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月是故乡明》。语文学得好的孩子,一读题目就能读出个味道来,谁来读一读?
生:月是故乡明
生:月是故乡明
师:语速放慢,更有味道。
生:月是故乡明
师:你看他的心中有感觉。他说“月 是故乡明”。
生:月是故乡明。
师:一起读。
生:月是故乡明。
师:课前布置了预习,要大家熟读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讲,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文章确实不难读,也不难懂。考考各位。谁来读一读?先读第一组。
图片
生: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诗兴萌动 晶莹澄澈
师:真好。尤其是 “诗兴萌动 晶莹澄澈”也都念得非常准。读词的时候,词与词之间保持一定的停顿,词语读得更清晰。我们来读一读这后边的两个来。
生: 诗兴萌动 晶莹澄澈
师:下一组
生:一轮当空 月光闪耀 上下空蒙 一碧数顷 荷塘月色
师:也读得非常不错。词语有感觉,词语有温度,读词语也不是一般的读法。我想问问男孩,你读词语的时候,读的那么好听,你有什么秘诀?当你读着“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你读得这些词的时候,你脑中在想什么?
生:读的时候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感。
师:你看,这叫会读。
生:我可以详细的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就是一轮明月从碧波万顷的湖中缓缓升起,月光闪耀。
师:脑中有画面,口中有词语,词语就变得有温度,有感觉。来,我们一起来读。
图片
师:如果你课前真的好好地读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这两组词语其实是课文中的两处月色,找得到吗?第一组词语是哪一处的月色?
生:第一处的词语是他在小时候在家乡的月色。
师:第二组词语是哪里的月色?
生:是他现在住的燕园胜地的良辰美景。
师:燕园胜地,是北京大学的朗润园里边的月色。还回到这两组月色当中去,我们发现原来作者写的是两处月色来,读。
图片
师:真会读,不仅词语读得好,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也是读得活色神香。这两处正是课文中作者写到的,我真真切切地,用眼睛看到的美丽的月亮。师板书:眼中月
师:当然,课文不止写到了眼睛里看到的月亮。在课文里边,作者还引用了许许多多的诗词来讲述诗词当中的月亮。现在快速的捧起课文,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引用了哪些诗词中的月亮。找到一处,举手就说。
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生:山高月小,三潭映月。
师:哇,了不起啊。知道我们古代的诗歌,不止有 5 个字的,有 7 个字的,也有 4 个字的,就像诗经里边的一样。所以这里有两处,一处是山高月小,一处是三潭映月。第4 处的诗词中的月亮在哪里?
生:月是故乡明。
师:既在文中有,也是这篇文章的题目。这本身就是一句诗。一起读。
师:是的,你看,原来月亮不止在我的眼中,也在中国的诗词当中,一起来领略流传千古的月亮。预备,读。
图片
生:月是故乡明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不止写眼中之月,也写诗中之月。师板书:诗中月。领略了流传千古的诗中之月,作者说我不止写到眼中之乐,我还不止写到诗中之乐,我甚至还要写到其他地方的月亮。尤其是我游历过将近30个国家,那些月亮可美了,你能找到吗?
生: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
师:按照顺序来,我们都能读吗?能。把课文纸捧起来,仍然是边读,脑中边有这样的景象,有些你见过,有些你没见过可以通过想象。
图片
生: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师:这些月亮嵌在非常美的景中。这种景,既有什么景?
生:既有下面的景色和……
师:下面的景色,什么景?比如。
生:湖景。
生:山景。
师:哪个山?
生:巍峨雄奇的高山。
生:海景
生:漠景。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
师:沙漠之景,较准确。既有山景,也有海景,既有沙漠之景,也有湖景。这些景色美不美?美。这些景色当中的月亮美不美?如果我看到了眼中月,我写到了诗中月。作者说,其实我不止如此,还写到了哪里的月亮?一起说。地方月。你看你们五年级的孩子水平高。师板书:景中月
月是故乡明
师:在《月是故乡明》中,我们通过朗读就可以发现,作者写到了眼中月,也引用到了诗中月,更描绘到了景中月。老师把这些月亮都放在一起。请看大屏幕。第一行是眼中月,第二个段落是诗中月,后边的就是景中月。这些月亮都放在一起,山水之间,天地之间都是月亮,这个月亮的清辉照耀了所有的地方。这是作者描绘给我们看的,他说眼中乐,诗中乐,景中乐,都是在讲山水之间的月,我们真可以说是山水有月,师板书:山水有月明。现在我们把这些月亮都找出来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月亮当中有家乡的月亮,也有他乡的月亮。快速的看一看哪些是他乡的月亮。
图片
生:第二段就是景中月是他乡的月亮。
生:最后一段眼中之月也是他乡的月亮。
生:第三段它是家乡的月亮。
师:我说的是他乡的月亮,家乡的月亮是第三段。还有哪些是他乡的月亮?
