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五上24课)教学实录

一、穿梭古今,追寻永恒的月亮

1、书写课题,介绍作者,分享经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单元的一篇新课文,题目叫?

生:月迹

师:是的,抬起你的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和作者名字,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空气中写。准备好。

师:月,“床前明月光”的“月”,“月上柳梢头”的“月”。

师:迹,蛛丝马迹,了无踪迹。这是我国当代著名作者谁写的?

生:贾平凹。

师:对,(板书:贾平凹),这个字在这里应该念“凹”,它并不是一个多音字。贾平凹在陕西的农村长大,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过自己名字的来历,小时候父亲给他取名字“平娃”,长大之后他用“娃”字的谐音“凹”代替,娃这个字在陕南方言中就念“凹”,孩子们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和作者。

生齐读课题和作者

生:肖老师是见过贾平凹的,哪个是贾平凹?

生:右边的。

师:左边的是肖老师。当肖老师见到自己的偶像时,我紧紧地靠在他身边,平凹很平静,两眼带笑。然后我轻轻地说,您的《月迹》能进入教材,是老师和孩子的幸福,平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

2、追寻唐诗里月亮的踪迹,追寻作者笔下月亮的踪迹。

(1)追寻唐诗里月亮的踪迹

师:孩子们,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我们先一起来吟诵吟诵。

师:王维看见,读。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水上流。

师:李白看见?

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师:张九龄看见?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张若虚发现?

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恩,孩子们读诗的感觉特别好,学语文,感觉非常重要。孩子们,跨越千载,明月永恒,追寻着月亮的踪迹,你发现,刚才这些诗人笔下的月亮的踪迹在哪?比方说“何处春江”这一句月亮的踪迹在哪儿?

生:在江上。

师:江上的那轮明月被你逮到了。还在哪里?

生:在海上。

师:还在?

生:还在松林间。

(2)追寻作者笔下月亮的踪迹

师:平凹笔下的月亮跑到哪里去了呢?孩子们,打开课文,翻到24课《月迹》。孩子们,请您快速地浏览课文,边浏览边做一件事情,就是找一找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跑到哪儿去了,就像刚才逮月亮一样,逮到一个就做个记号。

在你们浏览课文之前,我要告诉你们一个事,平娃先生的月迹在进入你们的教材之前,被编者删掉了一段,这一段应该是在这个位置,这段删掉好可惜,我们帮孩子们捡回来,你们在浏览课文的时候,浏览到这段时,可以浏览黑板上的部分。找到月亮的踪迹,找到一个,找到两个就举手,开始!

生自读自找

师:平娃笔下的月亮隐藏在字里行间,找到一个你就可以举手了。

生:我发现贾平凹文中的月亮跑到了竹窗帘上。

师:哦,那个竹窗帘上有平凹的月亮,你找得正确,继续找。

生:我找到了葡萄叶上、瓷花盆上、爷爷的掀刃上。

师:葡萄叶上、瓷花盆上、爷爷的掀刃上,好极了。

生:我发现在作者的弟弟妹妹的眼睛里也有月亮。

师:那是“眼中月”呀,孩子们(板书:眼中月)

生:还有在穿衣镜里也有。

师:穿衣镜里是“镜中月”。(板书:镜中月)

生:21段,小河里也有一个月亮

师:河里面的月亮就是“水中月”(板书:水中月)

生:在院子里也有月亮

师:“院中月”(板书:院中月)

生:我发下甜酒里也有月亮

师:甜酒里的月亮那是“杯中月”(板书:杯中月)最后月亮还出现在哪里?

生:跑到沙滩上

师:沙滩上的天空中,那是“空中月”(板书:空中月)。

板书呈现:

眼中月

镜中月

水中月

院中月

杯中月

空中月

二、摩挲词语,追寻躲闪的月亮

1、被贾平凹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给吸引了?

