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大家一定在童话里认识过一位农夫,他在大冬天里遇到了一条即将要冻死的蛇,结果怎么样呢?
生(争先恐后):他用身体去温暖了这条蛇。结果蛇醒来后,就把这个农夫咬死了。
师:这位农夫好心没有好报,真是可怜。人们常把“毒蛇猛兽”并称。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聊斋志异》这部名著,去认识一位屠户,他遇到了两条穷凶极恶的狼,他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板书“狼”)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诵一二自然段,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要用文中的原句原词证明你这样回答是正确的。
(生大声自由诵读)
师:请问:屠户当天的生意做得好不好?
生:好。因为文中说“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师:那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生:不是,是紧紧地跟着屠户。因为文中说是“缀行甚远”。
师:两条狼团不团结啊?(这两条狼之间有矛盾吗?)
生:团结。因为文中说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还有“并驱如故”,这两条狼配合得挺好的。
师:看来一、二自然段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现在再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诵第三自然段。你们读完后,老师要为你们翻译,老师的翻译中穿插有四处错误,要求你辨出错误并能在课文中找出依据。我们还各请男女同学派出一位代表到黑板上写出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联想到的一些成语,比比谁更强。
(生自由诵读,并派出代表到黑板边准备)
师:现在我开始讲故事了,请同学们仔细听。屠户很困窘,害怕前后都遇到敌人。四面都有麦场,麦场主堆了很多杂物在里边,覆盖成了小山丘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它的下边,卸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再向前了,它们和屠户面对面地坐着。
生:“害怕前后都遇到敌人”不对,应该是“受到攻击”,“敌”在这里不是敌人,而应该是“攻击”。
师:很好。“敌”在这里是动词。还有哪些成语中“敌”也作“攻击”讲呢?
生:腹背受敌。
师:“敌”还可以作“抵抗”、“相当”讲,比如——
(生列举腹背受敌 、势均力敌、寡不敌众等,生写。师表扬)
生:“顾野”老师也讲错了,不应该是“四面的原野”,而是“屠户往旁边看四周的原野”,“顾”是动词“看”的意思。
师:真好!“顾”作“看”讲还有哪些成语?
生:左顾右盼。
(师提示学生讲出左顾右盼、顾盼生辉等词语,师表扬,生写)
生:“积薪其中”也讲得不对。“薪”不是杂物,是柴草。
师:哦,“薪”作柴草讲,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
生:抱薪救火。
生:卧薪尝胆。
生:还有一处错误。狼和屠户不是面对面地坐着,它们是瞪大眼睛对着屠户,老师没有把“眈眈”的意思讲出来。
师:哦,这个错误老师不该犯。我们不是经常说——
生:虎视眈眈!
(生写)
师:同学们,这是故事的开头部分。如果老师用“遇狼”来归纳第一段的话,你可以用各用什么词来归纳第二第三自然段呢?来,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生:第二段可以用“惧狼”。
生:第三自然段可以用“御狼”。
(师板书:遇、惧、御)
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左边的同学代表狼,右边的同学代表人,分别读记叙狼和人的句子,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当时的气氛。
(生齐读。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
师:大家读的味道还不够。来,这样,我们去掉“骨已尽矣”中的“矣”,对比朗读,体会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生分别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骨已尽,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生:有“矣”,更能显示出屠户的心急如焚。没有“矣”,就不能显示出危急关头的紧张气氛了。
师:对,让我们把这个“矣”读好,读出人狼对峙时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紧张气氛。
(生再读,反复读)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故事将如何发展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第四段和第五段的朗读录音。老师绘制了两幅《杀狼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同学们观察后指出来,并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请写词语的同学继续写。
(生听该段朗读录音,观察两幅杀狼图)。
生:图中的狼不应该趴在地上,而应该像狗一样坐在地上。老师理解错了“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
师:哦,“犬坐于前”,这个故事中没有狗啊,怎么又跑出犬来了呢?
生:不是狗,是像狗一样。
师:哦。“犬坐于前”的意思是“像狗一样坐在前面”,那我们说“犬牙交错”什么意思?考考大家聪明不聪明。
生:狗的牙齿交错着。
师:对吗?再想想——犬坐于前。
生:像狗牙那样交错。
师:真聪明!
师:弄懂了意思,就不会读错了。来,让我们把这个难句的正确的停顿读出来。
(师指导学生反复读)
生:狼的眼睛画得不对,图上是睁开的,应该是闭上才对。“目似瞑”,瞑的意思“闭眼”。
师:真仔细!我们常说死不——
生:瞑目。
生:狼的神态画得也不对。图中狼的神态太凶恶了,原文中说“意暇甚”,“暇”应该是悠闲的意思。
师:我们常说“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意思比较相似,“暇”如何讲呢?
生:空闲。
师:还有哪些词语的“暇”字有“空闲”的意思?
