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天我们上什么课?课题是什么?预习了没有?《景阳刚》选自《水浒传》。水浒为我们塑造了 108 位的好汉的形象。谁来说一位你知道的一位好汉?108 个,你讲一个?
生:我知道青面兽杨志。我知道及时雨宋江。
师:谁知道为什么把宋江叫及时雨,这就有水平了。
生:应该就是因为他在别人困难的时候,都会去帮助他,叫他及时雨。
师: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急需帮助的时候,宋江就出手相助,就像天上的及时雨,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号,叫什么及时雨。宋江好。
生:豹子头林冲。浪里白条张顺。黑旋风李逵。智多星无用。
师:我们这个班太厉害了,知道许多好汉。我们今天学的是武松打虎对不对?人们都说武松是打虎英雄。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今天就仅仅聚焦“英雄”这个关键词,来走进武松打虎的故事。这是一篇非常长的文章,这么长的文章怎么学?一般写叙事的文章,我们要抓住这个故事的主要的情节,或者主要的脉络。我们来理一理这个故事是怎么展开的。先写武松在景冈山的酒店里干嘛?(生:先写他在酒店里面喝酒。)
师:先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对不对?把课文打开,文中可不是用喝酒的“喝”。文中用的什么词?
生:他用的是吃饭的吃字。吃酒。
师:课文中说的武松在景冈山下干什么?一起说用的是什么词?(生:吃酒。)中国的汉字非常的有意思。
师:我们今天讲喝酒,在那个年代,他们说吃酒。其实吃酒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的是吃。例如你的亲戚朋友家结婚了,你们会去干嘛?(生:吃喜酒。)说喝喜酒的不多的,所以这个“吃”,它是很有张力的。我们古话还说你这个人敬酒不吃罚酒,他不是说你这个人敬酒不喝喝罚酒,对不对?这个“吃”字,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沿用古时的发声。武松在刚下吃酒,吃完酒之后,武松就干嘛了?两个字谁来概括?(生:上冈。)
师:吃了 18 碗酒之后,武松趁着酒意就上冈去了。到了冈上,故事到了高潮。到了冈上,武松干嘛?(生:打虎。)把老虎打死之后,故事就到了尾声了,两个字。(生:下冈。)
师:不管课文多长,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脉络一梳理,故事一下就被你提炼住了。(师指板书)故事就按照武松在缸下吃酒,吃了 18 碗酒之后,武松上冈去,在冈上打死了吊金白额大虎,故事是写到武松下冈结束了。你看,不管故事多长,把它的主要的情节脉络一理,这个故事一下就被你抓在手里。我们抓住这个故事,用了几个词语,(四个) 4 个词,故事的主要情节就被我们抓住了。
师:大家知道故事的高潮,英雄的壮举,主要是写武松打虎。下面我们就走进武松打虎的精彩之处。武松是怎么打死老虎的?是不是一拳就打死的?是不是一棒啪一下就把他劈死的?请你找到无松打虎这部分,看武松打虎,可以分造几个回合?同桌两个可以讨论武松打虎是几个回合把老虎打死的。
师:我们交流一下。抬起头来,第一个回合一开始,武松怎么做的?是不是一开始武松就打虎的?没有,一开始老虎干嘛?。
生:第一次的话是老虎先把武松,想要把武松给扑倒。
师:而第一开始老虎进攻,老虎处在进攻的位置,武松怎么做的?
生:武松就不停的闪躲。
师:不停的,他用了两个字叫闪躲。或者我们把它调整一下,武松不停的怎么样?躲闪,是不是第一个回合老虎进攻,武松躲闪,第二个回合武松还是躲吗?