师:同学们不错,很快就找到了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所到之处。现在请你回味一下,学语文回味很重要,你这样回味,你在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大概是前两次预习。刚才你在课堂上再次浏览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的心不知不觉被贾平凹的哪些直接描写月亮的词语给吸引了,或者说平凹哪些直接描写月亮的词语带给你别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再古诗里面是没有的,只有平凹这篇课文里能感受到,这个词语找出来,和别人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的。

生:款款的。

生:渐渐的;玉玉的;银银的;白光光的;匆匆的;悄没声的;满盈;袅袅;

师:这是平凹的词语,被你捕捉到了。

生:银铺的;累累的

生:玉砌的。

生:小小的。

师:这是平凹用到的词,就像你这个人一样,小小的很普通的一个词从你口中一说出来,你那么小,我这么大,我就觉得不一样,平凹的感觉也是这样的。

师:我们今天找到这先听一听,因为后面还有很多风景等着你们呢。孩子们,你们关注的词语或写月亮的形状,或写月亮的气息,或写月亮的动态,或写月亮的颜色,这是你们幼小心灵的敏感。而这种敏感和平凹的文字是特别妥帖的,我们帮孩子们做了一件事,把刚才聊到的这些词语筛选了一下,然后排列了一下。孩子们这些词语一个个蹦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平娃和别人不一样的描写月亮的词语。准备好,款款的,渐渐地,读:

款款地 渐渐地 慢慢儿 匆匆的

玉玉的 银银的 淡淡的 痒痒的

细细的

小小的

白光光的

师:读得不错。

2、发现描写月亮的词语和月亮所在的地点相对应。

孩子们呢,读着词语,再对照板书,第一排对着第一个,第二排对照第二个,以此类推,谁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生:第一排的词语描写的都是镜中月,第二排的词语描写的都是院中月,第三排都写的

师:他已经发现了规律,谁能说得更简洁一些。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如果把他刚才的表达方式书简单一些,怎么说。

生:这几排代表的都是不同地点的月亮。。

师:这些地点分别是镜中,空中,也就是说每排的词语恰好和每个地点的月亮相对应。这难道是巧合吗?

生:我认为师贾平凹想把月亮描写得更仔细一些。

师:把仔细改成细腻会更好一点,可能平凹确实是这样想的。

3、听读词语,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调动孩子的五官感觉。

师:请听肖老师读这一段,有时候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要在脑海中展开想象,让词语在你的脑海中扩散开来,透过词语你或许能看见写什么,或许能尝到什么,或许能闻到点什么,兴许还能抓住点什么。你不信,听我读,你们在脑海中进行想象。

师读

款款地 渐渐地 慢慢儿 匆匆的

玉玉的 银银的 淡淡的 痒痒的

细细的

小小的

白光光的

师:孩子,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见了很多不同形态的月亮。

师:这就是听读词语的魔力所在。还有吗?女孩,你刚才嘴巴里面有不同的味道没有?

生:有,就是感觉凉凉的。

师:月亮被你吞下去了,你感觉凉凉的。小姑娘,你将来的语文一定会好,因为你有感觉,学语文感觉非常重要。

生:我感觉好像有一股风吹来。

师:一股凉风吹来,虽然这个时候深圳很热,但此时一股凉风吹响你,你好像是?

生:好像在飘。

师:你已经飘起来了,你进入情景很快。还有吗?孩子们。

生:我觉得很像自己已经在月里了。

师:我不敢想象你从人间到月宫的距离和飞行的方式,我想肯定是这些词语带给你神奇的想象力量。语文真的有这样的力量,一定要相信语文,我们用心去体会,语文有神奇的功能。

生:我仿佛看到贾平凹笔下的月亮,在我眼前是小小的,白光光的。

师:你看,屏幕上就有一个小小的月亮。

4、学生述说自己心中的月亮

师:如果有这样一个选择题,有的时候,生活中必须有选择题,从这六个词语中选三个带进去说,我不知道在这一刻,凭你的直觉,你最喜欢的词语是哪些?就是你的一种直接,学语文凭的就是一种直觉,当下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觉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玉玉的、小小的、白光光的。

师:我很喜欢你的声音,现在你像老师这样气定神游地再说一说。

生:我感觉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玉玉的、小小的、白光光的。

师:好,这三个词属于你了。哪个同学的词语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三个词语是哪三个?

生:我感觉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款款地、银银的、细细的。

师:这三个词语属于你,这三个词语决定了你的气质就跟别人不一样,平凹的语言一是会让男孩的气质更加优雅。

生:渐渐地、痒痒的、小小的。

师:痒痒的就像妈妈给你挠的痒痒,这三个词给你就有了一种亲近感。

生:我感觉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玉玉的、银银的、痒痒的。

师:又是这三个词语,我脑海中满满的都是这三个画面。其实学语文,就是给脑海中搭一个画面,画一些画。我再请最后一个孩子。

生:我感觉贾平凹笔下的月亮是慢慢儿的、匆匆的、白光光的。

师:你读得这三个词语都这么有意境。

三、院中问月,追寻痒痒的月亮

1、体会“院中的月”有什么感觉

师:平凹是和他的三妹一起寻找月亮的,此刻,你好像就是平凹的三妹。孩子们,你们聚焦的词语,好像都在玉玉的、淡淡的、痒痒的,看这两排词语写的是孩子们在哪儿找月亮?

