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课前谈话/
学生课前展示
师:咱班同学真有礼貌。其实老师早就对咱们郯城向往已久,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一个人,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马陵古道,你一定去过,谁来介绍下?请你。
图片
生:马陵古道,这个地方我去过,马陵古道那边大概有一棵很大的树,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据说这里曾经是孙膑和庞涓打仗的地方。公众号:银河成长班
师:是呀,老师还知道这个地方,被誉为“写在大地上的孙子兵法”。据《沂州志》记载,孙子胜庞涓于此,这里的孙子就是指的孙膑。那关于孙膑,你又了解哪些?你来说。
图片
生:他曾是鬼谷子的学生,因庞涓非常嫉妒他的才华。有一天,庞涓来到了魏国,他把孙膑骗到了魏国的首都大梁,并陷害于他。最后,孙膑靠齐国的一位使者逃脱到了齐国,成为了田忌的门客,并帮田忌赢得一场赛马,齐威王派田忌前去支援,最后,孙膑围攻了魏国的大梁,庞涓只好回国防守,最后败于了马陵古道。公众号:银河成长班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你看,“膑”就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孙膑曾遭膑刑,被挖去膝盖骨,因此得名孙膑。咱们郯城的孩子生长在这样钟灵玉秀的地方,一定是充满了慧心巧思,期待你们课堂上精彩的表现。
图片
图片
/ 2 /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谢谢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第六单元,读智
慧故事,探思维密码。
图片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围观者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说,让卖者无言以对。今天,我们将继续穿越时空,回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走进一个精彩的、赛马的智慧故事。齐读课题。
生:田忌赛马。
师:通过课前预习,谁知道文中的孙膑和田忌是什么关系?你来说。
生:文中的孙膑是田忌的门客,而且田忌还对他非常赏识。
师:那如何来理解?
生:门客指的是在主人的门下养着一些门客,比如田忌养着一个智慧的孙膑。
师:也就是说,门客指的是客人。而且这样的人士具有具有智慧的。这些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出谋划策,解决关键问题。那这个故事除了孙膑和田忌,还有一个人是谁?一起说——
生:齐威王。
师:他就是齐国的国君,田忌是齐国的大将。梳理了三个人物的关系,谁能借助课题简单的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那边的女同学。
图片
生:主要讲的是孙膑帮助田忌赢了一场赛马,用巧计赢了齐威王,齐威王询问田忌是不是用了巧计。
师:孩子,简单讲一讲。
生:田忌如实说了,便引荐了孙膑,齐为王命孙膑为——
师:谁来帮帮他?你说。
生:齐威王任命齐威王为军师。
师:你们两个都请坐。那你看,我们通过人物再借助课题就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孙膑帮田忌,在齐威王和田忌的赛马过程当中帮他出主意,赢了这场比赛,对不对?那我们现在走进比赛过程,关注赛马过程的句子,完成课后的对阵图,借助对阵图,自己说一说比赛的过程。
图片
师:好,谁来说一说?就请你。
生:第一场比赛,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掉了比赛。第二场比赛,田忌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赢了比赛。第三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又赢了一次比赛,最终田忌就赢下了比赛。
师:那关注比赛的过程,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一讲呢?你来试试。
图片
生:孙膑是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很是赏识。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一起赛马。田孙膑看了几场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不多,都可以分为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孙膑就给田忌说:“将军,我能保证你在赛马时获胜。”田忌决定都听孙膑的。
师:那听孙膑的什么呢?说一说。
生:第一场,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局,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三局,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输了一场,赢了两场,也赢了齐威王。
图片
/ 3 /
师:最后赢了齐威王。请坐。那故事当中的孙膑是不是早就对这个结果有所预料?让我们关注赛前的句子,你关注到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孙膑早已对这场比赛胜券在握?你来说。
图片
生:我觉得是——
师:关注到了哪个词语?
生:胸有成竹
师:你关注到了胸有成竹,谁还关注到了哪些词语?你来说。
生:我关注到了,“保证”这个词语。
师:关注到了“保证”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我关注到了“一定”。
师:一定。那我们关注这些词语就感受到了孙膑的胸有成竹。那怎么能读好这组对话呢?一天,孙膑对田忌说——课件出示:
图片
生: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你在赛马时获胜。
师: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一读这组对话。谁想来试试?请你。
师生读。
师:通过朗读,我们又感受到了孙膑的胸有成竹。现在,咱们请男生读孙膑,请女生读田忌,老师来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一读,怎么样?
图片
师生合作读。
师:关于比赛中对田忌的描写只有3处简单的神态描写,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后面的男同学。
图片
生:田忌很信任孙膑。
师:那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得知的?
生:他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了。
图片
/ 4 /
师:那你看,正是因为早就胜券在握,所以即使是输了一场,他也能不动声色,这就叫做泰然自若。那为什么孙膑只是对马的顺序进行了一下调整,就让田忌稳操胜券?孙膑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让我们到课文当中跟着孙膑找依据,找一找孙膑这样安排马出场顺序的依据,开始。
师:好,你来说说你找到哪地方?
