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后记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

1.腊八粥 肥腻 咽口水 搅和

肿胀 褐色 稠——稀

(1)相机指导易写错的生字:

“腻”,讲“腻”的字理(从肉)。

“褐”,古代指粗麻制成的衣服。所以是“衣字旁”。

(2)学生自主更正。

2.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根据预习查阅的资料,介绍沈从文。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写词语的设计是模仿薛法根老师,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听写词语并相机指导书写易错字,既落实了字词教学,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文脉

1.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拍摄哪些镜头?默读课文,梳理小标题。

爱粥——等粥——喝粥。

2.“等粥”有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3.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详细写“喝粥”,沈从文为什么要详写“等粥”?

这个板块的进度有些慢,班里部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三、聚焦第一自然段,随堂练笔

1.作者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做批注。

2.观看制作腊八粥的视频,指导朗读。

3.完成课后小练笔。
牙牙学语的小孩子,能言善辩的大孩子,街边“侃大山”的老孩子,提到牛肉面,谁不是嘴里就立刻伸出香香的,辣辣的感觉呢?把面团揉几番,再拉成细细的面条,煮在牛肉汤中,让它旋转、翻几个跟头,单看那冒着的白滚滚的热气,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几次唾沫的了。何况是,面被捞出来后,又加了绿蒜苗、白萝卜、牛肉丁、红辣子,谁不想饕餮一顿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

文章用细腻的笔法,如何描写出八儿“盼粥”的?默读课文,做批注。

1.学生交流。

2.分角色朗读,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三、小组合作

1.出示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分粥”“猜粥”“看粥”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13自然段。

3.学生交流15自然段。

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居多,欠缺朗读,下次还是得把小组合作的任务分步骤布置清楚,把朗读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