生:院子里。

师:我们自由地读一读,文章当中描写院中月的那一两个段落,然后请你拿出一只笔来,画出这两排词语所在的那一整个段落,然后你自个儿放开声音,尽情地读一读。来,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把那一整个段落画下来。

学生找、画、读。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那几个词语散落在院中月的那一整段。

生读第8段

师:孩子,读书的时候你可以把身子站直,你读得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在月亮里了。请你充分地相信你自己,看着肖老师的眼睛,再来读。

生在读8段

师:这一读就很不一样了,你自己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其实在课堂你,你自己学语文的变化你一定要迅速地捕捉到,这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8段

师:平凹、二弟、三妹这三个孩子,倏忽间深厚有了一种什么气息?

生:袅袅的气息。

师:倏忽间头顶心有了一种什么感觉?

生:淡淡的、痒痒的。

师:倏忽间他们好像突然踩到了什么?

生:月亮

师:月亮上好像有什么?

生:有桂树。

师:桂树落下了满地的叶子,他们的双脚?

生:痒痒的。

师:倏忽间他们的双手好像抓到了月亮,月亮上可有玉兔、和嫦娥,他们是不是踩到了嫦娥的百褶裙呢?孩子们,很显然,平凹这是在描写在哪里的感觉?

生:写在月亮上的感觉

2、回味人间看到的月

师: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在人间看到了怎样的光?

生:白光

师:在人间看到了怎样的树?

生:粗粗的树

师:在人间看到了怎样的花?

生:累累的骨朵儿

师:在人间看到了怎样的月?

生:玉玉的、盈盈的

师:在人间知道了其实天上有一棵?

生:桂树

3、品味“院中月”,调动学生五官感觉

师:孩子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通过老师的描述,在你的脑海中尽情地想象(配乐起)。有时候学语文,一定要然你的眼睛闭上一会,在你的脑海中尽情去看,你瞧,那满月子的白光是玉玉的、莹莹的,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奶奶,那月亮上是什么树呀,桂树,孩子。刹那间,我们的身子轻哪,轻哪,飘起来了,飘,飘。孩子们,睁开你的眼睛,你此刻在哪里?

生:我此刻在月亮上。

师:那就想象你的头顶心有一种痒痒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的越飞越高,飞到月亮上去了,用心来读读这段文字吧。

生读“我们都面面相觑了……似乎我们已在月亮”

师:孩子,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吗?

生:有

师:平凹的文字就是具有这种魅力。你想象着你的双脚有一种软软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让你突然飞起来了。从心里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生读“我们的双脚软软的……”

师:此刻你的双脚是不是软软的?

生:是的

师:你一定是有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语言,魅力无穷。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我再请一个男孩来想象一下。你就想象着嫦娥仙子柔柔地看着你的,从心里读出来。

生读

师:最后你明显是放慢了节奏,我想象此刻嫦娥一定邀请你在月宫上喝上几盅呀。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飞向那嫦娥仙子,我们化作仙子,化作平凹的二弟和三妹,一起读出这段文字吧。读。

生齐读“我们都面面相觑了……”

师:是的,还有那个“酥酥的”,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

师:这里面有一个词“酥酥的”,看这个字,左边是什么偏旁?

生:酉字旁

师:昨天是酒的半边,右边是一个“禾”,禾苗长出的子浸泡在甜酒里面发酵,那一定是很松的,很软的,味道是很甜的。这里平娃是指什么浸在酒里了?

生:月亮。

师:好,孩子们,现在你每个人都捧起一杯酒,好比你面前就有了一碗酒,往杯里看, 你看到了什么?不能动,你一动了,发现了什么变化?

生:它好像在那颤。

生:月亮一直在颤抖,好像有波纹。

生:我发现月亮没有那么圆了,变成了波纹。

生:月时不时就会换一个位置,形状也会不一样。

师:不要动,一动月亮就会酥酥的。我们把它喝进去吧。你不能那样喝,一饮而尽还发出声音,来轻轻的呷上一口,此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有时候学语文要诗意一点。当这三个孩子把月亮都喝进去的时候,他们以为月亮都没有了,奶奶就让他们再去找月亮,看看庭院中哪里还有月亮?