生:我找到了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你找到了——
生:也是第二自然段。
师:那谁还找到了第二自然段?噢,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一起读:
图片
生读: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那我们先来看标红的这个句子,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怎么理解?来,后面的男同学。
生:实力很平均。
师:大家的马总体实力差不多。很棒,那孙膑看到大家的马总体实力很平均,那他可能会想,如果这样比赛的话,结果可能会——你说。
生:孙膑可能会想,如果这样的话,大家的马的实力都差不多,如果没有什么计谋的话,是不能保证一定获胜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大家的马脚力差不多,就按平常的出马顺序的话,只能是
50%的胜算。
师:是50%的胜算率还是怎么样?那也就是说比赛的结果有可能会怎么样?
生:会输。
师:有可能会输。有没有其他的可能?你说。
生:也有可能会获胜。
师:有没有其他的可能?你说。
生:也有可能会平局。
师:那所以说这就叫比赛的结果怎么样?不确定,胜负难料。那有了对马脚力大小的观察,孙膑想……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试试。
生:我觉得孙膑想,既然大家马脚力相差不多,这样怎么才能赢?
师:是呀,那就让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看一看,谁来读。后面的女生。
图片
生读红色的字:大家的马脚力都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师:其实这个句子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不着急,慢慢想,回答完问题我们就请坐,谁已经有了思考?请后面的男同学。
生:田忌的上等马不一定能过齐威王的上等马。
师:那谁还想补充?请你。
生:但一定可以赢过齐威王的中等马。
师:谁继续补充?
生:田忌的上等马不但可以赢齐威王的中等马,也可以赢齐威王的下等马。
师:是呀,田忌的上等马,不一定能赢过齐威王的上等马,但一定能赢过齐威王的中等马,更能赢过齐威王的下等马。有了这些对马脚力总体的分析,那孙膑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马出场顺序的?同学们,让我们拿出你的学习包,取出田忌的三匹小马,在你的共学单上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推演孙膑的思维过程。
师:好,孩子们,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里,我们听一听这位同学他是怎样说的?
生:首先,我先来摆,一开始我先来摆田忌的上等马,上等马可以放在这三个地方的任意位置,但是如果放在第一位的话,那么这条田忌的马有可能会输,也可能会赢。
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马的脚力都差不多,田忌的马可能赢过齐威王的马,也可能会输给齐威王的马,但是上等马一定能赢中等马或下等马,于是我们就把上等马往下一个格子,让它和齐为王的中等马对阵,这样他就一定可以获胜。
师:那为什么不放到这里?
生:因为如果把上等马放到底下的话,那么剩下一个中等马它只能放在这里,中等马放第一个会输,放第二个也有概率会输。下等马放在这两个地方一定会输,所以上等马不能和下等马对战。
师:不能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从实力上来说的话——
生:从实力上来说的话,就是上等马一定能赢中等马或下等马,那我们就让它先挑战更高级的马。
师:那所以说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是不是大材小用了?是这个意思吗?那请继续。
生:上等马的下一局是中等马,中等马放第一个会输,所以它只能和齐威王的下等马对战。接下来只剩了一个下等马,那我们就用它消耗掉最强的上等马,这样田忌两胜一输就能赢了。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掌声送给他。那你看,孙膑他经过推演想出了这样一个调整马出场顺序的办法。其实通过推演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赢过齐威王,这是唯一且最完美的排兵布阵。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孙膑却想到了?
生:我觉得有可能是因为孙膑比别人聪明。
师:是比别人聪明。从文中找答案。
生:我觉得是孙膑善于发现,发现了大家马脚力相差不多,才将马出场的顺序改。
师:那他是怎么发现的?
生:他是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的。
师:那你看,当别人在看赛马的时候,孙膑他却在干什么﹖
生:观察马脚力。
师:在观察,对不对?是呀,你看,这就叫做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因此我们还可以用《史记》的这句话来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了孙膑的运筹帷幄,比赛就要开始了,一起读。
图片
学生齐读。
图片
/ 5 /
师: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说……孙膑会怎样说才能让田忌更加相信他这个办法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一个扮演孙膑,一个扮演田忌,在赛前给田忌再吃一颗定心丸。如果我们在说的时候能把这三点说清楚,那么你就是我们今天的思维小达人。试试吧!
图片
师:好,哪组同桌想来试试?你找一位同学,你请他和你一起,可以来到前面来。
生1:将军,你第一把可以先出下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
生2:为什么呢?
生1:你想想看。如果用上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有可能赢,有可能输,也有可能平等。那么再用它下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是不可能赢的,我们可以用下等马,先把它的上等马给废掉。然后我们再看中等马,我们可以用上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中等马,因为我们用中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上等马一样,也有可能赢,可能输,更有可能相等,所以用上等马是有胜算的。我们就只剩下一匹中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下等马,正好就可以赢了。
生2:原来是这样。
师:好,掌声送给两位同学。那老师也想来试试,谁愿意当一当孙膑?请你来好吗?
