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堂实录

一、花图导入,初识三种花

图片
认识菊花
图片

  1. 出图问,这是什么花?只有三位同学举手,老师答:三位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接下去,不要担心你们三位是小众,往往小众更有品味。
  2. 其实说到菊花,必须说到一个人,因为这个人爱菊花爱到了骨子里——陶渊明。
  3. 凭什么说他爱菊花爱到骨子里?因为他为菊花写了很多诗。出示诗句请学生读。

生读。

师:不对,重新读。

生再次读音错误。

师:谁来帮忙?请这位同学帮忙读。回过头来让读错的孩子再读。

师:你带着大家读。学生自己读。

师:你是带着大家读,不是自己读。再带着大家读。

生再次读错“祛”,混淆一声和四声。

师再次提醒正音,引导带读。

师:你在带读,就是把声音让给他们,明白了吗?(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王老师的严谨耐心,对语言的准确把握,及时修正学生的字音和朗读习惯,而不是急于拉快教学进程,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图片4.这两句诗讲了什么?饮酒祛除烦恼,菊能延年养生。饮酒真的能祛除百病吗?很难说。李白写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陶渊明说拾菊能延长生命,据科学研究有道理。陶渊明仅仅爱的是菊花的这些吗?再看第二句诗。

图片

5.读得字正腔圆了,谁能把古诗的味道和节奏读出来?这才是标杆,带着大家读。这句诗告诉我们凛冽的秋霜使万物凋零,但山林中,盛开的菊花傲然夺目。原来陶渊明爱菊,爱的是菊花不畏风霜,不畏严寒的骨气。把这份骨气读出来,师带头朗读。

6.其实陶渊明爱菊,还有更深的原因?咱们来看一看这是陶渊明写菊写得最传奇的地方。

图片师:谁来读?有味道,你再来试试,好极了。我们一起读:师前半句,生后半句

看看陶渊明在干什么?他说东篱下,生:采撷我的菊花。陶渊明虽然是当官的,但是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官场腐败,官场黑暗。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还有许许多多人为功名利禄争得头破血流,而我们的陶渊明却在,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师:好一份悠然自得,逍遥自在!

——你们应该不会忘记,还有许多许多的人为了荣华富贵拼得你死我活,但我们的陶渊明却在,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份田园自在的诗意人生!

所以孩子们,从陶渊明之后菊花不再只是菊花,菊花成了一种象征:菊花——隐逸。

图片
认识牡丹
图片

1.明显比爱菊花的人多了,可是这要是搁在唐朝,不举手的同学可成了另类。

唐代人爱牡丹也爱到骨子里,不信,有大量的诗歌为证。

图片

两个字读得特别好,一个是“争 ”,一个是 “动”。组词:惊动 震动 轰动。想象一下,整个京城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只为了看一看什么花?

生:牡丹。

师:带着感受读一读。有这种感触的不光是刘禹锡,还有更大的诗人,谁?

生: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我想你读这句诗的时候一定会把目光聚焦在一个字上?狂:疯狂 痴狂

孩子们,男女老少为谁而狂?花开花落为谁而狂?大街小巷为谁而狂?生:牡丹!来吧,把这种狂读出来。所以,同样是诗人的徐凝就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这其实是反问,不问而问。谁敢不爱牡丹,谁就是另类啊!正因为牡丹让人狂,让人疯,所以就有人“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你看,种牡丹挣大钱。

一株牡丹价值数万钱,所以在唐朝的时候,牡丹不光是国色天香,牡丹还成了聚宝盆,还成了摇钱树,也因为这样,李唐之后,牡丹也有了自己的象征:牡丹——富贵。

图片
认识莲花
图片

1.说到荷花,必须说一个人——周敦颐。

2.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周敦颐?你看他查了资料,还原文不动地念出来。现在把资料放下,你记住了什么?对周敦颐谁还有补充?(很多同学念资料,老师引导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及时修正错误,没有矫揉造作,读不好,说不好,没关系。)

图片

3.出示资料,提取关键信息:问创立了什么学派——宋明理学这是重要信息。孔孟儒家学说衰落,一个人复兴弘扬,创立了宋明理学。周敦颐做过官,老百姓怎么评价?八个字“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写《爱莲说》?

二、自由朗读,读准读通课文

1.出示任务,勾画句子。注意学生的坐姿。

2.找出写菊花的句子三处,理解最后一句。

图片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人听说了。才怪,我们班喜欢菊花的不少。显然周敦颐不符合事实,你怎么看?生:像陶渊明一样真正爱菊花的气质的人很少了。隐逸之爱,陶后鲜有闻。

图片

3.写牡丹的句子:

图片

最后一句,换一个词“富贵之爱,宜乎众矣。”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爱富贵没有错,关键是取之有道。

4.莲花的句子:

图片

最后一句什么意思?我没太听明白。像我(周敦颐)一样喜爱莲花喜爱君子的人还有谁?

一起读。通读后我们发现,文章写得最详细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打动人的是莲花,我们一定清楚周敦颐真正想要写的是莲花。为什么写菊花和牡丹?这不是多此一举?

生:衬托、对比、比较、烘托、烘云托月

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对比来写莲花?莲花到底在他心中有怎样的地位?

三、根据理解,完成练习

图片

我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你的思考。暗暗在心里下判断,他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是否一致?

在周敦颐眼中,莲花至少有七个品性,他说:

图片

1.在运用中理解词句意思。

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未经污染。

什么叫“洗濯清涟而不妖”?不妖媚,开得端庄大方。

“香远益清”——叶圣陶《荷花》

亭亭净植 —— 亭亭玉立

反复对比渲染烘托就是写莲的七大品性。

观察仔细认真清楚了吗?那他应该记得莲蓬、莲藕、莲叶、莲子可以入药,各有作用。为啥不写?

生:写莲花的气节而非表面

生:周敦颐不写,是因为这些太肤浅。

2.你们信吗?不要轻易相信。既然你们信了,就找一找莲花和君子之间的关系。

图片

3.请同学来分享,我问你答,默默倾听,他的判断与你想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表面写莲花,实则写君子。真正爱的是莲花的美德。

这种写法是借物喻人。

图片

真正的君子不仅说到还要做到。

图片

那年周敦颐几岁?二十几岁?还没有写爱莲说,同学们有没有从周敦颐身上看到爱莲说的影子。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为草菅人命而愤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生命最后阶段,想到的是谁?王安石,全国人民。我们不禁想起他的《爱莲说》

图片

生单独来,全班齐读。

周敦颐说到了,更做到了。一千多年前,他写下了爱莲说,真正写君子,以自己的人格,成就了自己,他就是莲的化身。

图片

真正爱莲的人不多,在他之后,爱莲的人越来越多;周树人成了莲的化身,一生践行莲花的精神。周恩来践行莲之风,君子之风,一心为民,成就事业。这就叫传承,从表面上他写的是莲花,其实他真正要写的是君子的气节。

一千多年,周敦颐这样说,一千年之后,周敦颐这样做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绘大千世界众生相——五下第五单元《刷子李》任务型教学设计(第二篇)

2023-4-18 12:40:09

教学设计

思无邪,品真情——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整体教学设计

2023-4-19 18:36: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