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阅读的六种方法——阅读照亮人生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推进全民阅读的今天,阅读什么、怎样阅读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朱永新教授的新书《造就中国人》出版,书中着重回答了阅读为什么很重要、今天我们应该读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读书等重要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新教育研制的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师、父母、公务员、企业家等9个群体的100种基础阅读书目,为全民阅读的继续推进奉献了一份丰厚的阅读盛宴。
本期主要选取了朱永新教授总结的阅读六种方法,希望给老师和家长以启迪。

读书需要方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提出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此基础上,我也总结了阅读的6个重要方法。

一是目标导向,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

为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是读书的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阅读史,审视自己读过的书籍,研究自己的阅读结构是否合理。可根据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浪漫—精确—综合”的阅读规律,制定一个针对自身的相对完整的阅读计划,可以利用计划读一些基础经典,弥补一些缺少的知识结构,计划可以具体到月或周,定期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每年总结调整一次。

读书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可选择幼儿阅读100种的书目带着孩子一本本地读,这就是一个计划。如果孩子上小学,同样可以做个读书计划。如果是一位成年人,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阅读计划。一个月有一个月的计划,一年有一年的计划。就拿我来说,我每天读一本儿童文学,并写下我的心得体会,发表在我的微博和头条上,主题叫“朱永新童书过眼录”,最近还有出版社想出版我的童书过眼录,要把我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大家。近些年来,我还通读了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们的著作,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正如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在一起对话。同时,每年针对我自己的工作,包括作为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都会选择一些书,有计划地去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针对问题,结合实际需要读书。

阅读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适当的“急用先学”。

我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全国人大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讨论通过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一般在接到会议通知后,我都要用较多的时间去阅读相应的专业文献,熟悉该项法律的背景与重点,从而能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后来我写了一本130万字的书,叫《我在人大这五年》,把我在人大会议上每次的讲话、每次的观察、每一天的会议原生态记录下来,收录进去。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每年要围绕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每年围绕这个教育问题进行相关阅读,也是我的阅读必修课之一。比如今年我们研究道德教育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为此,我们需要阅读大量这方面的书籍,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来阅读。我就系统阅读涂尔干的《道德教育》、平克的《白板》等著作。

三是学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需要思考的。《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我觉得就是写作。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是汲取;那么写作是一种思考,是表达。学习与思考结合,阅读才能够更有成效。

我曾经讲过,阅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写作在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而写作对于巩固阅读的成果非常有益。

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认为阅读时进行认真的圈点、批注、记录,对于提高阅读效果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采取知性阅读的方法,与书中的观点深度对话,把握其要义精髓。可以通过摘抄、思维导图等方法。

四是有详有略,浏览和精读相结合。

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精读,所以结合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来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内容,要采取浏览与精读的不同方法。比如我有时候一天看完三本书,而且这三本书并不全是粗读的,有些读得是比较深入的,也并不是一本书里所有的篇章都精读,就是根据我的研究、写作需要来进行阅读。

有些有难度的书,一开始选择精读,可能很难进行下去,那就先粗读一遍,过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精读,效果就会好很多,也不会妨碍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五是注重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

这点也很重要。它说的是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阅读领域、阅读特点,这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坚持关注一两个重点领域,在广博的基础上兼顾精专,长期对某一领域进行聚焦性阅读,就能够成为“小专家”。我原来的专业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后因工作需要,我一直坚持阅读教育专业的书籍,思考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渐渐在教育领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从而也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我也要求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的年轻人坚持围绕某个领域系统读书,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

六是共同阅读,带动大家一起读书。

新教育实验特别倡导共读一本书。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

前面我提到的写《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的作者,也写过另外一本书叫《造就美国人》。为什么把我的这本书命名为《造就中国人》?就是想告诉大家,其实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有各自的文化基因,有自己共同生活的文化传统,造就中国人,就是要把那些契合中国人价值观、契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结合中国人气质的那些最伟大的书,让中国人来共同分享,共读一本书,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我们在山东淄博临淄区召开新教育实验大会。会议上有一位父亲跟我讲述了他和女儿共读的故事:他说自己是一名企业家,每天应酬较多,没有时间与女儿一起读书,但是老师要求爸爸要带着孩子读书,他只好抽出时间陪女儿一起读。一个月以后他发现,读书比应酬有意思得多,而且跟女儿有共同语言了,现在他尽可能跟女儿一起读书。有一次,在家庭聚会上,女儿突然说“爸爸,谁是你的夏洛?”其他在座的父亲面面相觑,但他一听很得意,因为他们刚刚读完一本《夏洛的网》,明白女儿说的是什么。这就是女儿和父亲共同的语言密码。这种共同阅读的过程,也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文化,避免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的尴尬。

总而言之,阅读是造就每个人最重要的路径,更是造就我们中国人的基本路径。阅读帮助我们更加强大,帮助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共同的语言,帮助我们拥有凝聚力;阅读能够激发国民的创造性,推进社会公平。因此,全民阅读的确是一条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最廉价的提升国民素质的路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更正或删除。

