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有》
一、科学思考,神奇预言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35年以后,你大概50岁左右了,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会有大量的高新科技产品。
生:我们可能会到月球上生活。
师: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早在35年以前,就预言了2019年的生活:“计算机设备走进寻常人家,人们的生活将无法离开它。”“技术将会引起教育变革,孩子们在家就可以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我们将会进入太空生活,大规模登上月球,采矿、建工厂。”
(屏显预言,学生惊叹不已。)
师:读完预言,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些预言很快就会实现了,对人类进入太空生活有点惊讶。
师:是的。他的预言大多已经变为现实,只有“进入太空生活”有待我们的科技发展去实现。科学预测未来,需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他的科普文章《恐龙无处不有》中探究科学思维的奥秘,学习科学思考的方法。
二、科学思维,花开两支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初看课题,你觉得这篇短文会写什么内容?
生:我觉得会写恐龙在世界上到处都有。
生:恐龙生活的范围非常广泛。
师:我们一起到文中看看是否和你预想的一样。
(生快速默读课文。)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恐龙在世界各个大陆都有发现,从而说明板块运动学说的正确性。
师:你的概括抓住了关键内容。接下来老师把这两方面具体提炼一下。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屏显。)
【甲】恐龙
恐龙是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
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小盗龙可能还不到4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
【乙】恐龙无处不有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1986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在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可是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南极大陆上去的呢?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地球在“泛大陆”时仅由一块陆地构成,经过多次分裂为现在的七大洲。南极恐龙化石成为支持地壳运动理论的有力证据。
(男女生分别读小短文。)
生:它们要说明的内容不一样。第一篇说明恐龙是什么,第二篇是通过恐龙的迁徙说明大陆漂移学说。
师:是的,第一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恐龙,第二篇说明的是一个科学原理,属于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三、科学推理,思维魅力
师:文章要说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
(生无人回答,陷入思考。)
师:没关系,老师教给同学们用筛选关键信息的方法来读懂事理说明文。方法一,筛选引起思考的设问句。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突出重点、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生从课文中筛选设问句。)
师:大家选好了吗?接下来,请同桌之间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演读设问句,要读出疑惑的语气。
(生读。)
师:生物学家是怎样解开谜团的呢?我们一起来试着还原这个思维过程。
(屏显。)
思维链接力
1986年研究专家在南极洲大陆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而且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说明( )
恐龙如何能够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也就是说,恐龙 ( )(能/不能)在南极地区生存。
因为 ( )
因为( )
……
但是,南极确实发现了恐龙化石。
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答案是 ( )
(生同桌合作,尝试填补思维链条。)
师:下面,哪一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生:1986年研究专家在南极洲大陆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而且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生:这说明恐龙无处不有。
生:恐龙如何能够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生:也就是说,恐龙不能在南极地区生存。
生:因为恐龙喜欢生活在舒适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生:因为恐龙不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
生:但是,南极确实发现了恐龙化石。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生: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师:你们已经在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推理。科学思考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让我们把南极大陆上发现恐龙化石和“板块构造”之间建立起联系。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为另一个领域的科学假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你能从文章中筛选出阐述这个结论的议论句吗?
生:“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师:这位同学筛选出了关键位置的议论句。
生:“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师:你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文章开头的议论句是本文要说明的科学原理;结尾的议论句是对这一原理的有力支撑。这两个议论句,帮助我们看清了文章说明的科学原理。这是老师要教给同学们筛选关键信息的第二种方法,筛选阐述事理的议论句。现在,谁能说说本文要说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生: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师:具体是哪两个科学领域?
生:生物学,地质学。
师:看得出你已经理解了文章说明的内容。由科学现象出发,进而阐述其蕴含的科学原理,这种认识事理的顺序是什么顺序?
生:逻辑顺序。
师:本文以逻辑顺序为主,还兼用了其他的说明顺序吗?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生:还有时间顺序,比如“2.25亿年前”“大约在两亿年前”“大约在5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以前”等等。
师:你的判断不但准确,而且有理有据。请同学们关注两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说说你有什么大胆的推断。
(屏显。)
句子1:大约在2.25亿年前,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
句子2: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
生:我觉得这有力地说明了恐龙无处不有。因为在2.25亿年前,早期恐龙出现,在大约5000万年前,泛大陆分离形成七大洲,可以看出恐龙本来是在一块大陆上的,最后又分裂成七大洲。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也就是说恐龙最早是在整块泛大陆上,之后才随着各大陆漂移到世界各地,甚至到了南极。结合课文内容,请一位同学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讲解为什么会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
(师提供教具:蓝色卡纸表示地球,不同颜色及名称的七大洲卡纸,绿色小恐龙。一生边移动七大洲边讲解。)
生:很久以前,所有的大陆都是在一起的,我们把它称为“泛大陆”,现在泛大陆所处的位置非常特别,它大部分地区都在温带和热带地区,非常适宜恐龙生长繁衍,于是在泛大陆上出现了很多恐龙。恐龙生长繁衍的能力非常强,只用了0.25亿年时间就遍布世界各地,在整个泛大陆上都能发现恐龙的身影。随着时间推移,泛大陆逐渐分成四个部分,而南极洲的恐龙比其他大陆上同胞的命运要悲惨些,南极大陆向南漂移到寒冷的极地地区,那里的气候逐渐变得寒冷而干燥,使得那里的恐龙不断消失,最终灭绝,所以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生热烈鼓掌。)
师:你的讲演太精彩了,语言既生动又严谨,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南极洲大陆会发现恐龙化石。同学们能不能把全文完整的科学思考、科学推理的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要呈现出来?
四、科学思维,直观导图
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三种思维导图提示:链条式主线思维、三角形建构思维、雷达式辐射思维。
(屏显三种思维操作提示。)
1.链条式思维主线梳理(直线型、环状型)
2.三角形核心结构梳理(三角形型)
3.雷达网中心词辐射梳理(核心词发散式型)
师: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下思维导图范例,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个进行梳理。
(屏显。)
图片
(一生到黑板上梳理,其余同学在稿纸上梳理。之后交流展示。)
生:我设计为三角形型:运用生物学、地质学、不同领域紧密相连三个关键点互相佐证。
生:我设计为环状图型: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南极洲环境恶劣→迁徙还是大陆漂移?→证明大陆漂移学说→不同科学领域紧密相连(结论)→恐龙无处不有(事例)。
师:在同学们直观的思维呈现中,老师看到了思维推导的“理趣之美”,也被作者阿西莫夫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思维所折服。这应该和他所研究的专业密不可分。
(屏显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生物化学助理教授。
主要科幻文学作品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等。
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
五、回扣预言,科普科幻
师:阿西莫夫的主要成就在哪两个方面?
生:他是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
师:刘慈欣在其科幻小说中对人类不远的将来的预言,你能说说和我们今天学的科普文章有什么异同吗?
(屏显。)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刘慈欣《流浪地球》
生:都有科学思想。
生:科幻小说可以进行幻想。
师: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幻想的文学作品。科普作品是进行科学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作品。
(师板书“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
师:今天对科普文章的学习,增强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学会了科学的思考方法。即运用思维逻辑链条梳理学科知识结构,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课后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筛选主要信息的方法,梳理《被压扁的沙子》的逻辑链条。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