生:还有第一自然段诗中月。
师:第一行当中的诗中月是他乡的月亮。第二段当中的 30 几个国家的月亮是他乡的月亮。还有我自己现在住的燕园,也是他乡的月亮。只有第三段是故乡的月亮。我们把这些他乡的月亮都圈画出来,我们来看看这些他乡的月亮。我们先看到第一行都是诗中的月亮。我们来看看诗中月的第一句是什么?月是故乡明。故乡月亮,到底漂不漂亮?我们来看看。
图片
师:“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甚杜甫的诗,这首诗的名字叫月夜忆舍弟。说的是杜甫那时候正经历安史之乱,远离故乡,颠沛流离,于是在月亮底下想起了自己的舍弟,亲人之间已经分离,又远离故乡,又颠沛流离。所以,他说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颠沛流离,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月亮,这样的感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月亮?
生:有丝毫的孤独。
师:是孤独之月。你说。
生:非常思念家乡。
师:有思念的月亮。
生:很凄凉。。
师:凄凉的月亮。
生:清冷的月亮。
师:你多会用词。是清冷的,是孤独的,是凄凉的月亮。这是杜甫笔下的月亮。这样的月亮,我们一起读。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诗中之月,不止有杜甫的,还有宋代的著名大诗人苏轼的。苏轼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预备读。
生: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师:这是《后赤壁赋》当中的月亮。课文中还写到苏轼的《赤壁赋》当中的月亮,读
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你看,这都是苏轼笔下的月亮,也是诗中之月。想象一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想象一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都是天上的星宿。再联系着《赤壁赋》,赤壁之战发生在哪里?发生在长江的两岸。所以这里的“水落石出”的“水”不是一般的水,是长江的水。你想到长江,想到星宿。如果要你用这样的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这样的月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什么样的月色?
生:宏伟
生:壮丽
师:长江之上,星宿之间,当然是壮丽。
生:壮观
生:雄壮
师:就是这样雄伟,这样壮丽的月色,我们也领略到了,比如,预备读。
生: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你看,这个月色也并不逊色。当然,诗中月除了这 3 处,还剩 1 个什么?不要把它忘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当中的月亮。怎么描述的?读。
生:月光映潭,分塔为三。
师:你是杭州人?你了解“三潭印月”吗?“三潭印月”最被人称道的,人家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三潭印月”的什么东西?
生:我记得好像是他们“三潭印月”,有 3 个塔,中间的小孔,中秋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碎碎的小月亮。
生:嗯,在中秋节的时候,它里面以前是会点蜡烛的。
师:点上蜡烛之后,有月光照映着这个孔,当中又辉映出月亮。有真的月亮,有假的月亮,有水中的月亮,有天上的月亮。请你猜一猜,三潭映月,中秋之夜大概有多少个月亮?你猜
生:18 个
师:我告诉你,远远不止。
生:我猜 28 个。
师:已经不可想象了。
生:36 个。
师:那就过了。我告诉你,加上空中的那个月亮,三潭映月,可以显示出 32 个月亮。这样的月色,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不是宏伟,也不是清冷,来,你说。
师:不可计数
师:那是说数量的吗?什么样的词去描绘这样的一处夜景。
生:令人叹为观止。
师:又清冷,又孤独,又宏伟,又壮丽,也有叹为观止。来读读杜甫笔下清冷孤独的月。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读读苏轼笔下宏伟壮丽的月亮。
生: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再来读读西湖第一圣境三潭映月,令人叹为观止的月亮。
生:月光映潭,分塔为三。
师:再来看看他乡的月亮,当中不止有诗中之月,还有我到过的 30 个国家当中看到的月亮,以及我最后住的燕园——朗润园看到的月亮,快速的自己读一读,书声朗朗地自己读。
图片
师:他乡之月,除了诗中之月,那种清冷孤独,那种宏伟壮丽,叹为观止。像我到过的30 多个国家,像我住着的燕园,那里的月亮美不美?哪些词汇一看就知道,那里的月亮非常美。比如。
生:美妙的无与伦比。
师:你看多会解释词语,把词语打开来,分别组词美妙的无与伦比,这叫美妙绝伦。再说。
生:我还有补充,绝伦是代表独一无二,所以说就是美丽,十分的美妙,但是它也是独一无二的。
师:美的独一无二。
生:风光旖旎
生:碧波万顷
生:无边无垠。
生:巍峨雄起。
师:再来看第二处,我在燕园看到的月色,这样的月色,也可以用以两个书中的词语来说这个地方的月亮真是美。什么词?
