。这样的肖像描写,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能增强读者对黛玉的理解。
6.宝玉挨打,原因有多个。请结合文本指出其中两个。4分
7.钗、黛二人在探望宝玉时,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18小题,46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甲兵,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A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 百雉,文中指城墙的高度。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 “至于”古义为”到了(某地)”;今义为”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表示另提一事”。
C “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文中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D “具卒乘”中的”具”是备办、准备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具”意思不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 “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
B大夫祭仲和公子吕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始终没有采取什么防范措施,只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昵,厚将崩”。
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与颖考叔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掘地到黄泉,和母亲在隧道里见面,这一事件体现出颖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2小题,31分)
选择题(共7小题,共21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以君子                       :等待
点也                       与:赞成
B.其言不                       让:谦让
夫子之                       哂:微笑
C.若无罪而死地                 就:走向
则牛羊何焉                   择:区别
D.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小
因人之力而之                 敝:损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庠序之教                     谨:慎重办理
百姓皆以王为也               爱:爱惜         
B.旦日士卒                    飨:犒劳
越国以远                     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C.来告良                     幸:辛亏,幸而。
嗟荣辱                        谩:同“漫”,徒然。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歉
乃中《经首》之                 会:节奏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C.沛公居山东时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虽然,每至于族
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
例句:吾一日长乎尔
A.加之师旅,因之以饥馑         B.无,则王乎
C.其无礼于晋                   D.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1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
例句: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之以饥馑                     B.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D.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1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3)(      )
A.夫晋,何厌之有 B.不吾知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庠序:古代中央办的学校,后亦泛称学校。
C.《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其他二十三史都是断代史。
句子翻译(本题共5小题,10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4)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天的衣服,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3)小明第一次来到古都南京,在长江之畔观两岸秋草,感物是人非,望流水东逝,想六朝兴衰,面对此景、此境、此情,不禁吟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某校高一年级开展“家乡传统文化咏流传”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下面是某同学描述家乡传统节日春节的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到年关,山麓田野一片银装素裹,一户户人家门边贴上春联的时候,喜庆的气氛便油然而生。远远望去,大红条幅端正笔直,就像凝固的火焰,用它炽烈而内敛的热情,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燃烧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 “新年纳余庆,               ”,新年享受着先代的(        ),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雄鸡振翅山河壮,瑞犬欢歌气象新”预示着国泰与民安。我的太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常为乡人写对联。有一年春节前夕,邻居家喜得千金,太公应邀而往。当时春雨霏霏,万物萌动。太公信笔写下:“红雨润大地,               。”旁人看不出,熟人却明白,这副对联开头正好是产妇的名字“红翠”。简简单单十个字,不仅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和生命繁衍之美,更(         )着对伟大母爱的真情赞美。对小孩子来说,春节最高兴的是讨压岁钱。有些老人家嫌不够热闹,故意只掏出一角钱,孩子们便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人家的红包“搜刮”一空后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       ),认为这是新年的好兆头。
