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四首《诗经》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和《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诗、婚姻诗、政治诗等。《蒹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样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邶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大胆直率的古老恋歌。
学习这四首诗,一要通过诵读、歌唱等方法,体会《诗经》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二要品味《诗经》重章叠句的特殊形式及“国风”的民谣色彩;三要“以诗译诗”,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尝试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
“思无邪,品真情”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用现代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四首《诗经》诗歌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和比、兴手法歌咏真挚情感,给人以审美愉悦。同时,四首诗歌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很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将古诗翻译成现代白话诗,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体裁的理解,让学生体验诗歌写作的魅力。
《诗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三个课段:第一课段解决的是“读”的问题,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之美,并通过唱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段解决的是“艺术鉴赏”和“主旨探析”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诗经》独特的诗歌形式,并且在相关文献的帮助下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探究诗歌内涵。第三课段解决的是“写”的问题,基于第二课段的赏析与探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三个课段通过诗歌诵读、欣赏分析、拓展阅读、思考探究、写作等任务驱动,让学生走近《诗经》,体会《诗经》的现实主义特点,感受《诗经》中各地民谣的质朴真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习需求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梳理与探究”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 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
在课程内容中,学习《诗经》中的诗歌既要注重积累也要注重赏析,因此,本专题同时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的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诗文方面内容“策划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与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同时“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诗经》中的诗歌时,应关注文学积累、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选择《诗经》中的一首诗,诵读全诗,说说诗歌的内容、其语言方面的一个特点,尝试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5位学生)
(1)文学积累:84%能够大致理解诗歌的内容,64%的学生能结合《诗经》的特点来解析诗歌内容。
(2)语言特色:59%的学生能够说出语言方面的一个特点,但无法从品析诗句的角度深入分析。
(3)思想内涵:仅有48%的学生能够结合诗句大致分析出诗歌的思想内涵。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诗经》阅读积累,但仅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分析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具体情况如下:8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4%)能够大致把握诗歌内容,6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4%)有一定的《诗经》阅读积累,了解《诗经》的特点;5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59%)能够发现《诗经》的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但无法结合诗句深入分析;仅4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48%)能够结合诗句分析出诗歌的思想内涵。由此可见,学生在语言鉴赏和情感分析方面有较明显的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指导。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无法结合具体内容鉴赏语言特色和分析思想内涵。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诗经》中诗歌语言上的独特之处,并深入时代背景,结合《诗经》的特点,通过品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因此,文学积累、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四首《诗经》诗歌,学习重章叠句语言形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2.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一首古诗,学习不同诗歌体裁的不同特点。
二、思维目标
1.在阅读评论文章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思路进行理解与分析,初步建立阅读此类文章的思路;
2.探究四首诗歌内涵的丰富性和主旨的多元性,初步构建基于评述对象的逻辑思维。
三、价值目标