生:一碧数顷
生:赏月圣地
生:一轮当空
生:上下空蒙
月是故乡明
图片
师:这些月色真可以称得上是?美妙绝伦。美,美的无与伦比,美的美妙绝伦。美的是赏月圣地,美的都可以称得上是奇景。这些都不是我故乡的月亮,都是别的地方的月亮。这些月亮比起我故乡的月亮,哪里的月亮更美啊?呦,你看他乡的月亮,似乎更美一些,美得都可以称得上美妙绝伦,独一无二。所以我们来看这些“景中之月,诗中之月”。我们发现似乎在说他乡月亮比故乡的月亮似乎要明。板书:他乡月更明。请你再细读这 2 处,他在写到景中之月和眼中之月的时候,他在写到这些月亮的美妙绝伦,说这些月亮是赏月圣地的时候,文字当中还有那么一点不情愿。谁能发现?快速的读一读。我其实是不大愿意,我其实是知道他乡月更明,但是我就是不愿意承认。你能发现吗?
生: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
师:按照我们的看法,这些月亮不用说“应该说”,这些月亮就是“美妙绝伦的”。但是他不这么写。他说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好像感觉有点不情愿。
生:真不能不说是赏月圣地。
图片
师:原本就是说“荷香远溢,宿鸟幽鸣”那就是“赏月圣地”,作者却说“不能不说”。我服是服的。你这里的月亮确实漂亮,但是我心里不太服气。为什么这些月亮那么美,都不愿意承认?
生:因为作者思念家乡
生:因为他思念家乡,所以认为他故乡的月亮是永远是最美的。
师:故乡的月亮永远是最美的。作者怎么说的?自己读自己的。
图片
生读。
师:五年级的孩子不只会读,而且能够从这些读的句子当中,抓住一些词汇来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月亮的那种真切汹涌的情感。你找到这些词吗?
生: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生:我永远忘不了你。
生: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师:我请你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处的月亮,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月亮真是感情不一般。
生: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师:你不只是在学课文,你是真正走进作者的心里去了,太厉害了,这叫会学。你从第二处哪些字眼上感受到?
生: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师:许许多多的良辰美景,许许多多的景色,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刚才说的美妙绝伦。但是我爱吗?我想看吗?因为我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你走进作者心里去了吗?如果真走近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你读最后一句。
生: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师:走进心里去了,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在作者的心里,不管他乡的月亮有多美,有多么好的东西,但是依然是故乡更好。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课题月是故乡明。师板书:月是故乡明
师:故乡的月亮到底有什么神奇?有什么玄妙?明明我们知道,它既没有山的衬托,水也只不过是几个苇坑而已,故乡月亮到底有什么好?课文中写到故乡月亮的是哪几个自然光?快速的读一读课文的3,4两个自然段,看看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让我念念不忘?到底有什么魅力?抓紧时间,边读边批注几个关键词在旁边。
师:来听听看故乡到底有什么魅力。你批注的关键词是?
生:景色非常美丽。
师:景美是故乡之所以让我念念不忘的原因。但是我想问,景美,你美得过非洲的大沙漠,无边无垠的,还有那些碧波万顷的大海吗?魅力在哪里?
生: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而说明作者就在那边玩,都不想回家了。
师:所以你批注的关键词是什么魅力?
生:作者非常喜欢月亮。
师:喜欢月亮而已吗?这些事都是他的?
生:我觉得作者并不是喜欢自己故乡的月亮,而是怀念自己的童年。
师:并不是不喜欢故乡的月亮,这不能。但是你似乎已经明白了,为什么特别喜欢故乡的月亮?