20.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 遗泽洋溢    乐不可支
B. 恩泽洋溢    乐此不疲
C. 遗泽散发    乐此不疲
D. 恩泽散发    乐不可支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 远远望去,大红条幅就像凝固的火焰,端正笔直,用它内敛而炽烈的热情,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燃烧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
B. 远远望去,大红条幅端正笔直,就像凝固的火焰,用它内敛而炽烈的热情,燃烧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
C. 远远望去,大红条幅端正笔直,就像凝固的火焰,用它炽烈而内敛的热情,照耀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燃烧着他们美好的明天。
D. 远远望去,大红条幅就像凝固的火焰,端正笔直,用它内敛而炽烈的热情,燃烧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
22. 下列依次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 吉祥陪嘉节  翠柳荫农家
B. 吉祥陪长春  碧柳生新枝
C. 嘉节随长春   碧柳荫农家
D. 嘉节号长春  翠柳生新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3分)
示例:(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文天祥 鲁迅 蒲松龄 庄子  孔子  孟子  项羽   刘邦  
选择的人物:__________
拟出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6分)
(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马克思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
材料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材料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答案
1.A 选项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红学在我国学术史上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而那些第一流学者各有自己的理想事业,如何能以‘一部小说’来作为他们的研究目标”,可见周汝昌认为因为各学科的第一流学者没有认识到“红学”的特殊性,因而不以《红楼梦》为他们的研究目标。
2.C “完全相反”错误。周汝昌先生认为“‘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四学”,应必诚先生认为“红学何为?就是用美学的、历史的方法,包括运用作者版本考证的研究成果在与时代历史、文化环境、思想思潮、作者身世、文学传统以及与读者的联系中,去阐明《红楼梦》审美艺术的创造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阐明《红楼梦》的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等等”,可见二者在考证作者、版本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是一致的。
3.答案 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周汝昌和应必诚的话,便于读者清晰地看出他们的观点,也为作者比较二者观点以及阐明自己的看法做了铺垫。比喻论证:用吃饭和喝水哪个重要的比喻来论述,指出“周氏的红学界定过于偏狭”的争论没有什么价值,应当善于倾听对方的陈述。
解析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如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引用周汝昌和应必诚关于“红学”的观点,来论证他们对“红学”的认知,如周汝昌认为“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只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直接引用他们的话,便于读者清晰地看出他们的观点,也为作者比较二者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做了铺垫。
比喻论证,如“大家都知道,人既需要吃饭,也需要喝水。突然有一个人说,人不需要吃饭,光喝水就行了……应以吃饭为主,喝水只是辅助的,但也不能缺少”,作者以吃饭和喝水哪个重要的比喻来论述,指出“周氏的红学界定过于偏狭”的争论没有什么价值,应当善于倾听对方的陈述。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错在“觉得纵使死后做了糊涂鬼祟也是值得的”,原文为“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指宝玉想明白众人对他的好并感恩,不是糊里糊涂的。也不是想做糊涂鬼祟。B.错在“岂知宝钗其实早已知晓”,此意于文无据。原文有“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可见宝钗并不知道。C.错在“实是希望宝玉从此关心仕途经济”,黛玉劝宝玉的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只是想让宝玉不再受责打。故选D。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错在“生动的比喻”,“如针挑刀挖一般”不是比喻,是表比较。故选B。
6.①宝玉与蒋玉涵的交往犯了政治大忌,贾政怕由此给贾家带来不测之祸。②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意思对即可。)
7.①时间不同。宝钗在白天前来,光明正大;黛玉是趁天黑前来,悄然不欲人知。②情态不同。宝钗很理性,她表示关心之后红脸低头,能发乎情而止乎礼;黛玉很感性,“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而泪光”,真情不加掩饰地流露。③表达的思想不同。她们都爱宝玉,但宝钗希望其注意仕途经济,其实心里觉得宝玉该打;黛玉则与宝玉思想一致,认为其不应被打,言语间尽是沉痛,体贴、哀怨。④所作准备不同。宝钗带药,黛玉未带药,个性有差异。
8.B 9. C  10. C(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出自《课时达标训练四》,详解请参考其答案,此处不再赘述。)
11.D 12.A  13.B   14.C  15.C  16.D  17.B
18.答案略。(见课本注释)
19.(1)浴乎沂,风乎舞雩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遗泽:留下的德泽。恩泽:指恩惠赏赐,比喻恩德及人,像雨露滋润草木;亦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语境有“先代”,应用“遗泽”。
洋溢:一指充满,广泛传播;二指充分流露、显示;三指水充溢流动的样子。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语境指对联内容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应用“洋溢”。
乐不可支:原义是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快乐到了极点。乐此不疲:指对一事情产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得疲倦、劳累。含褒义。语境指老人对孩子们抢红包非常高兴,应用“乐不可支”。
