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长相思》(五上21课)教学实录

    资料袋:长相思,词牌名,36字。前后片各四句。前人多用以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

     一、揭课题。

  写课题。读课题:长相思三首。出示资料袋。

  T:过去人们通常用来写怀念之情,思念之情的。预习过了么,谁来读一读。

  二:初读

  1、指读:

  第一首:“汴水流……”唐·白居易

  第二首:“秋山青,秋水……”明·张煌言

  第三首:“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宋·万俟咏(指出复姓:万俟)

  (分别叫3个学生来读这三首词)

  T: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个程度,老师很满意。下面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看看能读动多少,看看还有哪些读不懂。(这就是要求)。

  2、自由读。

  T:一边读一边看注释。

  (1)、默读,再看注释,老师巡视。

  T:看看能读懂多少?

  (2)、交流。

  T:通过看注释,你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是不是通过看注释,你基本上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了么?

  理解“汴水”“泗水”。

  T:看懂了,记住了,谁能不看讲稿告诉老师。(方法的渗透,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识,要记的)

  T:“月明人倚楼”中的“人”指的是谁?这要弄明白。

  S(回答略)

  T:不错,有收获。

  T:你对张煌言了解么,知道的站着说。

  S:(略)

  T:我要求好的记忆,能不能不看着说。

  S:(略)

  T:说完了,有补充了么?

  S:被“叛徒”俘虏了。

  T:说的通么?改改。

  S:被“敌人”俘虏了。

  T:说完了。为什么要分3次说完。你能不能一次说完?

  S:张煌言因为叛徒出卖,被敌人俘虏,慷慨就义。

  T;张宁死不屈,……孤军作战……杭州,何等的壮烈!(教师补充相关资料,体会是一个爱国者)

  T:午梦惊秋醒未醒。

  S:(略)

  T:非常好,这是一种能力。把话清晰的说了。

  T:“梦难成……不道愁人不喜听”怎么理解?

  S:(略)

  教师接着学生的讲解做适当的补充。

  T:不错。

  T:学古诗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学古诗的好办法。(学法总结)

  三、悟诗情。

  1、2首

  1、前两首,他们思念的是谁?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并吟诵:思幽幽,恨幽幽,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老师引经据典。)

  2、S:想念丈夫。(板书丈夫)

  3、读。

  T:张煌言思念的又是谁呢?

  S:故乡(板书故国故乡)

  T:妇人,还有张煌言是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边读边做记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要圈圈点点。(无时不刻渗透方法)

  S:是夜晚的时候。

  T:同意么?看老师写字。(板书:夜)读

  S:“思幽幽……”

  T再读

  S:第2首“故国盟……”

  T;思念亲人,思念故国为什么在夜里的思念特别强烈呢?

  S:漫长,寂寞,沉寂,……

  T:夜深人静,一个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国家的人,是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有一个诗人说(诗略)(教师相机吟诵,引用了一首诗,足见其文学的功底之深厚)……所以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

  S读第一首。第二首。

  T:板“?”,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这晚上都有什么?看书!拿出笔,找准,这样你的记忆就非常牢固。(学习方法的渗透)

  S学生看。

  S:这夜晚都有月亮!

  T: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巧啊!太巧了,都是有月亮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巧,都有月亮?说说看!

  S;因为月亮代表思念亲人的。(板书:月)

  T:有补充么?他说的有道理。

  T:听我说,月亮本身就是一首诗,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还记得,静夜思么?背!

  S:(略)

  T:苏轼在中秋节写了一首词,记得么,有这样的饿=诗句:“月有阴晴圆缺……”

  想的太奇特了。唐朝的杜甫也写了《月夜忆舍弟》其中两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T:难怪白居易笔下的妇人如此思念她的亲人啊。读!

  S读整首词。(两首都读了)

  T:真好!!

  T:再来看第一首,皓月当空,妇人看到了什么?

  S:汴水 泗水

  T;她的心也随着水流到了那里?

  S:“流到瓜洲古渡头”

  T;她好像看到了——

  S:“吴山点点愁”

  T;是啊,她望啊,望啊,想啊,想啊。(板书;望)她想什么?望什么?

  S:她盼望着丈夫哪年回来?

  T:是啊!(板书)是啊,多么深情多么感人。读!!

  S:读全文。

  T;妙啊!

  T:再看第2首。这什么字?

  S:秋!

  T: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了。”这“秋”字非常有意思。

  S读“秋山青,秋水明”

  T: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这么美?

  S:(略)

  T:是的。大明朝灭亡了……物是人非。所以他睡的着么?一个“惊”字写出了他……(教师用叙述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愁”的境界)妙就妙在“孤鸿三两声”。

  “故国盟!……”学生齐读!

  T:长相思,长相思,真的写了思念之情。

  第3首

  T:下面请看第3首,作者写的是什么时候。

  S:也是一个晚上。

  T:可是写了雨,有了几分愁绪,雨啊~~~读!!

  S读

  T:下的大么?下的长么?读!!

  T:……雨打芭蕉……万俟可能会思念什么?想象,猜测一下。

  S:思念家人

  S:思念到了恨的人。

  T:换个词语,应该是“想到”,这时不能用思念。

  S:想到了他恨的人

  T:这个可能性不大。

  T:雨,把诗人的心境衬的多好啊!他思念什么?(学生不能讲到老师预设的点子上)

  一个学生引入了一首诗“风一更,雪一更,……”(是清·纳兰性德的)(表扬)

  S齐读第3首。

  四、教师总结:好的古诗文要背,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下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上22课)课堂实录(“《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

2023-9-19 20:57:09

教学实录

《出塞》《凉州词》(四上21课)课堂实录

2023-9-19 20:59: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