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一、通过朗读,识字释词示意

学习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之所以是年段目标,是因为通过朗读可以识字学词,可以理解内容,也可以学习语用。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朗读的学习来完成。学生初读,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一定预习能力的,此项任务可家里完成。)教师范读,不但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还要注意每段中有几句话,初步感知内容及反复的结构。再次范读第1自然段,通过朗读来共同进行内容理解和结构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反复的特点,练读第2~4自然段,通过朗读理解内容,体会结构特点。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程度。第二课时的朗读,要加上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自主完成对人物心情的体会、对动词意思的理解。正是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为“信息整合,简单判断”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生字多次“复现”,建立了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多音字的学习,也是提供例句,在语境中据意辨音,使得朗读的学习和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二、调整视角,使推断有迹可循

呼应单元语文要素,本课要整合信息,作简单推断。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归的结果已然明确的前提下,推断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将课后第2题调整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会想到些什么?同时,将《教师教学用书》里的表格做了适当的调整,将结果前置,问题悬中,所见及所做置后,如此,为何推断,根据什么推断就有了凭借和线索。思维训练既让学生经历了训练的过程,也对方法有了简单的了解。还结合《一分钟》一课的“推断”方法,设计了如下问题:能像《一分钟》那样,结合课文内容,每次都用上“要是……就……”的句式来说吗?为什么?从而“推断”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确定目标的重要。

三、借助插图,情境延伸,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

语言的学习、思维的发展都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而且要注意学用结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说图的能力,课文的每幅插图又情趣盎然,因此课始就让学生看图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图的内容;结合单元课文,试着再运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结果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表格中重点词语、动作词语的选择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会怎样做,怎样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使学练结合,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提升。

因为本课要承担“信息整合,简单推断”训练,所以,在朗读课文、内容理解上,教师引导得相对较多。实际教学时,面对不同的学情,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减少教的成分,增加学的分量,使教学更有效。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心)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935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 4月 20日
下一篇 2020年 4月 20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