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故知新,自然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人是如何谈读书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忆读书》,看看作者回忆了哪些读书经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词,同桌互助完成自学检测单。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主学习。师巡视,及时发现易读错字词和难写生字,添入课件)
2.汇报交流。
(1)指导读准易读错字词。
(出示)
舅父 水浒传 天罡 地煞 兴亡盛衰 烦琐 栩栩如生
师:我发现几个易读错字词,谁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声音很响亮。注意“栩栩如生”的“栩”是第三声,请再读一读。
(生读)
师:本课有三个多音字,“着”字最易读错,你能结合自学检测单中的具体语境选择正确读音吗? 谁来试一试?
生:(正确地读)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姑娘们并不着急,而是沉着冷静、奋力拼搏,最终获得了奥运会冠军。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选错的同学改正一下。
(生改正)
(2)指导书写难写生字。
师:有的同学写错了“舅”字中“臼”字的笔顺,请书写正确的同学教一教。
(展示书写正确的自学检测单)
生:“臼”字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师:是的,书写“臼”字时先写左边,再写右边,最后封口。
(师生共同书写“舅”字)
师:书写时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写美观。“衰”字很多同学写得不太美观,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怎么写。
生:第一横要写得短,“口”字间的横要写得长,下面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师范写“衰”字)
师:请正确、规范地练写这两个字。
(生练写)
3.借助课题,自然过渡。
师:作者围绕课题中的“忆”写了哪些读书经历呢? 我们继续学习。
三、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梳理作者读书经历
1.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圈画关键词句,同桌互助完成学习单中“读书经历”填写任务。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2.根据完成的学习单汇报交流。
师:哪两个同学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准备补充。
(两生上讲台)
生:作者第一次读书经历是七岁时,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我们是从第4自然段“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以及第6自然段“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和“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知道的。第二次读书经历是十二三岁时,阅读了《红楼梦》,因为第7自然段写了“《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第三次读书经历是1980年后,阅读的是“万卷书”,我们从“‘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得知,“万卷书”指作者 1980年后在家读的很多书,包括《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荡寇志》。
生:我认为作者 1980年后没有读《封神榜》《荡寇志》,因为“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中的“丢下”及“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中的“不会看”说明没有看。
生:看了才会觉得“烦琐”“索然无味”,显然作者看过。
师:同学们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齐)赞成。
师:这两位同学不仅会学习,还善于表达,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鼓掌)
3.简要总结,承前启后。
师:我们围绕“忆”,通过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和填写学习单的方式梳理出了作者七岁、十二三岁、1980年后三次读书经历,知道了作者一生读了很多书。那么, 她对这些书是怎么评价的?她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我们接着学习。
四、圈画关键词句,借助作者评价概括好书标准
1.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圈画关键词句,梳理信息,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作者评价”“好书标准”填写任务。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
2.根据完成的学习单,汇报信息,补充完善。
师:请一个小组和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边听边想,准备补充,也可边听边完善学习单。
(一小组上台)
生:我们从第3自然段作者七岁时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体会到好书标准是令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从作者对《水浒传》“尤其欣赏”,评价《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体会到好书标准还有人物个性鲜明。从作者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感到“厌烦”,体会到好书第三个标准是令人兴趣盎然。1980年后作者评价《西游记》“精彩”,认为《封神榜》“烦琐”,我们通过比较体会到好书第四个标准是内容精彩。从作者读现代文艺作品时觉得“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体会到好书第五个标准是充满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
生:作者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兴趣并不大”甚至有些“厌烦”,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我从中可以感受到好书是耐人寻味的。
生:作者“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所以对《水浒传》的评价加上“人物栩栩如生”,对《荡寇志》的评价加上“索然无味”。
生:作者的评价不只有“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还有“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对两方面评价的比较能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师:这组同学善于合作,任务完成得很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鼓掌)
师:同学们在交流环节中边听边补充,同时完善学习单, 其实学习就是这样——补充完善,共同进步。我为你们点赞!这节课大家收获颇多,下节课我们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探讨读书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