生:武松拿哨棒劈(师:两个字用什么?)棒劈。(师:你为什么不用棒打,而用棒劈?我觉得劈用的特别好。)生:因为它劈,力气是比打压更大的。
师:你做一下 劈 的动作,看单手劈,双手再比划一下,看他少帮你两只手,你比划一下,你看吧。举着头顶,用力往下,从上往下,用尽全力,叫什么劈。而打,从下往上也可以打,从左往右也可以打,从从右往左也可以打,对不对?打是比较含糊的。劈是高度精准,这个同学的语文水平很好,“劈”非常的精准。
师:接下来武松怎么做的?哨棒没有了,那武松怎么做的?(生:用拳头)除了用拳头还用什么?你连起来。(生:说拳打脚踢。)再仔细看,到底是拳打在前还是脚踢在前?课文中写武松打虎,是先脚踢还是先拳打?(生:先脚踢)我们要把原有固定的成语拳打脚踢换成脚踢拳打,这才叫概括准确。
师:第一个回合,武松躲闪。第二个回合,武松棒劈。第三个回合脚踢拳打第四个回合?武松担心这个老虎还没有死掉。最后武松怎么做的?(生:棒打。)对,武松打虎分四个回合。
师指板书,小结:第一回合,武松处在防御的姿态,积极躲闪。第二个回合,武松主动进攻,棒劈。第三个回合,当棒打折了之后,武松只能用脚踢拳打。第四个回合,武松担心老虎不死,又把那个半截的哨棒打了打,直到把老虎彻底打死为止。这就是武松打虎的 4 个回合,写得非常精彩,让我们走进这精彩的回合,细细的品读。谁来读这一段,谁来读?(出示,指名读)
生1叫,师评价:见到的不是老虎,是一只猫。
生2,师评价:有点像老虎了。但是小老虎,这个叫的好像不紧张。武松见到老虎一点都不紧张,他是这样叫的。
生3,师评价:这太出乎意料了,没有想到真遇到老虎了,我们一起叫一叫。
师:见到老虎,武松吃一惊,酒都变成冷汗全出来了。哪里想到自己真的会遇到老虎啊,拿出笔来圈一圈。老虎伤人,他有三招,哪三招?
生: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班都抓不着劲儿,就先卸了一半。。
师:好的老虎伤人有三招,这三 招很厉害,一般人是躲不过去的。第一招是什么?(生:一扑。)一扑是用前爪扑人,如果把人扑住了的话,呜一口,最后人就没了。的那一掀是用什么?(生:腰胯)使用腰胯掀人,他的腰胯还能打人。啪一下,如果你躲在旁边的,他的腰胯一下也把你会击昏过去。第三招用什么伤人?(生:用尾巴一剪。)
师:谁告诉我这一剪是怎么打的?尾巴像铁棍似的,尾巴横的一扫,你说他身后他看不到你吗?他尾巴一扫,啪的一响,要钢鞭一响。如果打在你身上,你怎么样?(生:很痛。)钢鞭似的尾巴,如果扫在你身上,也是不死既伤,恐怕会把你扫骨折了。这个老虎厉害不厉害?你看他从头到中间到尾巴都能打人。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老虎?
(生: 这是一只很凶猛的老虎。)
师:这是一只猛虎。面对老虎的 三招,武松是怎么做的?
生:武松都是闪,闪在一边。
师:你把武松的三次怎么做的,把它读出来看。(生: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躲在大虫背后。)老虎一扑的时候,武松一闪,老虎一掀的时候?(生: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又是一闪。那老虎一剪的时候,武松怎么做的?(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三 字都是什么?(生:都是一闪)
师:这奇怪了,大家都不是说《水浒传》是名著吗?我们老师说写作文,不要用词重复,你看他三次都是 一闪,用词重复了。我们来改改,把它改掉。第二次,我们不用一闪,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生:武松一躲。武松一避。)好极了。第三次,我们不用武松一闪,可以改成武松怎么样?一躲一避,还可以说武松(生:武松 一 退。武松 一 藏。)
师:这个写的 三次太重复了,都是一闪,我们改了。老虎往上一扑,武松一闪在大虫背后,老虎把腰块一掀,舞松一躲在一边,老虎尾巴一紧,武松一藏在一边。你觉得使用 三个“一闪”好,还是用“一闪一躲一藏”好?
生:我觉得应该是三个“一闪”好,因为一闪可以写出老虎很厉害,让武力高超的武松也是有一点害怕。
生:我觉得是 三个“一闪”好,这样应该是武松动作更敏捷一些。
师:他说 三个闪读出了动作的敏捷。还有补充吗?那么“一躲一藏”显得武松怎么样?(生:很胆小,很害怕。)显得武松胆小害怕。而这三个闪呢?(生:显得武松十分敏捷。)虽然是防御,但是还是积极的防御,积极的躲闪。三 个闪写出武松是多么的机敏。所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不在这个词语用得是否重复,而在这个词语用的是否精准?是否能反映出这时候人物的特点?把课文拿起来,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齐读。)
生:不行,如果这样写,就不能体现出大老虎它十分的凶,武松很机敏的。
师:这是他的,还有不同的吗?
生:不行。我觉得如果这样写,就会写出老虎不机敏,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任由武松打。(师:老虎变成什么老虎了?)生:老虎就变成纸老虎。武松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一棒就把老虎打死,他就有点不变的不现实。
师:变得不真实了。谁还补充?如果这样写,故事怎么发展?下面怎么写。
生:如果武松一棒就把老虎劈死了的话,那为什么二三十条大汉过岗的时候都被老虎咬死了呢?