故选A。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炽烈而内敛”,按照逻辑应改为“内敛而炽烈”,“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燃烧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明天”句应该后说,应改为“燃烧着山里人丰收的激情,照耀着他们美好的明天”。
AD项语序不当,应先说“大红条幅端正笔直”,再说比喻句“就像凝固的火焰”。全部改对的是B项。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需要与“新年纳余庆”形成对偶句,“吉祥”是并列结构,“新年”是偏正结构,排除AB;
第二空,语境需要与“红雨润大地”形成对偶句,选项在结构上都能符合,而内容上,“翠柳生新枝”与“春雨霏霏,万物萌动”情境更吻合,排除C。  故选D。
23.答案 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
24.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
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25.【答案】例文:
逸青年之志,担时代重任
时代浪潮奔流不息,淘沙洗尘将社会领向新境界。在时代中成长生活的我们,要珍惜时代发展的成果,以求为己所用。同时,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应认识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挺膺担当,以自强自信自立的奋斗姿态肩负起时代发展的使命,助力民族复兴。
担好时代之任并非口头之快,其意义厚重。青年欲承担起时代之任,当先有承担之勇气。勇气,从不是匹夫之勇,亦不是自不量力的冒进,而是尽力而为之后,从容应对的理性。能力积累深厚,勇气自然由内而生,其可作为高扬的旗帜立于彼岸,驱动吾辈迈出启程承担时代重任的第一步。马克思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我辈之青年,亦应养自身之勇,敢担时代之责。
其次,青年欲担时代之重任,必要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为基。刘秀祥自强不息,不因家庭之困停下前行之步,最终走入社会,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出一分光。王佩瑜不为挫折所困,以新时代青年之精神面貌,传承梨园星火。马伯庸不屈于生活,在写作的工地上戴着镣铐跳舞,在文学界拥有一席之地。“自强不息”,在当下时代中无疑是吾辈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纵荆棘丛生,甘撒血泪铺就前路。任疾风呼啸,振翅自上九天云霄。坚毅,亦是吾辈青年应有之精神。若你纵观历史,无论是维新变法的伟大旗手康有为,还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梁启超,亦或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及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的刘永坦,都不难发现他们伟大成就背后的坚毅精神。时代的发展离不开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也在时代之滚滚浪潮中,扬起风帆,吹响前进的号角,将精神流传于后世。如今,时代的接力棒递于青年一辈手中,我辈青年自当踔厉奋发,自强不息,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不负历史,不负使命。
习近平主席曾在考察时提到,“广大青年要担起历史使命,坚定前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对青年的殷殷期望及号召。勇敢,自强,坚毅,此三者私认为已足足有余辅以青年写好新时代的每一篇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代的重任交于我们之肩,让我们把青春热血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去,汇聚每人微小之光芒,定能点亮时代的滚滚星河。吾辈青年必共同逸志前行,共同铸造时代华章!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题由三则材料组成。
第一则材料记述了马克思洞察历史发展规律,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体现出了马克思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材料二引用了《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句子,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从而启示新时代的青年要明确自己肩上的使命,积极担当。材料三引用了《周易》中的句子,意思是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指明了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精神面貌。
三则材料围绕着“责任担当”与“自强不息”展开,启示考生,要正确认识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挺膺担当,以自强自信自立的奋斗姿态肩负起时代发展的使命,助力民族复兴。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从责任与担当的内涵,担当责任的意义与价值,如何肩负起时代重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担当责任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青年应如何肩负起时代重任”时,可以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黄文秀北师大毕业后,毅然返乡投入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带领乡民脱贫致富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把青春热血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去,肩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也可以引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的发言,论证青年人应踔厉奋发,自强不息,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还可以立足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躺平”“摆烂”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青年勇担当,拼搏向未来。
2.踔厉奋发承使命,栉风沐雨勇担当。
3.自强不息,不负时代使命。
4.以青春之力量,添大国之风采。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4354.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6日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6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