生:爷爷的锨刃上。

四、心中怀月,追寻静谧的月亮

1、读写拓展,追寻静谧的月亮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堂练习纸,(配乐和前面的一样),在葡萄叶上,风一吹;在瓷花盆上,在鼓着肚子的花盆上,你饶着它走;在爷爷的锨刃上,明晃晃的锨刃上,你哈一口气,你又发现了怎样的月亮,是模模糊糊的、清清晰晰的,白光光的,扁扁的,小小的,圆圆的,还是怎么样的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月亮,用上叠词,像平凹那样,把你心中的那个月亮画下来。

生完成片段训练

师:好,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葡萄叶、瓷花盆、锨刃上的月亮吧。刚才我给你的作业打上五角星的同学请站起来。

生自己分享描写片段

师:把话说明白,把声音从口腔里全部发出来。

生分享

师:真的好奇怪,贾平凹为什么可以这样写月亮,他写的月亮为什么跟别人写的完全不一样呀。你看,别人是这样,王维看到的是清冷,李白看到的是苍茫,张九龄看到的是思念,张看到的是,而贾平凹的月亮是这样的,为什么同一个月亮,每个人的描写都不一样?

生:表达的感觉可能不一样,描写的心情不好的,就是冰冰的;有的是暖暖的,就是暖暖的。

师:心情不一样时,描写会不一样。

生:有可能像诗人写的是眼中看到的,贾平凹是他们心中的。

师:还是,心情不一样,写的月亮就不一样。心是玉玉的,月亮就是?

生:玉玉的。

师:心是盈盈的。月亮就是?

生:盈盈的。

师:心是甜甜的,月亮就是?

生:甜甜的

师:所以,一切都在人的心里。(板书:心里)原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月亮。读这句话

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师:男孩子一起读;女孩子一起读。

师:一起酥酥的、痒痒的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谢谢各位孩子,你们辛苦了。

胡礼仁《月迹》(五上24课)

教学实录

一、 激情导入 

(教师满面笑容走进教室,师生问好,鼓掌) 

师:听说咱们这个班的同学充满智慧,富有灵气,敢于创新,这节课老师来亲自领略一下同学们的风采。好不好?(借本校初一242班上课) 

生齐答:好! 

师: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 

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生2: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生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生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师:好,这里的婵娟代指月亮。 

师:大家平时很用心,积累了很多古诗句。这些诗句,在今后写作时都可以运用。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月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贾平凹w

)。这里贾平凹的“凹”读w,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二、课文美读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已认真读完) 

师:大部分的同学已读完,请大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屏幕显示:倏sh忽  袅袅nio 嫉jí妒  掬j  淙cóng  面面相觑qù 

师:如果给标题前加上一个动词,组成动宾短语,该怎么加? 

生1:寻月迹 

生2:看月迹 

生3:感月迹 

师:是“感受月迹”吧。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还可以说—–发现月迹、争抢月迹、议论月迹……下面请同学们从任意一个角度说话,概括课文的内容。用“这是一篇……的文章”说话。下面开始发言。 

生1:这是一篇写观察月亮的文章。 

生2:这是一篇写观察月亮踪迹的文章。 

生3: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生4: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生5: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笑声) 

师:你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个问题问得好,等一会儿,老师会告诉你答案的。 

生6:课文写了孩子们在屋里找月亮,在院子里听月亮的传说,在酒杯里看月亮,在院外寻月亮,在河滩上感悟月亮。抒发了对月亮的遐想和对童年的怀念。(全班热烈鼓掌) 

师:她不仅从文章的层次,而且从主题上概括了这篇散文,很好。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课文的标题是“月迹”,围绕月迹,课文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每找一个内容请学生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生1:写了孩子们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发现了月亮。 

师:请你把这一段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有感情有情味。 

生2:还写了孩子们在院子中找到了月亮。 

师:找得好,这一部分写得很有情趣,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写的? 

(几个学生小声说:对话。) 

师:对,对话描写。下面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十多个同学举手,争着要读。) 

师:请你们三位同学来,这位女同学读奶奶地说的话,这位男同学读“我们”说的话,这位女同学读作品中叙述的语言。开始。 

(学生很有感情的读了5到21自然段。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师:三位同学可以说读的声情并茂,请问还写了哪些活动? 

生:还写了沙滩上看月。 

师:对,这一部分请全班同学齐读。大家找到了位置吗? 