生:作者不仅喜欢故乡的月亮,还很怀念童年的乐趣。
师:写的都是童年的乐事。还有吗?
生:第三次自然,他都写到作者经常会在月亮,在他故乡的月亮下面玩耍。他喜欢月亮,也在回忆他童年时的乐视。
师: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故乡的月亮,没有非常漂亮的海山来做衬托,没有非常漂亮的沙漠来做衬托,更没有荷塘月色,但是有些东西在衬托着我故乡的月亮。什么事?是他的童年在支撑着,在注解着他眼前的月亮。所以他对家乡的月亮特别怀念。其实是在怀念什么?
生:怀念家乡,怀念童年。
师:他说月是故乡明,是因为月亮没有山,水,也只是几个大苇坑,关键是有那些美好的回忆。对。不止如此,季羡林在很多文章当中都写到,只要一跟他的家乡沾上边,这个事物就不一样。快速的读一读这两段文字,他写到的其他的景。这两段当中,特别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图片
生:是季羡林的一条老狗。最后一句话。”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狗,却揪住了我的心一揪。70 年。“
生:第一段的“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师:花也好,狗也好,海棠也好,其实说的都不只是狗,不只是海棠,不只是叶子,不只是花。是什么?
生:他家乡的童年。
月是故乡明
图片
师:他所说的月是故乡明,不是用眼睛看的,也不相信诗里写的,更不是这些景象能够迷惑他,他的心中,永远怀着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判断哪里的月亮更圆更美的,不是眼睛看的,是什么?心。谁的心?作者的心。师板书:心 。眼中月,诗中月,景中月,都不是我认为最美的月亮。因为我认为最美的月亮在哪里?在心里。我说你们真正走进了季羡林的心里。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的原文当中,它就有这样的句子: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图片
师:请你也轻轻地读一读,都懂了吗?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各位,你思过乡吗?居然有人点头。我估计很多人都没离开过家乡,但是各位,我们会有旅行,短期之间离开了家,还比如到哪一个亲戚家里去,也会在短期之间离开家,你可能会怀念,比如家里的饭菜,或者会怀念。
生:家里的宠物。
生:怀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就尝试着来回忆一下离家当时的感受。我想起我的宠物,我想起我的家人,我想起家里的饭菜。尝试着回忆当时的感受,也写一段追忆,一点惆怅,一段留恋,一丝惋惜。写一幕场景,或者写一种事。来,把作业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亮一亮自己的月事故乡明。
图片
师:好,各位。最难停下的是手中的笔,因为乡愁在那里流淌,但是今天不能不停下来。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月是故乡明》。
生:我已离乡多年,一想起故乡,便会想起这一幕:走在故乡的小石桥上,抓一把野花,弄成花环,戴在自己的头上。在杭州,有一座著名大官桥,可我认为大官桥,永远比不上我那故乡的小石桥,虽然我可能再也走不上小石桥了。
生:杜甫曾说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一年,我外出旅游的时候,无意看到了一条小河,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那条弯弯的小河。他奔流不息,一直流淌到我的心里。那应该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却比不过妈妈为我烧的那一桌普普通通的饭菜。无论什么事物,什么美景,都比不过我的家乡。
师:家乡的河,家人的饭菜,是他心中的月事故乡明。两位同学还很了不起的是,每每写到家乡都以,比如他写家乡的桥就跟什么桥做比较,他写到家乡的河是以他看到的那条小河来进行什么比较。一比较,月是故乡明。来。
生:我从小离开 2 组的家,来到麦小区时,有对 2 组的怀念。在我心中,家是与伙伴结伴而行的背影。在月光之下,怀念起朋友,却找不见那面容。心中放不下的挂念伴着月光,儿时田野上奔跑的身影,大多化成了记忆深处的泡影。可每从成就的记忆中翻出那画面,便不忍一遍又一遍回忆着。
师:我从你这个不忍一遍又一遍的回忆当中,能够感受到你每回忆一遍,心里就觉得很怀念,心里就痛,太厉害了。来,我们继续听你的月事故乡明。
生:前段时间,我去旅行,在外地住了一个多星期。那里有山有水,有鱼有肉,景色更是美不胜收。那里的月亮更是美妙绝伦的。可一见到那里的月亮,我想到的却是家里阳台上的小月亮。阳台上的月亮虽然没有外地的圆,外地的名,但他在我心中,我永远忘不掉它。
生:我去了美国,平常不易吃到的汉堡却成了主食。吃着吃着,不知为何,那汉堡吃久了,我竟也厌烦。我又突然想起妈妈烧的一桌子饭,爸爸烧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奶奶烧得立下饭。这一切都令我怀念不已。
师:汉堡可能会吃厌,但什么东西吃不厌?