生:将军,我有一个办法。第一场比赛,您可以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
师:那我岂不是输了?
生:因为下等马是您最弱的一匹马,而上等马是齐威王最好的一匹马,这样的话,你就用最弱的一匹马消耗掉了齐威王最好的一匹马。
师:原来如此。
生:第二场比赛,您可以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师:那我就赢了一局。
生:没错,第三场比赛,您可以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师:哦,这样三局两胜,我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愧是我赏识的门客,就按你说的办,先生请回。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齐威王不按照上、中、下的顺序或不先出马,这样田忌还会赢吗?孙膑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你来说。
生:孙膑考虑了这个因素。如果齐威王不按照上、中、下的顺序出马,那么田忌他就有可能不会赢。
师:那孙膑他出这个办法,他是不是保证齐威王一定会按这样的顺序,并且就是先出马?
生:孙膑考虑到了齐威王肯定会先出马。
图片
师:用文中的话告诉老师。他什么时候知道的?谁来帮帮他?请你。
生:因为孙膑经常看了比赛。
师:因为孙膑经常看了比赛,看了比赛他就知道——
生:他就知道齐威王会先出马。
师:而且总是按照上、中、下。你看,孙膑通过观察他就知道了齐威王一直按这样的顺序,并且先出马。因为孙膑他知道,大多数人都是按照常规问题去思考,不会创新,不会灵活变换,齐威王也不例外。但是孙膑这种保存实力,以弱对强的排兵布阵,就是一种智慧。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师:孩子们,咱们来看“赢”这一个字。这个字笔画较多,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紧凑。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先写一个——这个念:亡。再写一个:口。他们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月,还有——贝,还有没有?凡。那田忌最终赢得了什么呢?在田忌赛马的原著当中是这样说的——
图片
生读。
图片
/ 6/
师:卒得千金。田忌最终得了千金,但齐威王很好奇,读——
图片
师:那比赛结束,谁是这个故事的赢家,成为了公众的热议话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是谁赢了这场比赛?
生:孙膑
师:孙膑赢得了这场比赛,原因是什么?你来答。
生:如果没有孙膑的出手帮助,田忌也不会赢得这一场比赛。
师:出手不凡。赢得了这场比赛而已吗?他还成为了军师,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机遇。谁还赢了?
生:要不是孙膑用智慧帮田忌出谋划策,田忌可能就已经输了。
师:所以是谁赢了?
生:所以是孙膑赢了。
师:孙膑赢了,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吗?你说。
生:我认为他们两个都赢了。如果没有孙膑帮田忌出谋划策,那田忌就可能输。如果没有田忌提供赛马,那么孙膑的谋略也没有地方使用。
师:你说的很对,他们两个都赢了。那我们关注故事当中还有一个人,他输了比赛,但是他就真的输了吗?他真的输了吗?你说。
生:我认为他也赢了,他赢了一位军师。
师:是呀,他赢得了一位军师。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军师,在经过桂林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当中,齐国的国土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为齐国今后的霸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孩子们,其实老师读过的田忌赛马和你们读过的有所不同,在关于马的脚力的描述这一部分,我们读一读,想一想,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比赛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图片
师:打开你的思维,智慧的小火花会在你的眼中闪耀,谁来说?你已经有了思考,来,请你说。
生:我发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来做的话,那么田忌是一定会输给齐威王的。
师:那也就是说,在老师读过的老教材当中,比赛的话会是谁赢?
生:一定会是齐威王赢。
师:一定会是齐威王赢,赢得毫无悬念。那在我们现在的比赛当中,现在教材的比赛当中,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胜负难料是不是?你看,这样的差别,就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让比赛充满了变数,也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同学们,刚刚,我们走进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我们试着问一问孙膑为什么用调整马出场顺序的办法就赢得了比赛呢?这样我们就走进了人物的思维,读到了他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我们还读过很多的故事,故事常读常新,你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问一问呢?为什么,为什么?请你来好吗?(出示《曹冲称象》)
生:为什么曹冲能想到用石头代替大象去称石头呢?
师:是呀,既然无法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那就找一个东西代替。这里面藏着思维的学问。谁再来问问?请你来,女生,请你来。(出示《司马光》)
生:司马光是如何知道砸破缸就能救出小孩子的?
师:既然人离不开水,那就让水离开人吧。这里面也藏着思维的学问呐。(出示《草船借箭》)
生:诸葛亮是怎么知道用草船就可以将曹操的箭骗来的?
师:这叫借,是不是?既然三天造不出10万支箭,那就借一借吧。
你看,打破常规思维,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就会发现更多的智慧。如果同学们在今后每读到一个智慧故事,都试着问一问为什么?那像智者一样去思考,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打开中华文化历史的画册,我们还会读到更多的故事。
师:让我们继续去阅读,继续去发现,发现故事背后隐藏的巨大的智慧。课后,请同学们完成研学单中的内容,让思维的火花继续照亮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