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重重挑战,破解大单元之“结”——六下第四单元学习历程与反思

构思这篇文章时,我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与理性设计思考并存。记录与反思学生的学习历程,不仅能让我捕捉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智慧,同时也能让我重构对本单元学习设计的理解。本单元的学习经历着重重挑战,我们也正是在不断翻越学习挑战的高山中,迈向深度学习。
通读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主题
挑战之一在于梳理和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表达的比较委婉含蓄,需要结合课文和阅读材料进行进一步发现。导语页上印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用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呢?学生通读本单元学习材料后,我询问学生,通过文天祥的这句话,想想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英雄故事、革命情怀、热爱祖国…….学生的思考都和主题内容有一定关系,但就是没有点透,也不聚焦。我接着引导学生,文天祥的这两句诗歌想要表达什么?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文天祥想要表达自己忠心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两句话要放在导语页呢?”学生自然能想到这两句话代表的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信念。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三撰写我的心愿,我们方能确定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和信念。
找寻学生学习起点,关注学生学习需要
明确了学习主题,第二个挑战来了。理想和信念,这一学习主题和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距离有点遥远,学生的理想、志向尚处于萌芽阶段。加之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自我中心突出,对于个人之志与国家、社会命运的关联更是少之又少了。但这些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起点,纵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学生在中高段学习了不少与爱国有关的主题,并且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了更进一步把握学情,学生进行了单元整体预学,将学习的初步思考、成果和疑惑汇集到预学单上,我们先来看看学生梳理的预学成果: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课文的基本流程,关键问题的梳理都比较准备。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够结合学习目标,在初读课文时就已经对主人公的人物品质进行解读和梳理了。人物品质和单元主题又有什么关系呢?理解人物品质和完成“心愿”习作又如何结合呢?我的疑问和学生提出的学习挑战与困难不谋而合:为什么爱国情怀的主题要寻找人物形象和人物品质?课文的学习内容和习作之间好像没有关系。习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如何在习作中写出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体会人物志向和阅读分享会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的这一系列问题,正是需要在学习本单元中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困难和挑战,怎样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和课文、习作的关联,搭建本单元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呢?换句话说,如何使用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来帮助学生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呢?这正是本单元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的第三个挑战。
细致解读单元文本,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仔细阅读本单元所有的学习材料,不仅能找到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何叫做“奋斗的历程”的答案;同时还能发现本单元学习材料多样丰富的文体,找寻阅读和习作表达之间的关联。本单元的学习材料的编排有一条时间线索。《古诗三首》都是咏物诗,三位诗人以物来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志向;而《十六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七则阅读材料的编排顺序,正是中国人民和中共共产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从新文化运动、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这条线索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共共产党为了美好生活的追求奋斗的历程。找到这条时间线索,就能建立阅读材料、课文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就能把综合实践活动放在何时的位置开展活动。
如何建立阅读和习作之间的联结呢?与其说是在找寻联结,不如说是发掘本单元学习的人文价值。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的英雄人物,无不都是将自己的志向和国家命运、人民安危相连。志存高远正是此意。习作要求中,也给到了学生我与家庭、我与社会的维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那就是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明确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围绕“奋斗的历程”展这一核心任务,我们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了整合,分解了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品先贤之志”,学生在学习了三首咏物诗之后,搜集了自己喜欢的咏物诗,并以书法作品展的方式进行了呈现。子任务二“悟民族之魂”,整合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阅读材料,借助阅读分享会的形式体会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同时制作红色小诗集。子任务三“书吾辈之志”,撰写习作我的心愿。不难发现,这条学习线索从纵向时间线上从古至今,从横向关联是从社会到让人再到我自己。学习这些阅读材料,体会人物品质,正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受民族英雄品质感召,在理想的启蒙阶段埋下一粒种子,找到自己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情。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历程,我恍然发现大单元教学,正是在找寻突破学习挑战的钥匙。每进行一个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后,反思非常有必要。回首这个单元的重重挑战,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是否有可依据的思考路径可循呢?似乎是有的。破解本单元诸多学习挑战,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求,在细读文本中,构建学习活动展开的逻辑。教师备课的起点,正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困惑和挑战。目前,学生正在进行子任务三的完成,我们也将在习作完成后,进行系统的班级布展,将学生学习的成果表现出来,展示出来,真正获得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意义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教学听课反思

2024-3-16 21:15:57

教学反思

历险与成长——王崧舟 执教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2024-8-17 11:28: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