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读这句话——(生齐读)。

图片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叫李淑一,湖南长沙长沙第十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他是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生前最亲密的朋友。

图片
1930年,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1932年,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也壮烈牺牲,但是他们都一直藏在李淑一的心里。1957年,李淑一写了一首思念丈夫柳直荀的词,寄给了远在北京的毛泽东。毛泽东心绪难平,彻夜难眠,也写了一首词,回赠给李淑一,我们来,读一读,蝶恋花答李淑一,起。

图片
(出示,生齐读)

师:我失骄杨君失柳,骄杨是指谁?(生:杨开慧)柳就是?(生:柳直荀)泪飞顿作倾盆雨,

图片
(出示文字资料,教师读)杨开慧牺牲以后,她的三个孩子,流落街头,8岁的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靠乞讨和擦皮鞋为生。后来,地下党终于找到了他们,但是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已经下落不明。再后来,毛岸英到苏联上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加入苏联红军,走上战场,参加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斗。战斗胜利后,回国,毛主席又把岸英送到农村,送到工厂,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师: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毛岸英主动请战,走上朝鲜战场,34天后,不幸牺牲。1951年元月二日,有一封电报放在了毛泽东的案头。

图片
出示,指名读,师:同学们自我反思一下,他读的字都对不对?(生:对。)他读的语气对不对啊?这是一封沉甸甸的电报啊。

师示范: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读。(生接读)太快了,你的问题没找到,你读得太快,(师指导,学生再慢慢读,朗读的节奏就把握得很好了。)鼓掌。

师:这是一封沉甸甸的电报。你们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这几十个字的电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写了整整两个小时,又修改了整整一天,才发往北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嗯,这是因为他担心,就是担心毛泽东思念自己的儿子。

生:因为毛岸英是毛主席的爱子。

师:因为毛泽东把毛岸英托付给了彭德怀呀,而现在毛岸英牺牲了,有办法向毛主席交代吗?所以提笔特别困难,对不对?你们还不知道,这封电报到北京之后,我们共和国的总理周恩来,又在自己的手上压了一个多月才送给毛泽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周恩来也怕毛主席看到这个消息后会伤心,然后呢,又没有办法不交给他,因为这件事迟早也会被毛泽东知道,所以他压了一个月后,经过深思熟虑地交给了毛泽东。

师:对,他想找一个好的时机交给毛主席,对不对?

师:你们还不知道这个电报,毛主席看到之后,他又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在自己的心里放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告诉毛岸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毛主席害怕刘思齐得知她丈夫牺牲后和他一样悲伤。

师:担心刘思齐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这样的噩耗,对不对?每个人都想把这个压力来自己承担,都不想伤害到别人。我们还是把目光回到毛泽东看到电报的那个时刻吧。你来读。

图片
出示,指名读,师评价:自我反思,当我们读每一段文字的时候,它是有不同的感觉的,对不对?也有不同的速度,这样的文字我们读的这么快,像开机关枪一样的读完,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希望你能改变,好不好?

师引读,注意语速: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读。(学生再接读。)

师:好,同学们,我们五年级了,五年级的同学学习语文,假如我们进行描写的话,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叫做(板书:细节)越是微小的细节越能够看出这个文章的表达效果,我们来看这个要求,自己拿起笔,找到课文的第四段,就是刚才读这一段默读、圈划,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些细节让你流泪?哪些细节让你觉得表现特别强烈,能够看到这个强烈,好。圈住之后,在旁边写上几个字来批注。

图片
师:谁来分享?

生:在第三段,“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一天、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这些细节词语体现了毛泽东内心的痛苦与悲痛。

师:鼓掌。毛主席这一天吃饭了吗?说话了吗?只有一个动作,毛主席内心还像他的外表这么平静吗?他一定会想到很多,对不对?

生:嗯。他会想到,那一次次分开,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一次怎么会?

生:他会想到,岸英怎么会牺牲呢?

师:毛主席对毛岸英是有亏欠的呀。这孩子一直没有跟他在身边,对不对?跟着妈妈入狱,妈妈死后流浪街头,这些都会一幕幕的出现在毛主席面前呐,对不对?好,现在继续。

生:“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这里是对毛主席的动作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毛主席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牺牲,也能体现他的丧子悲痛。

师:无法相信,毛主席相信毛岸英走了吗?相信不相信?不敢相信,不忍相信,不愿意相信。你刚才说这句话中间有一个词语用的特别好。是哪个词语,一起说,什么叫(生:情不自禁)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还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吗?有些不能控制,叫情不自禁。你们知道吗?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也曾经写过,当时毛主席看到电报时。

他是这样写的:毛主席看到电报后,下意识的想抽烟。当他拿起一支烟放进嘴里时,却又找不到火柴盒儿,火柴盒原本就放在桌子上,毛主席始终看不见。他还在上衣口袋到翻找。可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

师:毛主席第一个念头是要干什么?(生:抽烟)然后去找火柴盒,对不对?这段话的描写,最让我们心碎的动作就是那个动作,什么动作?(生:找)对了,请坐。最让我们心碎的动作就是那个动作呀,毛主席一直在干嘛?找,可是火柴盒就在他跟前,他根本就看不到,这正好印证了那个同学讲的什么。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情不自禁,对不对?就在毛泽东沉浸在丧子之痛的时候,他还要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

师:我们一起来读。五到十自然段,从下面一直到最后。

图片
这些部分写了毛主席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让毛岸英的尸骨回到故乡,魂归故里,还是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段话中间毛主席有两个身份,对不对?第一个身份是什么?一位父亲。第二个身份是什么?一位领袖。好,请你拿起笔来,圈划一下。你从哪里读出一位父亲,又从哪里读出一位领袖,当你把它们放到一起读的时候,你又会有新的体会。

生:第六自然段中“不由自主、扬头望、强忍悲痛、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到毛主席对毛岸英的思念和深深的爱子之心。又从“打消”一词写出了毛主席不但是一个好父亲,还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领导人。第七自然段,毛主席伤心为此落泪,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和一个公平公正的主席,这也说明了什么是大爱无私。

图片
师:来,告诉我。“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扬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悲痛,无限的眷恋,”这都是毛泽东作为一个什么身份的表现?一个父亲的悲痛,对不对?

