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童年》整本书解读

一、小说特点

(一)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的文体特征

1.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如《童年》中小茨冈在十字架下失去生命后,“外祖母整个身子趴在地板上,两手不住地摸伊凡的脸、头、胸,对着他的眼睛呼吸,握住他的手揉搓,把蜡烛全碰倒了。”这里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了外祖母对小茨冈的关爱,对生命的敬重。诸如此类的人物描写数不胜数。还有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如《童年》中“分家之后”一节中,“……外祖母在家做饭,做针线活,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似的,被一条看不见的辫子抽得整天乱转……”这里将外祖母比作大陀螺,表现出她忙碌的样子,说明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会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桥》中三次冲突,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支书;《穷人》围绕渔夫会回家吗?渔夫会同意桑娜收养两个孤儿吗?两个问题展开,塑造了一对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渔夫夫妇;《金色的鱼钩》塑造了一个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童年》中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儿”等人物,在故事情节中刻画的栩栩如生。

2.完整而巧妙的情节铺叙小说主要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超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童年》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但是又前后衔接,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又具有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3.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塑造、主题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说教学价值分析

小说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启迪学生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极好的载体。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文体特征、焕发出的浓郁的文学气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说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语言技能和理解力:阅读小说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新的词汇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理解力。

2.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小说通常包含各种各样的情节和角色,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同理心:通过阅读关于不同人和他们生活的故事,孩子可以学习到如何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感受。

4.增强集中力: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5.提供乐趣和娱乐:好的小说可以带给孩子乐趣和娱乐,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到快乐。

6.增进知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世界的知识,从而增进他们理解世界的能力。此外,小说阅读还能培养孩子的情感熏陶、人格志向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三观引导等,这些远比智力开发更加重要。因此,小说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整本书课程标准要求

(一)整本书任务群的含义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二)整本书阅读各学段安排

学段整本书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学段(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整本书教学提示

1.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2.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3.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4.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5.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四)基础学段小说编排

教材篇目单元语文要素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小英雄雨来》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芦花鞋》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桥》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穷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金色的鱼钩》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少年闰土》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鲁滨逊漂流记》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骑鹅旅行记》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汤姆·索亚历险记》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四、解读《童年》

(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

(一)主题与载体形式中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到“在突出上述主题的同时,还应选择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主要载体为外国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实用性文章、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此任务群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出“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此外,书中无论是在人物刻画、情节铺垫,还是环境创设都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在表现“好事情”对工作的认真与严谨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他把铜末撮成一把,撒到厚沿的杯子里,再从罐子里添点儿食盐似的白粉,又从黑瓶子里倒上一点儿什么,于是杯子里就发出“嘶嘶”的声音,冒着烟,一股呛人的气味直扑我的鼻子。

(三)对《童年》本身的解读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童年》以阿廖沙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采取了自传体的写作方式,通过对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其次,从写作手法上看,《童年》主要采用了气氛衬托的手法,常常以悲凉的气氛来烘托阿廖沙的成长环境。此外,高尔基也使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对阿廖沙的童年生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了阿廖沙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而侧面描写则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阿廖沙的性格特点。此外,《童年》还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最后,从文本的内部结构上看,《童年》的第一章采用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没落。而在后续的章节中,则主要采用了儿童视角,通过对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和经历的描写,展现出童年的美好和纯真。总的来说,《童年》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高尔基的写作手法和文学风格,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和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经历。

五、与教材的链接

(一)单元主题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小说的目的不是实录,不是还原生活或历史,而是更高地观照、解释、引导生活,所以小说必须超越生活、概括生活、选择生活,对生活进行提纯,展开想象,表达理想。

(二)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主要是感受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把握小说的情节、品读环境描写、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三)单元大概念留心情节的展开、发展与结束,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言行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有助于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四)阅读策略

1.查找资料,理解文本。在开始阅读小说之前,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背景。这可能包括了解作者、出版日期、出版商、书评、故事背景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小说。


2.运用阅读策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阅读小说需要仔细阅读,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深度的作品。阅读时,可以精读、略读、跳读、有目的的读,3.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感受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的关键元素。要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情感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4.理解主题。主题是小说的核心,理解主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要留意小说中的象征、隐喻、讽刺等手法,这些手法通常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想象。阅读小说需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要尝试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体会小说中的情感和意境。


6.批判性思维。阅读小说不仅是为了娱乐,还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思考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并提出问题,例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故事情节是否合理?这个人物形象是否真实?等等。


7.批注。批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小说。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或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小说。

(五)和教材的整合

《童年》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桥》《穷人》《金色的鱼钩》都是小说,故此有相同的特质,围绕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将《童年》与教材的这些点链接起来:1.结合本单元每一课的课后习题。

①结合《穷人》课后习题一“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得出链接点一:能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能自主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本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②结合《桥》课后习题二“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穷人》课后习题二“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金色的鱼钩》阅读导语“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得出链接二:在阅读《童年》的过程中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感受。

③结合《桥》课后习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穷人》课后习题二“从课文中找出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可以看出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朗读能够增强阅读着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由此得出链接三:阅读《童年》时,可以借助朗读体会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

④结合《桥》课后习题三“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穷人》课后习题三“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得出链接四:阅读《童年》时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能更好的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2.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①能了解小说的特点,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在《童年》的阅读中不断实践、反思,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将小说的阅读方法炼化成关键能力。②感受阅读小说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实录

听课笔记:六上《13桥》教学实录

2023-10-10 7:14:35

教学实录

薛法根《灰雀》(三上25课)教学实录

2023-10-11 6:54:21