师:如果一棒就把老虎打死了,这个故事好玩吧。这个故事精彩吗?那个故事写的就太简单了,就不能做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他棒劈不到老虎。一很真实,说明武松当时紧张,手忙脚乱,顾不到头顶上的树枝。第二,如果这样写文章就不可能做到一波三折,故事就不好看了。第三,如果一棒就把老虎打死的话,那怎么选武松是打虎英雄呢?其实《水浒传》当中打死老虎最多的人不是武松,谁知道是谁?
(生:李逵。)
师:一口气打死了几只老虎?打死 4 只老虎的人,人家不叫他打虎英雄?一个打死一只的人叫他打虎英雄,为什么?这奇怪了?你一下打死 4 只老虎,他咋打死一只老虎?大家都说他是打虎英雄,你不是打虎英雄,你服气吗?为什么人家不称李逵道是打虎英雄?(生:李逵是用武器把老虎打死。)
师:对呀,李逵手中有刀,铺刀,他手中有个铺刀把老虎捅死的。你用武器把工具把老虎打死的不稀奇。就像人家拎着一个机关枪倒山上去叭叭叭叭叭叭,一扫几十只老虎被你扫死了,稀奇不稀奇?那是用枪打的。人家武松是用什么打死老虎的?赤手空拳,这才叫打虎英雄。所以故事不能一棒把老虎劈死,还要凸显出武松的赤手空拳。我们来看武松是怎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谁来读这一段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出示,指名读)
生:我找到了:跳、退、丢、揪、按、踢、按、提、打。
师:我大约点了一下,大概找了 9- 10 个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动词变红)一跳,退了 10 步。远,把哨棒丢在一边,揪住顶花瓶,往下按去。按定,乱踢。按下,揪住,提起指骨打。你看,都是些武松动作的词语。这类词语当中有两个揪,有三个按。我们来好好品读这两个“揪”字。我们先把这一句话读读。
生齐读: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师:这里的“揪”我请你们换一个别的词?
生:可以换抓住。可以换捏住。(师:你看人家厉害不厉害。扇着手指头把他的顶花皮捏住。还可以换什么?)可以换逮住(师:还可以换?中国的词汇词语特别的丰富。)可以换扯住。可以换成捉住。可以换成拉住。可以换成拽住。
师:你看看多少,抓住,捏住,扯住,拉住,拽住,捉住,逮住。为什么作者用的是一个揪?我们请两个人上来表演一下好不好?我们来看,肯定要选出你们班上最勇猛的壮汉。谁来演武松?(指名两人,一人演武松,一人演老虎。)武松你是英雄,这时候你就是英雄,他是吊金白额大虫。顶花皮在这里是不是?但是我们这里不能揪,把人家揪伤了,不好。我们换一个部位,假装这里就当做他的顶花皮好不好?你来把他揪住。谁告诉我什么叫揪?
生:应该是很紧很紧的抓住。会很用力的扯住。
师:你揪给我看看。我紧紧的揪住他的顶花皮哦。你能松吗?不能。为什么你不能松?(生:因为它会反抗。一松的话,老虎反抗挣脱了之后,老虎呜一口,就会把我给吃掉。)把你吃掉了,你怎么能松呢?所以你是紧紧的揪住,一动都不动。
师:“揪”用得好不好?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师:对,这就有精气神了。这样的武松打虎要这样读,才读出他的气势来。这是两个揪,三个按,我们来品读。第一次揪住的时候是往下怎么样?(按)第二次的时候,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力气怎么样?(按定)他动都不动,哪里肯放半点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的眼睛里跖骨乱踢,按定了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的把身底下的泥扒了两对,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个大虫一直按下黄里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点气力了。武松要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提拳,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劲平身,力气直鼓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葱眼里、烤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奔出鲜血来,一点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这就叫赤手空拳打猛虎,读出气势来。谁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这么精彩的文章怎么不能读呢?大家练一练好不好?自个练,放声读一读。
师:如果说前面的武松一闪又一闪,我们读出的武松躲闪当中机鸣的特点的话,你从武松这赤手空拳打老虎当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武松?谁来告诉我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武松。(生:英勇的武松,武艺高强的武松,勇猛的武松,不畏强敌的武松。)大家读出的是勇猛,力大无比,勇猛的武松,神勇的武松,真是英雄。写得太精彩了。
师:武松脚踢拳打,在我们面前塑造了一个机敏灵巧、勇猛神勇的打虎英雄的形象。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1401.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