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游记必学梁衡《壶口瀑布》。
01
标题
师:提到瀑布,你想到了什么?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到过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生:水流湍急。
师:从高空飞溅而下,气势雄浑,仰视视角,但是这个壶口瀑布,就像是一个坚硬的岩石在这儿被来势凶猛的黄河水冲出了一条惊人的深沟。这条深沟如一条地穴般从岩面下向西开裂,形成一个深壶,想来壶口瀑布就是因此得名吧。“千里黄河一壶收”。壶口瀑布地理位置在陕西省山西省的交界地带。
播放几段黄河壶口瀑布视频
视频一:壶口瀑布知识介绍
视频二:浦口瀑布航拍
视频三:柯受良成功飞越黄河视频:1997年6月1日,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之际,柯受良驾驶赛车飞越了宽度55米的黄河壶口瀑布,成为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的第一人。
旧版50元人民币背面:壶口瀑布
图片
02
游记散文
所至
游踪
定点观景和移步换景
如《小石潭记》是作者在小石潭岸边观察,属于定点观景。
(骨骼)
所见
景物
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性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血肉)
所感
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灵魂)
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
03
朗读
学生听老师范读。
04
词汇
读准字音:
告诫(jiè) 雾罩(zhào) 推搡(tuī sǎng)
驰骋(chěng) 旋涡(wō) 寒噤(jìn )
雾霭(ǎi) 出轧(zhá) 乘隙(xì)
迂回(yū) 汩汩(gǔ) 潺潺(chán)
震耳欲聋(zhèn ) 怒不可遏(è)
解释词语:
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05
层次
1-2段:雨季初识壶口
3-5段:枯水季再访壶口
6段:赞美黄河,感悟精神。
06
课文
一
两次赏景
师:梁衡先生在这里看见了什么呢? 课文开篇,作者自述曾两次到过壶口。为什么要去两次? 为什么又要把两次所见都写进文章里? 不嫌多余吗? 请速读课文,查明原因。
生:齐声朗读,女孩读描写雨季段落,男孩子读描写枯水季段落。
师:作者两次去看壶口瀑布,体验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案汇集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观景时间
雨季
枯水季节
观景位置
河滩
沟底(河心)
观景视角
俯视
俯视—仰观—视线由上至下,又由下而上—平视
观景特点
像一锅正沸腾的水
水的形态丰富多样
观景体验 可怕、急慌慌、心不住地跳; 从从容容、陷入沉思
师:为什么写雨季的壶口瀑布?
生:雨季观瀑时,只模糊地感受到水势浩大以外,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情感态度疏离的。作者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略写是为详写蓄势。没有前者的铺垫与反衬,作者的情感震荡之力可能削弱很多。
师:通观全文,文中有一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壶口瀑布的重要秘密,可视为全文的“文眼"。你认为是哪一句? 请大家默读、勾画,找到点题句。
生:“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二
赏析语言
自由朗读第3-5段,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朗读时的心情或感受描述出来。
图片
例句一: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赏析一:
词语
动词、叠词、色彩词
1.动词的拟人化,使瀑布具有人的动作特点与力量。如: 挤 、撞、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等。
2.叠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表现出瀑布的雄壮气势。如:排排、堆堆等。
3.色彩词的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传达出瀑布的速度与力量。如:黄浪、白雪。
修辞
拟人、比喻、夸张
拟人: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比喻: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夸张:其势如千军万马
句式
短句、四字短语
短语
千军万马、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排排黄浪、堆堆白雪
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图片
例句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赏析二:动词“ 切”、叠词“齐齐”、“寸寸”,体现了黄河水凶猛的力量,湍急的速度。
图片
例句三: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寻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赏析三:三个常用于写人的四字短语带一个“的"字,句式短促急骤,既具有人的情态,又突出了画面的动态。三个短句,分别描写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情态。每句均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组合而成,一个动词短语与一个拟声词短语,句式匀称,语言典雅,表现出细流的多姿多态。
三
写石头的作用
师:快速阅读第5段地找出梁衡一刹那的发现。
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师:凸显了黄河的什么精神品质?
生:怒不可遏、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四
黄河的精神
师:第6段深情赞美了黄河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请大家把第六段齐读一遍:
生: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