生:应接不暇
生:目不暇接
生:白玉无瑕。
(师在黑板上纠正对比“瑕”和“暇”的不同,生继续写)
生:刀的位置也不对,刀不应该劈在狼颈子上,应该是劈在狼的头上。文中说是“以刀劈狼首”,首的意思是头。
师:和“首”有关的成语很多吧?法庭上我们经常说判决某人……
生:斩首示众。
师:一刀下去,结果该人——
生:身首异处。
生:原文中说那条狼是“止露尻尾”,意思是说它的身子钻进草垛子中去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可是图中它的身体露得太多了。
师:好,读得仔细,观察更仔细,好小子!这条狼在干嘛啊?
生:他在打洞。
师:故事中说“洞其中”,这个“洞”的用法要注意,和我们现代汉语不太一样。
生:这里的“洞”是“打洞”的意思,是动词。
生:还有一处重要的错误。屠户的刀应该砍在狼的大腿上,可是漫画中却是砍在了屁股上。(众大笑)
师:“断其股”,难道不是屁股吗?
生:不是屁股,是大腿!我们平常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锥也不是刺在屁股上,而是刺在大腿上。
师:天啊!这真是容易理解错误啊,大家一定要牢记啊!
(师引导学生说出“股掌之间”、“股肱之臣”等词语,生写)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真是好样的。现在大家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了,咱们再来大声地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重现当时的场景。
(生分角色朗读,师指导尝试背诵)
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这一部分讲的是屠户——
生:杀狼!
(师板书:杀)
(总结黑板上写的字词,改错,朗读,对优胜者给予掌声鼓励)
师:现在老师想起了开头提到的那个故事。屠户没有重蹈农夫的覆辙。农夫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生:是农夫自己造成的。因为农夫认敌为友,引狼入室。
师:屠户一开始就能意识到狼是自己的敌人,在这点上他比农夫高明多了。但是,在遇狼的过程中,他有没有和农夫一样糊涂的时候?
生:有!就是他投骨给狼的时候。
(师板书:画骨)
师:来,咱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想象一下屠户在投骨时,他在想什么?
生:他想:狼啊狼啊,你吃了我的骨头,就放过我吧。(生笑)
生:狼啊狼啊,我们打个商量吧,我把我所有的肉骨头都给你,你吃饱了就乖乖回家吧!(生笑)
(师板书:妥协)
师:大家再想象:如果狼有思想。它们在啃骨时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骨头真好吃,屠户的担子里一定还有!
生:猪肉骨头好吃,屠户的肉一定更好吃!(众笑)
生:狼兄,冲啊,美餐一顿人肉,此生可休矣!(众笑)
师:屠户虽然一时糊涂,但幸运的是现实的残酷让他迅速清醒过来。为了不使自己成为狼的最后一块骨头。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对狼的幻想,而拿起了——刀!
(师板书:画刀)
同学们,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至国家,小至个人,都难免会有遇到“狼”的时候。生死关头,是低头妥协,还是高高举刀,往往会成为决定命运的关键!承受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不就是当初清政府为向英帝国主义乞求妥协而付出的沉重而惨痛的代价吗?可是,英帝国主义这条狼没有就此满足,相反,却引来了法、意、德、日一群“恶狼”。在我们生活中,不是也有许多人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投之以骨”的事例吗?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比如校园暴力。
师:结果怎么样?——我们的软弱妥协只能助长邪恶者的贪婪凶恶,导致“两狼之并驱如故”的结局。我们的正确态度只能够是:拿起手中的刀,这时候,老师所指的刀还是不是屠户手中的刀?它象征着什么精神?
生:斗争、正义
生:勇敢、抗争
(师板书:正义、斗争)
师:除了敢于斗争,屠户之所以取得胜利还因为什么原因?屠户为什么“奔倚其下”?生:占据有利地形。
师:如果屠户不“暴起”,后果将会怎样?
生:主动权就会被狼抓在手里。
师:这启示我们斗争的时候还要抓住有利时机。
师:假如屠户不“转视积薪”后,后果将怎样?
生:会被另一条狼偷袭。
师:这提示我们斗争的时候还要如何?
生:要高度警惕,有彻底斗争的精神。
师:故事中的屠户不仅敢于斗争,而且最可贵的是能够在斗争中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师板书:“智慧”)
师: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应用智慧勇敢斗争,坏人必将和“狼”一样“顷刻两毙”。在正义和智慧面前,一切邪恶永远都只能是跳梁小丑。让我们再一次为屠户的胜利喝彩,再一次嘲笑那两只贪婪狡猾的狼。让我们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读得还不够好,来,我们去掉“矣、哉、耳”,比较一下有这些词和没有这些词语句子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生对比读: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止增笑。)
生:加上“矣、哉、耳”嘲讽的语气浓得多。
生:加上“矣、哉、耳”,我似乎就看到了作者正对屠户的胜利拍手叫好,对狼的自以为聪明拍手喝彩,不过喝的是倒彩。
师:对啊,这段文字,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狼的态度是什么?
生:笑狼!
(师板书:笑)
师:让我们用正气,用勇敢,用智慧去涤荡世界上的一切邪恶。让我们的世界没有了豺狼虎豹,没有了毒蛇猛兽,真正变成幸福美好的人间。
(在朗读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