感受《诗经》中对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的关注,学习在诗歌的创作中表达对生活、对生命的自我思考。
核心任务:品读四首诗,“以诗译诗”,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
图片
教学实施
壹
第一课段 品诗意,唱真情
核心任务:举办本单元《诗经》四首诗歌的唱诗会。
一、学习任务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自己理解诗歌的情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清理生字、生词,难理解的诗句,在100字以内概括诗歌的情感。
3.举办唱诗会。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相关内容;
2.喜马拉雅APP、网易云音乐APP;
3.央视网节目《经典咏流传》栏目https://tv.cctv.com/lm/jdylc/。
四、完成任务
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标注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并掌握诗歌大致含义;
2.自由熟读四首诗歌,读好节奏,注意重音和停连,在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情感;
3.班级开展“品诗意,唱真情”《诗经》唱诗会。
【准备建议】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诗歌;
(2)选择合适的曲谱,可以选今人为《诗经》谱的曲子,也可以另选现成的曲谱与诗歌“联姻”;
(3)填词时可以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对诗歌部分句子的结构、内容等进行修改,更贴合曲谱;
(4)可以有创意地结合个人唱、合唱、重唱等表现形式;
(5)可以观看央视网《经典咏流传》节目,借鉴好的诗歌歌唱及表演形式。
(6)在100字以内,分别概括四首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学习评价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担任唱诗会评委,投票选出最佳唱诗小组。评价标准包括选曲与诗歌是否契合、情感是否充沛、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等。
图片
贰
第二课段 赏诗美,析主题
核心任务:品读四首诗歌,欣赏《诗经》独特的言语形式,体会诗歌的情感美,探究诗歌主题,用2-3个句子,概括诗歌的主旨。
一、学习任务
1.从词汇、句式、艺术手法等角度欣赏四首《诗经》诗歌的语言特点,完成学习任务单;
2.阅读“补充资料”,结合文本分析课文主旨,用2-3个句子概括诗歌主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相关内容;
2.参考阅读:李山《题旨正误,意蕴重彰:说<关雎>(节选)》、李聪、孟琢《爱情还是教化?——从<关雎>主旨说起(节选)》、慕金才、赵徐州《<蒹葭>主旨简析(节选,题目有删改)》、顾明佳《<诗经·邶风·式微>主旨考论(节选)》、李山《诗经析读(节选)》、刘二辉、高洪韬《<郑风·子衿>主旨研究述评(节选)》。
四、学生活动
1.欣赏四首诗歌的语言之美,完成学习任务单;
《诗经》学习任务单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师点评】在这个示例中,学生不仅能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能体会到重章叠句对表达作者绵长情思的作用,“兮”字的语气延长与主人公绵长思念之间的关系,还能发挥想象,体会诗中意境,赏析水平较高。
2.阅读“补充资料”,结合文本分析课文主旨,体会《诗经》篇目主旨的多样性。
《关雎》:李山《题旨正误,意蕴重彰:说<关雎>(节选)》[1];李聪、孟琢《爱情还是教化?——从<关雎>主旨说起(节选)》[2]
《蒹葭》:慕金才、赵徐州《<蒹葭>主旨简析(节选,题目有删改)》[3]
《式微》:顾明佳《<诗经·邶风·式微>主旨考论(节选)》[4]
《子衿》:李山《诗经析读(节选)》[5];刘二辉、高洪韬《<郑风·子衿>主旨研究述评(节选)》[6]
[1] 李山.题旨正误,意蕴重彰:说《关雎》[J].名作欣赏,2016(28):90-93.
[2] 李聪,孟琢.爱情还是教化?——从《关雎》主旨说起[J].团结,2020(02):68-70.
[3] 慕金才,赵徐州.爱情的圆满与理想的象征——《关雎》《蒹葭》主旨简析[J].名作欣赏,2013(14):126-127.
[4] 顾明佳.《诗经·邶风·式微》主旨考论[J].语文建设,2019(17):58-61.
[5] 李山.诗经析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8:218-219.
[6] 刘二辉,高洪韬.《郑风·子衿》主旨研究述评[J].诗经研究丛刊,2011(02):447-452.
【学生示例】
关于《关雎》,李山认为是周代婚姻典礼的乐歌;李聪和孟琢认为“与爱情有关,但与儒家的礼乐精神更密不可分。它所描写的,不是普通人的爱情与结合,而是作为治国起点的“齐家”与宗法。”
关于《蒹葭》,慕金才、赵徐州认为《蒹葭》是一首执著追求和召唤理想的象征诗。
关于《式微》,顾明佳综合考究五大类说法,认为其主题是“臣劝其君归国”。
关于《子衿》,李山认为这一首是情人之间怨望的诗;刘二辉、高洪韬也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
综上来看,因为《诗经》年代久远且诗歌具有一定朦胧性,再加上各家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所以《诗经》的篇目主旨向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教师点评】
学生在提取各篇文章观点的过程中掌握了阅读此类学术文献的基本方法,锻炼了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开拓了视野,,体会到了《诗经》主题的多样性。
五、学习评价
阅读完补充资料后,你对这四首诗歌的主旨有何看法?你赞同这些文章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将你的思考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叁
第三课段 诗有法,改一首
核心任务: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其中的一首古诗。
一、学习任务
1.阅读三首用白话翻译《诗经》的诗,归纳概括特点;
2.从四首《诗经》诗歌中选择两首,用白话的形式翻译古诗。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相关内容;
2.《诗经》白话翻译资源:程俊英《诗经译注》[1]、袁愈荌《诗经全译》[2]、余冠英《诗经选》[3]、周振甫《诗经选译》[4]。
[1] 程俊英 译注.诗经译注[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3-4,64,160,224-225.
[2] 袁愈荌 译诗.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1-2,47-48,113-114,159-160.
[3] 余冠英 注译.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40-41,92,126.
