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逐字稿

    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平常的故事不一样,它是个文言文故事。(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同学们听明白了哪些故事内容?
       (生答)
       师:你是怎么听懂这个文言文故事的?
  生:我是根据老师讲故事时候的表情、动作猜测出来的。
        生: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师:大家掌握的学习方法还真不少。这节课就让我们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子,来发现更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吧!
  评析:将比较难懂的文言文演绎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作为课前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受中,唤醒已有知识和经验,减轻了对文言文的畏惧感。

                                      板块一
         1.梳理经验,明方法
  师:大家想不想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要想讲好故事,就需要先把文言文读好。你有什么读文言文的好方法?
        生: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己练习读,读得差不多的时候,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
  生:可以借助注释,了解难懂的字的意思,再读的时候,就容易读通顺了。
  师:同学们的金点子还真不少。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读课文。
       (生读)
         2.检查初读,晓节奏
        师:这几处是比较难读的地方,谁愿意带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生读)

        难读的词:
               王戎 诸小儿 多子折枝 信然
       难读的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朗读文言文的时候,节奏不好把握。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生:我是边读边想,猜测它的意思,然后按照意思读出节奏。
  生:我读的时候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一个分隔号,提醒自己要适当停顿。
  生: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句子,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寻找最合适的读法。
  师:同学们不仅能独立学习,还能合作学习,真为大家感到高兴。请同桌互相听读。
         (生互相听读)
评析:顺学而教,不断分享和提升学习方法。

                              板块二

      1.自读自悟,解难点。
  师:要想把故事讲得声情并茂,还必须弄明白每句话的具体意思。怎样才能把每句话的意思都弄明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思考后与大家分享。
(生默读,交流分享)
  生:我看注释,发现有些词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有差别。比如“尝”字,在“尝与诸小儿游”中,不是品尝的意思,而是曾经的意思。师:注意古今差异,这个同学的提醒尤为重要。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词句需要我们注意。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竞走取之”的“竞走”。我最初想,“竞走”不是一项体育运动吗?摘个李子不至于开展一次竞赛吧? 带着疑惑我看了注释,原来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
  师:他说得很有趣。他在学习中有了疑惑,就想办法去解决,这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这里“走”的意思不是走路,而是跑。大家想想,还有哪些词句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生:“走马观花”“东奔西走”“飞沙走石”这些成语中“走”也是跑的意思。
  师:能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条妙计。
  生:我也发现一个差别,课文中有三个“之”,它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不相同。
  师:真是火眼金睛啊! 大家讨论一下,三个“之”都在哪些句子里?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诸儿竞走取之”, 联系上下文来看,这个“之”是指道旁的李子。
  生:“人问之”,这个“之”是指王戎,因为前边说“唯戎不动”,正是他不动,所以才问他。
  生:“取之,信然”,这个“之”,应该是李子,就是拿来尝尝。
  师:这个“之”字啊,是隐藏在文言文里的“孙悟空”,只有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同学,才能发现它的真正意思。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大家还会经常遇到它,一定要多读多思啊。
  生:老师,我也有发现,可以用组词法来解释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尝与诸小儿游”的“游”,我可以组词“游玩”“游戏”。
  师:你真聪明! 先组词,再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意思,这也是准确理解的一种方法。
  评析:引领发现,赋予儿童发现的动力,去发现古今理解的差异,去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去发现学以致用的妙趣,文言文学习和理解便一步步由“梗阻”走向“顺畅”,学习氛围也一步步轻松愉悦起来。

        2.实践应用,释句段。
  师:请大家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选取文言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试着用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来练习说一说吧。
(依序逐句指导练说)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小孩一起到外面玩耍。
  师:说得很完整,你从哪里发现是“几个小孩”?
  生:“诸小儿”,“诸”和我们现在说的“诸位”意思相近,说明人多。后面的“诸儿竞走取之”,也说明人不少, 不然的话也不会争着跑去采摘李子了。
  师:能够联系全文的语言情境进行思考,很了不起。
  生:小伙伴们看到路旁的李子树上硕果累累,几乎压断了枝条,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师:嗯,老师头脑中仿佛出现了当时的画面。请问,你是怎么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的?
  生:我先看了书上的插图,李子压弯了枝条;我又从后面王戎说是苦李来推测,有人尝过是苦的,就不会再采摘,所以树上的李子自然会留下很多。
  师:回顾全文,你的推断就多了几层依据,真是大智慧啊。第3句,谁来说?
  生:有人问王戎,王戎回答——“李树在路旁边竟然还能有这么多李子,它一定是苦李。”
  师:文言文意思基本讲清楚了,但好像还缺点什么。谁来完善一下?
  生:有小伙伴问王戎——“王戎啊,你咋不去跟大家一起采摘李子啊?”王戎笑了笑,回答道:“你看,这李子树长在大路边,本应该被路过的人摘光果实。现在树上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它一定是苦李子啊。”师:从他讲的内容中,是否有人发现了新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生:把省略掉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说给大家听的时候才是完整的。
  师:有些时候,也需要把顺序重新调整一下呢。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听。(生说)如果把这四句连起来,你一定会把这个故事讲得声情并茂的, 大家先练一练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引领学生学会关联,关联生活,关联插图,关联全文情节,关联故事逻辑……在关联中形成了新的“知识链”,儿童对文言文的理解由生涩变得鲜活,由拘束变得自由。


                                  板块三

         1.形神兼备,讲故事
        (生练说后讲故事)
  师:49个字的文言文,经过大家的讲述,便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想象出这么多情节来,古文真是博大精深啊!同学们可以在脑海中演一演这个小故事,并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生练背诵)
        2.拓展延伸,增见解
  师:同学们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也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一定对王戎有深刻的印象。此时此刻,你对王戎有怎样的认识呢?
  生:王戎有聪明才智,他后来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也与他自幼聪慧有很大的关系吧。
  生:王戎是个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人,他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是出自《世说新语》,相信大家读了,会对王戎有新的认识。
         (出示《王戎卖李》)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师:请大家用从本课中学到的方法,用白话文把这个故事讲一讲。你对王戎有什么新的认识,也可以与大家分享。
      (生讲述,分享)

      师:本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世说新语》,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7694.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5日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26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