朱永新:阅读照亮人生路

作者|记者 武凤珠
来源|人民周刊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为全民阅读代言,迄今已有11个年头。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他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着重提出阅读传记对人生的作用。“在我人生的关键阶段,在我所致力的新教育发展的重要时刻,人物传记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影响。”他将传记中的人物视为榜样,“人们会追随榜样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阅读传记,树立人生榜样

朱永新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78年进入大学读书。他在大学时,几乎将学校图书馆中的人物传记全部读完。无论《毛泽东传》《邓小平传》等中国知名人物传记,还是《马克思传》《罗斯福传》《海伦·凯勒传》等国外各界名人传记,阅读人物传记,被他称为青年时期“心灵充电的必修课”。
在朱永新看来,阅读人物传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寻找自我镜像的构建。“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奥地利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对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名人传》的评价,被朱永新引用,以形容阅读传记对心灵的陶染。回忆阅读过的传记作品,朱永新表示,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改变日本医学史的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等人的传记,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年过六旬的朱永新,视“阅读”与“教育”为自己人生的两个关键词。站在教育者视角,他依然认为,阅读人物传记有着其他阅读类型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他以达尔文等科学巨匠的故事为例阐释:达尔文从小对传统课业学习兴味索然,对蛇虫、水蛙等大自然中的生物却兴趣浓厚,这种学生往往被学校教师视作“差生”,然而达尔文却写出《物种起源》,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
对阅读到的类似传记故事,朱永新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能够在各个领域散发光芒的人,往往是那些为了理想而全身心投入的人。“阅读人物传记,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老师也可以用人物传记影响教育学生。”
在朱永新看来,阅读传记“认识”到的榜样人物,就像照亮人生前行道路的光源,而能够活学活用,则是阅读人物传记的最大价值。“人是很容易懈怠、满足和停滞的。”他说,“但是,当通过阅读传记,一个人在心目中树立起崇拜的形象,他就可以找到与榜样之间的差距,让传记中的人物带给自己前进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勇气,为自己增添激情和活力。”
 

推广阅读,奠定教育基石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朱永新总是格外忙碌。他从未辜负自己“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常年飞赴全国各地所做的演讲中,有大量内容与阅读相关。
“阅读确实是终身之事”“珍惜你所获得的阅读能力”“阅读会让我们遇到一个更大的世界、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关于阅读,朱永新有着形象代言人独有的思考与感悟。从倡导建立国家阅读节,到推动设立全民阅读基金,再到推进国家阅读工程建设,他认为,每个人的阅读行为虽然是个体的事情,但是个体的阅读行为汇聚,就会成为国家行为、民族行为,从而塑造起整个国家的精神世界。
2022年,他的新书《朱永新谈读书》面世。这本书是他关于阅读多年思索的结晶。《如何让校园阅读活动有趣有效》《为什么需要跨学科阅读》《怎样读得更明白》……书中的内容具体又实用,他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智慧倾囊奉献。
“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到精神的高度。”出版新书,意在影响更多人的阅读理念。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的朱永新,心中有着书香弥漫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的世界,他延伸到了自己发起的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中。“学校要成为真正读书的天堂,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和最伟大的书相遇、对话。”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依然以阅读为基底。
谈及教育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朱永新说:“无阅读不教学。如果把阅读的事情做好了,教育就成功了。如果教育把阅读的事情做好了,那么阅读推广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他致力的新教育实验,从2006年起就专门成立研究所,用10年时间为国内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和父母都列出一个基础阅读书单。“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最廉价、有效、便捷的方式。”朱永新期待,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都能够真正拿起书,和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对话,通过阅读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

终身阅读,开创美好未来

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隔空对话,早已是朱永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天凌晨早起阅读的习惯,他坚持了数十年。
回想习惯的养成,他说,从小学一年级起,父亲就会每天凌晨五点半准时喊他起床,练字学习。时至今日,早起的习惯延续下来,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凌晨完成的,许多书籍也是在早起的时光中读完的。
朱永新幼时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在镇政府招待所工作。在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书籍相对匮乏。他回忆,家里找不到太多书籍,就从母亲工作的招待所中入住的顾客那里借书读,由于客人们多数来去匆匆,许多书籍他不得不连夜读完,快速阅读的能力就此养成。
“作为个体的我,是被阅读造就的。”朱永新认为,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顺利考入江苏师范学院,步入大学校园,一直到今天,他走过的每一步都由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石。
阅读推动了他的命运改变,朱永新深刻感受经年不辍的阅读为他的人生施加的“魔法”。“阅读就是站在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基础上,创造个人、学校、城市和国家更美好的未来!”付出最大热忱推进全民阅读,朱永新希望,未来有更多人的命运轨迹因阅读而改变,更高素质的国民造就一个更有创造力的民族、更加强大的国家。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思辨教学设计

2023-11-24 9:53:53

教研论文

青年教师磨课,磨什么?

2023-11-28 20: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