[4] 周振甫 译注.诗经选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37,90,125-126.
四、完成任务
1.阅读以下三首用白话翻译的《关雎》,你发现这些翻译有什么特点?请归纳在下面。
图片
图片
你的发现:
【学生示例】①要保留重章叠句的形式;
②用白话翻译时尽量做到音韵的和谐;
③要保留诗歌原有的意象;
④要保留《诗经》语言平实生动的特点,有民谣的歌唱感。
【教师点评】此回答较为全面地抓住了《诗经》翻译的要点。学生不仅能从形式上进行比较,得出翻译古诗要保留重章叠句、尽量音韵谐和的结论;还能从内容上出发,得出翻译《诗经》要做到语言平实、忠于原文的基本要求。
2.从四首《诗经》诗歌中选择一首,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
【学生示例】
《子衿》翻译
你的衣领青又青,我的心儿轻又轻。纵然我不能前往,你又岂能无来音?
你的佩带青又青,我的思念轻又轻。纵然我不能前往,你又岂能无来心?
走来走去影相随,独上城楼不见人。一天不见心想念,仿佛三月未曾面!
(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 八(3)班 张旭彤)
【教师点评】从形式上看,这首翻译诗歌每句都是七言,较为规整,且保留了《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从韵律上看,全诗中有多处押韵,如“音”和“心”同韵,“念”和“面”同韵。从内容上看,全诗基本忠于原文,传达出了诗中情感,比较妙的是把“悠悠”翻译成了“轻又轻”,一是与“青”同音,而是也能巧妙地表现出女主人公轻飘飘地直要飞过去寻找意中人的思念之切。3.老师将翻译作品的电子版以匿名的方式在班级公众号上发布,让同学们进行投票,评出“最佳诗人”。
五、学习评价
1.翻译古诗活动“最佳诗人”评价标准如下:
图片
2.和翻译后的白话诗相比,你认为《诗经》原诗有何不可取代的魅力?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将你的看法写下来,不少于150字。
【学生示例】
①《诗经》原文更加简洁。因为古代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所以一般来说,原文可以用更少的字表达同样甚至更丰富的含义。
②《诗经》原文的句式、音韵更加优美流畅。《诗经》中独特的以四言为主的句式是翻译后的诗歌无法做到的,《诗经》原文中所使用的韵律也难以在翻译诗歌中完全体现。
③《诗经》原文所能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充沛。经过翻译的诗歌缺乏当时的语境,缺乏“古意”,难完全准确地传达出原诗中的情感和内涵。
④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读《诗经》原文可以更好地将我们带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任何翻译都不能做到的。
【教师点评】
通过对比原诗和名家翻译以及自己尝试翻译,学生可以体会到翻译诗歌与《诗经》原诗的巨大差异,从而对原诗的音韵节奏、情感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原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教学反思
统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收录的四首《诗经》诗歌,篇幅不长,但意蕴丰富。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教师要让学生阅读丰富的拓展材料,以更广阔、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诗经》中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诗经》年代久远,与学生之间有一定距离,如果在解读诗歌时不能还原时代背景、不能提供更丰富的观点,无法拓展学生的思路,无法让学生真正在学的过程中受到《诗经》之美的熏陶。
用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是对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建立在“语言积累”“梳理探究”的基础上。第一课段的核心是诵读咏唱,通过“唱诗会”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不必对学生的歌唱效果过于苛求,而是要在准备过程中指导学生先对诗歌的情感有所感悟,才能唱出真情。第二课段的核心是语言鉴赏和主旨分析。在这一课段,教师要注意两个难点的教学。一是要在赏析诗歌语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比兴手法的概念,体会比兴手法在引发联想、传递情感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二是要针对学生在阅读补充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诗经》篇目主旨解读的多样性。第三课段的核心是本专题的主要任务,以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古诗,通过阅读、分析、迁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翻译古诗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讨论、分析,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名家翻译的《诗经》的特点,翻译时注意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
1.不少名家都翻译过《诗经》,以下是余冠英先生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
2.自《诗经》以后,“蒹葭”成为了后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请你搜集几首与“蒹葭”有关的诗歌,说说在这些诗歌中,蒹葭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选做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成集于公元8世纪末,日本奈良时代末期,被称为“日本《诗经》”。请比较以下两首诗歌,体会《万叶集》和《诗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相似之处。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