生:爸爸妈妈烧的饭。
生:乡愁是一杯酒,有时愁苦,而有时醇香。我以前和父母去了一次日本,当我在飞机上时,我就开始思念家乡。我思念家乡的荷花,亭亭玉立,在微风下摇曳。我思念家乡的城隍山,还有它幽静小道上稀少的游人。我思念家乡的诗风龙井,淡淡的清苦,透出一丝甘甜。
师:嗯,家乡的一景一物都在你的心里。就像你说的,乡愁是一杯酒。
生:记得一次在北京,那时天色将晚,我走在热闹的南罗古巷中,太阳从山上落了下去。当我趴在窗边看到月亮升起时,我心中的回忆忽然被勾了起来。我想到了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想到了大运河里的月。虽说我面前车水马容,热闹非凡。京城里的月亮当然美,但我还是喜欢杭州城的月亮,因为它带着我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喜欢杭州城的月亮,这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孩子们,不只是你们,也不只是季羡林。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人都对月亮有过吟咏。比如李白静夜思里写。
图片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我们现在知道,在中国人的心里,月亮就不只是月亮。月亮是什么?
生:月亮是故乡。
生:乡愁。
生:是回忆。
生:是思念。
生:是童年。
师:月亮是思念,是童年,是回忆,是乡愁。所以中国人都说
生:月是故乡明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作者笔下写到的眼中月,诗中月,景中月
师:我们知道,虽然山水有月明,但是事实上讲,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乡的月更明亮。然而,比起我的故乡,有了心的参与,我们烙印在心中、眼中、脑中的一定是月是故乡明。下课。
图片
我再花几分钟和大家交流我对教学包括这篇文本的一些思考。季羡林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涓涓如流水一般,而且非常的恬静,非常的恬淡。像季羡林这样的《月是故乡明》,我今天尝试着带领着孩子经过三重的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我们眼中、诗中、景中之月,也就是现实的境界。踏踏实实的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来感受那个月亮,来领略那个月亮。这些文字当中所描绘的正是季羡林认为最美的月亮。不管是他乡之月,还是故乡之月,都是最美的月亮。
第二个层次是试图在这些描绘当中剥离出作者写作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他在描绘这些山水明月之间,为了更加鲜明地表述出月是故乡明,他还用了他乡的月亮来做凭借,做支撑、做支架来做对比。如果没有他乡月亮之美,无法感受到故乡月亮之美如果没有他乡月亮那样无与伦比的美,我人们也感受不到。故乡的月亮,那些在没有山的衬托,水也只是几个大伟塘的衬托之下的月亮,到底有多美。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走过了山水有月明,他乡月更明,最后到月是故乡明。
第三个境界,是想把越是故乡民的价值和意义最大化。在季羡林的这篇文章当中,月是故乡明其实不只是季羡林内心的想法,是所有离乡的游子,尤其是中国人都会有的想法。所以,从文字的眼中月,诗中月,景中月,到文学的山水有月明,他乡月更明。月是故乡明。再到文化的月亮,不只是月亮,而是思乡,而是怀念,而是童年。因为在中国,月亮真的不只是月亮。
除了这样,文字、文学和文化的三重境界。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当中,还试图探索审美的三重境界,大家不妨可以琢磨琢磨。在我整今天整个课堂的推进过程当中,我走过的、带领孩子们走过的审美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试图找出文中的那些美。第二重境界,美不仅要能发现,而要能鉴赏,能说得出美在哪里。
当然,第三重境界也是美学的最高境界。用一句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今天的这篇文章当中也好,季羡林写的当中也好,还是中国的诗词当中也好,一定渗透着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这种美学原则。那个时候,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深情,什么是凝望,都不是用眼睛、用鼻子这些五官可以体会,而是用心来感受和体会。当我们孩子们理解了,原来变成了一个符号,原来最终的是心中之乐。我想这篇文章作为一篇散文的核心力量也就实现了。谢谢大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