生齐答:找到了。 

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感情要充沛,文中对话的地方写得很精彩,要用充满童趣的语气来读,“月亮是个什么呢”中“呢”字读时声音稍轻延长,要充满深情向往而带有疑惑的语气读,“月亮是个好”中的“好”字要读得干脆有力。老师先给你们示范一下。  

 (老师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下面全班齐读,开始,读! 

(全班齐读31自然段至最后自然段) 

师:还写了哪些? 

生1:酒杯中的月亮。 

生2  水中的月亮。 

师:同学们很专心,找的比较全面。老师将你们找的归纳如下,请看屏幕。 

屏幕显示:镜中之月  院中之月  杯中之月  水中之月  沙滩之月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内容看起来有点… 

生1抢着说:有点散。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2:我觉得不散。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围绕“月迹”在写。 

师:有道理,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生齐答:散文! 

师:它的特点是…… 

生(齐):形散神不散。 

师:对。所谓的“神”,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围绕寻找月亮的踪迹,写了镜中之月、院中之月、杯中之月、沙滩之月、心中之月,实际上都是紧扣“月迹”在写,表达作者那种月一般纯洁、真挚、明亮的心境,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 

    三、赏读品味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中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座位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5自然段:“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的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1:第3自然段“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月亮写活了。 

师: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2: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面什么呢? 

生3:照应了前面“盼着月亮”。 

师(点头)对。 

生4:我品的也是第三自然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笑声)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溜到“我”院里。拟人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5:24自然段中动词“浮”、“颤”用得好,写出了月亮轻盈的特点,还说明作者童心未泯。 

师:品味得非常细腻有感情,老师也受到了启发。 

生6:35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了。 

生7:第三自然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失望”一词写出作者童年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8: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6~9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写出了孩子好奇的心情;18~21自然段写出争执的原因;26自然段由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寻月;32~34自然段评价了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文中,奶奶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全班热烈鼓掌) 

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作用。这位同学的也是一位发现美的人。  

生9:28自然段中“细细的”、“净沙”等词写出了河水的静,沙的细腻,月亮的皎洁。表达出夜晚沙滩的柔和与光亮。 

师:很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品味字句。 

生10(即前文提问的同学):26自然段中“月亮是每个人的”说得真好,只要我们发现美,执着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了。 

师:看来,你已经解答了前面提出的疑问。有悟性!  

生11: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它把读者带进了甜美的回忆。我还发现文章有首尾呼应的特点。开头说“不觉满足”,结尾又说“觉得满足”,他告诉我们,找到了月亮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希望就满足了, 

师:这位同学在文章结构上又发现了一个亮点——首尾呼应。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很受启发。 

    师:上面同学们对课文优美的词句品味细腻独特,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生1:因为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 

生2:作者想要记录月亮留给他们的美好的东西。 

生3: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师:(屏幕显示)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四:诗意仿写 

师: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贾平凹借景抒情的美文《月迹》,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手法,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一百字左右,时间3到5分钟。 

太阳  月亮  小草  树叶  荷花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并与个别同学交流。3分钟过后,教师发现一部分同学已写好。) 

师:老师发现有部分同学已经写好,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有诗意,很有文采。下面请几位同学交流一下。 

生1:昨夜,第一片落叶无声无息地降落;今晨,第一丛落叶消失在风雨中。我深情地捡起它,仿佛听到它在叹息:从青青的嫩芽到枯萎的黄叶,我逝去了!等到寒冬过后,我将和泥土融为一体,成为护花使者。  

如果真有所谓的下辈子,我愿做一片落叶。   (热烈鼓掌) 

生2:夏天来了……荷花开了!在看似肮脏乌黑的泥塘里,冒出了一枝雪白雪白的荷。纯白的花瓣拼命地向外伸延着,一点一点缓缓地生长。终于,一瓣压着一瓣,重重叠叠地盛开了。花瓣根处一点点粉红,淡淡的像被洗过似的,被那雪白的露珠晕染开来;鹅黄色的花蕊结满了花粉,散发着香气。素雅的外表里永远贮存着馨香。    (热烈鼓掌) 

生3:一次,我和往年一样地坐在桌旁等月亮,我看时,那静静的夜空中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了上来。啊!今年的月亮比往年的圆。啊!今年的月亮比往年的大。啊!……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确,大自然塑造出了无以伦比的奇迹。这无疑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   (热烈鼓掌) 

 五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大家真是发现美创造美的人。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同学们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学生热烈鼓掌)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556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9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9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