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反问及教学反思随想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命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材指导部分给了许多词语,比如“小书虫”“故事大王”“热心肠”“运动健将”等等。这些词语概括了一些人的特点,所以引导学生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等进行创作。

这次命题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猜猜他是谁”异曲同工,因为它们都要求写人,并要求将人物特点写出来,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写人文章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在三年级下册的这次习作更直接,也更具体。

我们先来看两篇学生习作。

手机迷

马致远

我的表弟是个手机迷,他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和平板。

记得有一次我去姥姥家,一进门就看到他坐在仙人球旁,只见他笑眯眯地看着平板,头上有一个包,脸上滴着血。

“你的脸怎么了?疼不疼?”我问。

他却头也不抬,只看他的平板,停了一会他才想起来照照镜子,看看额头上竟有几根仙人球的刺,他说:“没事没事。”接着又把平板拿起了,“刚才的游戏还没打完呢”,表弟痴迷地说。

妈妈也发现了表弟脸上的伤,关切地问:“你的头不疼吗?赶紧给你清理清理。”妈妈怕表弟受伤发炎,表弟却哈哈大笑起来,我的平板有治愈功能,早就好了。

我说:“手机平板对眼睛不好,而且还有辐射,你还是少看为好。”谁知表弟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可离不开平板和手机。”

我的表弟真是个手机迷,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小书虫

江子轩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特别爱看书。

有一次我去她家,刚进到她的房间,我就被惊到了,这里简直是书的海洋,像个图书馆一样。

她不仅书多,看书还特别入迷。有次我故意从她旁边跺着脚走过,她连头也没抬而是继续静静地看课外书。每次出去玩,她都要带一本书,虽然路上车辆的声音比较大,但她还是能看到心里去,有时她看的太入迷,连吃饭的时间都忘记了。

普希金说:“书是精神的食量”,她的生活里似乎只有书,别人叫她出去玩,她也不肯去,每次她都说:“你们玩吧,我要在家里看书。”就连睡觉的时候,她也在床上看书,但她房间的灯光特别暗,我劝她说:“要保护好眼睛,你还是不要在灯光暗的地方看书了”,可她最后还是戴了眼镜。

她是我的姑姑,上初一的小书虫,她曽对我说:“读书是快乐的事情,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我想她是真的特别爱看书吧。

这两篇习作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而且他们所写之事都很有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还有一位同学的习作写了《我的老师》,我们也来读一下。

我的老师

党梦洁

他个子高高的,一头乌黑的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乌黑的头发仿佛让我看见夏日的夜晚,他有时对我们很温柔,有时对我们很严厉。

他和我们谈心的时候很温柔。不管我们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而且把意思解说得很详细,使我们易懂。记得有一次我的作文写的不够好,他为我细致地讲解,直到我把作文改得让自己满意。那次他在课上朗读了我的作文,我的心里有满满的自豪,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他生气时很严厉。有一次我的作业没有写完,但我告诉他没带,他的眼睛就像两团正在燃烧的火焰,能够瞬间把我的谎话烧得片甲不留,他的鼻子喷出热气就像一头愤怒的公牛。“我说过一百遍了,没带跟没写完的性质是一样的!”,他的身后隐藏着可怕的杀气……使我再也不敢忘记写作业了!

他上课偶尔会带一杯茶,可能说话太多嗓子不舒服,但他依然每天说很多话,不辞辛苦不知疲倦地为我们讲课。

他就是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我真的想大声对他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反问及教学反思随想

这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严格来讲与这次习作的命题有那么一点点不搭,因为命题要求用一个词概括人物特点,然后拟题去写。党梦洁同学写了老师和温柔和严厉,倘若能把老师的性格归结为“两面派”,习作将更切题。但总的来说以上三位同学的习作我认为还是比较优秀的。

学生看到一个命题,有所思,有所想,有了表达的愿望,接着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或他人的一段经历写下来,这是比较常见的习作。就像我们日常说话,聊到了某个话题,某个人,然后滔滔不绝地表达和分享。

然而生活中有人爱说话,也有人不爱说话,到了写作中就变成有人爱写作,有人不爱写作,甚至有人不会写作。我的侄子上六年级,不爱写作,他是那种考场上一句话也写不出来的困难户。但私下里与我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侄子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爱说话和不爱说话,不过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特定的人有可能喜欢表达或不想说话。每个孩子遇到自己熟悉的话题,找到让他愿意表达的人或许都能滔滔不绝。

有次我用说话训练侄子写作,用聊天的方式,记录一次游记,我问他答,边聊天边用手机录音把我们说的话记录下来,然后我让他听录音将我们对话的内容写到纸上,再进行删减和修改,删去没用的废话,补充有用的内容。我想这种训练便是对学生写作原理的一次模仿,很多时候写作即是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身边的人说过的啊,做过的事啊用一种文学化的方式记录下来。

倘若学习语文知识是给孩子输入语言和文学的存储过程,那么表达和写作不妨看作语文的输出过程,不过之后融入了个体的情感,那是经过人加工之后的输出。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强调孩子多读多看,即是加大输入的剂量,但并非一味量大就能输出好的内容,孩子还要多思考,多消化,多“输出”——表达和写作。这一过程与吃饭类似,只有排泄得多了才能证明消化得好,才有利于继续输入,对于学生来讲消化处理信息便是学习语文获得的能力。

说了这么多,我想倘若你的身边有正在学习的孩子,作为父母我建议你多与孩子讲话聊天,因为这是锻炼他观察生活处理信息的最好时候,在父母面前孩子总是放松的,愿意与父母讲心里话的孩子语文成绩往往不会太差。另外在与孩子聊天时加入一些语文表达训练的技巧,那么这个孩子会更优秀。何况聊天不只语文表达的一项功能,更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最后说一点写人文章的训练方法,我们不妨帮助孩子归纳身边有人的特点,然后让孩子把身边的人逐个写一遍,如此提高的不仅仅是孩子的习作能力,慢慢的他会变成一个懂得分辨的人,与人相处也会更有分寸,下一篇我们就来看一个学生写的身边的人,这位同学把他的爸爸妈妈妹妹全写了一遍,届时大家或许能知晓如何通过聊天引导孩子归纳和写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2020-5-8 12:02:17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2020-5-12 2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