我再问你,在这一段话中间也有一个词语,是这篇文章里面写的最好的一个词叫什么?和情不自禁一样的特别的,叫什么?(生:不由自主)毛主席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生:不能)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吗?(生:要)好的,这是一位父亲的悲痛,给谁再来汇报。

生:在第七自然段,“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两个问号写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失去儿子的悲痛。

师:这一段中间,也有一个写得最好的词语,有三个字。下意识就是情不自禁,就是身不由己,就是不由自己,对不对?好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父亲的心愿。来,继续。

生:第六自然段,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写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体现出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思想境界。那一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和儿子,还有国家和人民。

师:这是一个领袖的决定,对不对?父亲的悲伤,父亲的心愿,领袖的决定,一直在毛泽东的心里纠结。所以当最后秘书拿到那个电报的时候,上面毛泽东签了字,对不对?因为他是一位——领袖,但是枕巾上是有泪水的,因为他是一位——父亲。

师:同学们,张老师还有更加心碎的故事,想跟你们分享。1976年,毛泽东逝世。1990年,在毛泽东逝世14年之后,中央警卫局有一次收拾毛泽东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小箱子,箱子是毛岸英一件衬衣,一条毛巾,一双袜子,一顶军帽。

图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去世,整整过去了26年。这26年中,毛主席曾经搬过五次家,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个箱子,一位年迈的父亲就这样默默地收藏着对孩子的思念,我想白天的时候,毛主席一定是坚定的坚持可是,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我想毛泽东一定悄悄的打开箱子,取出这些衣物。

图片
大家拿起笔来,我们来想象这些细节。再现毛泽东打开箱子的那一瞬间。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泽东,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的打开了箱子,把里面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抱出来,抹去灰尘,把衣服开开,那一刻,他好像就看到那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毛岸英,想到这,两行泪不禁打湿了眼睛。

师:鼓掌。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泽东,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的打开了箱子,他小心翼翼的捧出岸英的衣物,龟裂的手颤抖着抚摸一遍又一遍,仿佛抚摸岸英的脸庞,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师:这位老人只剩下喃喃自语,只剩下悄悄地抚摸。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泽东,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的打开了箱子,里面赫然出现一件衬衣,一顶军帽,那是毛岸英的,衬衣已经变得很旧,却干净如雪。毛主席用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缓缓地打开衣物。那是一个明亮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和眼泪一起落在衣物上。

生: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泽东,这位老年丧子的老人,悄悄打开箱子,顿时,箱子发出沉闷的声音。打开后,箱子里面装着破旧的一件衬衣、一条毛巾、一双袜子、一顶军帽,这正是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的衣物。毛主席将这些衣物轻轻捧起,用那双布满了茧的手轻轻抚摸着,仿佛岸英正站在他的身前,与他谈话,顿时,一行泪打湿了眼眶。

师:一个孩子,无论他走得多远,走了多久,他永远都在父母的心里。毛岸英的死一定是毛泽东心里无法打开的心结。我们可能会想,他为什么把毛岸英送到战场?有一位民主人士章士钊曾经跟他说:“如果你不把岸英送上朝鲜战场,一切都不会发生。”毛泽东说:“战争来了,我自己有儿子,却不去打仗,让谁的孩子去打仗。”你们还不知道?在此之前,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毛泽东已经失去了五位亲人,毛岸英是第六位,感谢你们用笔还原了一位父亲的寂寞、悲伤,但是张老师仍然还有更加心碎的事情想与你分享。

1951年,当毛泽东看到电报,悄悄的收拾起毛岸英的遗物时,他不会知道,几十年前,他的夫人杨开慧也曾经把对他的思念悄悄藏起来。1927年,毛泽东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杨开慧一个人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一去不回,杨开慧只好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信件,藏在老家房屋的小缝里面,里面有这样一段诗句(出示)“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何日复重逢。”杨开慧和毛泽东再也没有重逢。1982年,在杨开慧牺牲52年,毛泽东逝世六年之后,湖南省翻修杨家老宅的时候,才在砖缝里偶然发现了这些信件,它才得以重见天日。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默默地燃烧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信件吧,这些衣物吧,

图片
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就是这样被岁月悄悄地掩盖。在我们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背后,他们悄悄隐藏,静静等待。有时候张老师想,这些信件和衣物是何其不幸,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让它们的主人细细品读,这些信件和衣物,又是何其有幸呢?它让今天的我们穿越这么远的时空,还能感受到一代伟人撕心裂肺的疼痛、和伟大的坚强。

图片
1959年,岸英牺牲9年,杨开慧牺牲29年之后,毛泽东独自回到家乡。他写了一首著名的《到韶山》。

图片
同学们,到韶山不是回韶山。这是毛泽东在刻意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图片
师: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两个字,毛泽东写的有多豪迈,当时的心理就有多痛。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个敢字,把所有的风云一笔带过。今天。我们走进一位父亲。一位妻子,一个伟大的家庭,他们悲壮的付出和深沉的爱。你们懂了吗?如果我们懂,我们就会知道新中国这三个字有多重。下课。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7353.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3月 12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13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